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教学材料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4426730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教学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教学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教学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教学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教学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教学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教学材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福建省龙海市浮宫中心小学 陈兆艺【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是一个重点,对提高教学效益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怎样抓住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才能提高训练效益?一、在语文训练中要逐步暴露思维过程的思维训练。二、在段的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三、利用课文结尾培养思维品质的思维训练。【关键词】思维过程训练;段中教学训练;课文结尾训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是一个重点,对提高教学效益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既是提高语文素质的必要操作过程,也是构成教学思路不可缺少的环节;另一方面,注意培训语文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还有特殊意义,因为语文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直接现

2、实。离开语言人们无法进行思维活动;而离开了思维,语言也就失去了内核。人们的思维,说到底是用言语进行的“言语思维”。因此语文训练尤其注意思维训练。抓住思维训练,也就抓住言语的运用过程。从言语的运用中学语言,才能提高训练的力度,学生的语文能力才可望有真正的发展。怎样抓住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才能提高训练效益?我认为以下几点有助于思维训练的提高。一、在语文训练中要逐步暴露思维过程的思维训练(一)微微暴露的思维训练课文中的细小部分,具有十分丰富的思维内涵;存在着很大的训练价值。在这些地方我善于“小题大做”,促使学生在“显微”中暴露过程,达到训练的目的。如课文尊严中有一幅插图,杰克逊大叔端着一盘丰盛的饭

3、菜给年轻人,年轻人摆摆手,我在这给学生质疑:是年轻人不饿而不吃吗,还是另有原因?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去读课文,找出摆手的原因。对教材细微处开掘并由此而引起的思维碰撞,成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的良好契机。正是暴露中,使儿童的认识能力和言语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训练。(二) 填补空白的思维训练艺术家的创作手法都讲究“留白”,即在艺术作品有意不透透彻彻地表现,而留下一些空白,让人们用各不相同的想象来填补这些空白,实质上也就是充分展示了学生对这类问题的思维过程。我在教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抓住了老班长在生命垂危时刻,嘱咐三个小战士的那句话:“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

4、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显然这是作者留下的一处艺术空白,启发学生去想象老班长在生命垂危时刻,他会怎样想,怎样说?于是让学生讨论两个问题:(1)为什么句末要用省略号?(2)如果老班长把这句话说完,你觉得下面会讲些什么呢?这两个问题促使学生将课文中“空白”的地方合理的、恰当地补充出来,在暴露思维过程的同时,达到言语能力的充分训练,思想感情的充分陶冶。(三)在语言过程中求失暴露就是教师在为学生匡谬救失时,重视思维过程的展现,以便从深层次上作诊断和矫治。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思维错失和定式偏差,往往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又具有普遍性。抓住它作剖析治理,有较大的训练价值。但是学生在学习活

5、动中的谬误有的比较隐蔽,带有深层次的特点,不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就会“治”不到点子上,“挖”不到根子上。如在教触摸春天这篇课文时,一位学生说:“既然这个女孩是个盲人,为什么还要张望呢?”从表面上看小女孩是看不见的,这个学生提的问题也对,但却反映了一个深层次的问题上认识有偏差,于是我就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追踪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大家再次阅读、思考、讨论。正因为小女孩渴望能看见,所以她才用心去抬头张望。作者也触摸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命力,感悟人生的真谛: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因此,从这里来补救空白,让每个学生都能用心灵来领会。二、在段的教学中进行思

6、维训练(一)首先培训学生的分段能力段的教学实质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而在段的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正是达到这个目的有效方法。这是由于客观上它思维训练融为一体,特别是把注意力放在了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上,在这个教学思想指导下,进行段的训练,掌握句意必须要进行分析,划分段落必要进行比较、判断、归纳段意,必须进行综合。按这个思路进行段的教学思考是分段的依据,揭示的是分段的思维过程,着力寻找的是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二)抓重点、抓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1.要抓重点,读懂一句话,进行段的教学,首先要培训学生断句的能力,使学生知道一段话是由几句话组成的,每一句话

7、说的是什么,并能找出重点词语,重点句子,通过他们了解这段话主要说的是什么。2.要抓联系,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再读懂了句子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在段的训练练习上,还包括一个主要方面,那就是在读懂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划分意义段。3.抓讨论、抓鼓励,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能否真正把思维训练融于段的教学之中,通过段的教学这个手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其关键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孩子们在段的教学中始终处在一个主动探索知识的位置上。我的体会是放手让学生展开讨论,鼓励他们勇于发表见解,大胆进行争辩,在争辩中相互启发,在比较中进行优化。三、利用课文结尾培养思维品质的思

8、维训练(一)利用结尾的迷惑性,培养思维的广阔性某些文章的结尾,犹如一个“迷魂阵”,令学生得出相反的结论,具有很大的迷魂性。如草船借箭中的结尾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学生被这话迷住了,一致认为这句话说明周瑜从心里佩服诸葛亮。对此,我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布置学生去做两件事:一是问问长辈或是以历史比较熟悉的人,听听他们对这个问题是怎么回答了,并结合课文想一想。二是看一看相关三国故事的书,找出周瑜临死前说了什么话,再结合课文想一想。通过问、看、想,学生带来了他们取得的成果。周瑜临死前还在说“既生瑜,何生亮。”这证明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一直到死都没有放弃。草船借箭中的结尾句,不

9、能说明周瑜佩服诸葛亮,只能说明周瑜对付诸葛亮的妒忌升级了。至此,学生走出了迷津,对周瑜为什么妒忌,陷害诸葛亮的问题,有了透彻的理解。学生的认知建立在一个较为广阔的基础上,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了培养。(二)利用结尾的矛盾性,培养思维的准确性某些文章的结尾,表面看来,似乎矛盾,但细细品味,却意蕴无穷。例如课文金色的鱼钩结尾句:“在这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鱼钩”长满了“红锈”却能“闪烁光芒”,这貌似是充满了矛盾,怎样准确认识这句话的含义呢?我是这样处理的:师: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会发出光芒吗?生:不会。师:那么作者为何偏要说这鱼钩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呢?生:老班长用这鱼钩救活了三

10、个战士,自己却因饥饿和疲劳而光荣地牺牲,它的品质崇高伟大,光彩照人。说鱼钩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实际上是说老班长的品质,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通过问答,学生得出了准确答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三)利用结尾的总结性,培养思维的条理性某些文章的结尾,虽短短一句,却提纲挈领,既总结了全文内容,又暗示行文条理 ,给人以明白晓畅的感觉。例如课文乡下人家中的“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让学生抓住了这种总结性的结尾,顺藤摸瓜,无疑能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条理,使思维具有条理性。(四)利用结尾的抒情性,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在文章结尾抒发对某人、某事、某物的深情,既深化了

11、主题,又强化课文的感染力,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如课文落花生最后一段:“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到父亲的话所蕴含的道理。这里作者用“印”字,表达了“我”对父亲教导深深的理解,也正因此作者才有后来的成就。让学生分析好这种结尾,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一条有效途径。思维训练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开发学生的潜能,思维能力绝不是单纯的智力品质,而是一种重要的性格特征,一种综合素质。培养思维训练能力离不开教师,更不能脱离课堂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并且根据教学进程中的具体情况来激励学生的思维能力。我觉得通过抓上述训练,学生的语文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1,侵权必究 联系QQ68843242 1,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侵权必究 联系QQ68843242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