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赣粤高速公路赣州至定南B3段报告(全文).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4424534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3赣粤高速公路赣州至定南B3段报告(全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A3赣粤高速公路赣州至定南B3段报告(全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A3赣粤高速公路赣州至定南B3段报告(全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A3赣粤高速公路赣州至定南B3段报告(全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A3赣粤高速公路赣州至定南B3段报告(全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A3赣粤高速公路赣州至定南B3段报告(全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3赣粤高速公路赣州至定南B3段报告(全文).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赣粤高速公路赣州至定南B3段新建工程施工图设计工程地质报告江西地质工程勘察院二二年四月第一章工程概述第一节工程概况及任务赣粤高速公路赣州至定南段北起信丰县同益镇大坪上村,途经竹仔岭,小河镇、铁石口镇,终点为崇仙镇邓岗村。起讫桩号K45850K78000。2001年911月地矿赣北地质工程勘察院进行了工程地质初步勘察。受江西省交通设计院委托,我院承担了赣州至定南(下称赣定)B3段的路线工程地质施工勘察工作,起讫桩号K61000K68500,全长7.5公里,途经案背坑、罗坑、赖公坑、木瓜芫、坑尾、石坑口、周屋坝高及大营仔八个自然村。据初步设计方案,主要附属工程有特大桥1座,中桥3座,分离立交6座,

2、小型构造物35处。中桥及特大桥拟采用桩基础,路线所经属丘陵岗阜单元,地形切割深度20米60米,最大填方深挖高填工程量较大。本次工程地质勘察目地任务是:1、调查路线及其两侧200米范围内岩土类别、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质边界条件;2、调查路线范围内挖方路段土石成份、结构、风化破碎程度及产状评价路堑边坡稳定性,合理确定边坡坡率,提出边坡防护措施建议;3、调查路基工程场地的岩土条件,为公路构造物及高填方路段提供必要的地质资料;4、查明道路沿线不良地质现象类型、成因、分布范围、评价对公路建设的影响,并提出处理方案建议;5、查明路线范围内地表水体分布,访问调查最高及最低水位,评价地表水及地下水对路

3、基稳定性影响;6、查明路线范围软土分布、类别、厚度,并提出处理方案建议;7、调查、勘探各种小型构造物的地基工程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基础持力层。8、详细查明桥位的地层及岩土特征,提供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指标,确定地基承载力。选择适宜的基础持力层,提出基础类型建议。第二节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一、完成工作量据勘察技术要求,我院及时组织技术人员、组织行政、技术、施工人员共32人,配备100钻机6台,小车一辆,全站仪一套、经纬仪一套、水准仪一套,原位测试设备6套,环刀60个,麻花钻及洛阳铲各2套,于2002的年3月9日组织技术人员进行野外调查,2002年3月18日设备进行勘探作业,于2002年4月全部完成野

4、外作业,并于4月23日通过设计院总工办组织的外业验收,完成实物工作量如下表:勘察方法:本次勘察采用了地表测绘,路线调查,钻探、钎探、岩土分析、原位测试、工程测量等手段。(一)野外路线调查以1:2000地形图为底图,沿公路线及200米范围内展开基础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程地质调绘,重点调查公路沿线及其影响范围内的工程地质边界条件,以微地貌为调查单元,调查各地貌单元岩土类型、分布、岩性、重点调查不良地质的分布、类型、成因及发育特征,对拟建路线场地的路基、边坡条件、构造物、地表水及地下水等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工 程 量 完 成 表序号工程项目名称钻孔(个)进尺(米)土样(组)

5、岩样(组)原位测试(次)路线调查(Km)水上陆地一、桥位勘察1桃江大桥41689.30580.4260912罗坑分离立交5119.10593案背坑分离立交490.5024104木瓜芫分离立交5124.2525125大营仔分离立交226.204246石坑口(一)中桥491.605797石坑口(二)中桥5118.503478坑尾分离立交461.5020.903839赖公坑分离立交5143.585710木瓜芫中桥492.85284合 计79748.861406.836103156二、路线性质11路线钻孔(米)10173.412麻花钻(米)50167.3013采样组(组)4314调查路线(公里)7.5

6、15原位测试(次)15合 计139748.801580.2791031717.5具体为:1、路线工程地质条件调查以微地貌为调查单元,调查地基岩土的类型、成因、岩性及平面分布,在山间洼地部位采用洛阳铲、麻花钻确定其4米以内岩性的地层结构与厚度。通过采集原状环刀样、扰动样的分析,确定小型构造物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参数,评价其各自工程特性。2、地表水以1:2000地形图为底图,圈定地表水的类型、分布范围,对地表河沟,现场确定调查水位,确定其流量,通过访问掌握其最大洪水位,根据其河沟高程确定纵坡降,评价其冲淤积特征;3、地下水调查在充分收集初勘钻孔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路线实地调查下水露头、相邻村民民井、洛

7、阳铲勘探确定地下水水位埋深。4、软土调查勘探对水塘低洼地段的软土,现场圈定平面分布,钎探、洛阳铲等手段确定其厚度。5、高陡边坡调查实地调查确定高陡边坡的地形条件,坡度及坡向等天然的边坡条件。据岩石的风化特征、厚度,结合初勘成果,确定风化接触面产状。对变余砂岩节理发育部位,通过露头,测量地层、节理产状,分析其对工程切坡的影响。高陡路堑部位除调查手段外,同时还采集了全风化层及残积土环刀样,确定其力学指标,以满足对边坡稳定性分析的需要。6、小型构造物地基勘探依路线调查为基础,通过麻花钻、洛阳铲确定小型构造物地基的岩土结构。确定小型构造物的持力层。通过原状土样及扰动土样的采集分析,确定其承载力。(二)

8、桥位勘探1、钻孔孔位依甲方提供控制点及钻孔座标,采用全站仪实地放样。孔口高程依甲方提供BM水准点引测。2、采用u100工程钻机进行岩芯钻探,一般粘性土采用干作业钻进,砂土采用抽砂筒钻进,基岩采用回转钻进。3、开孔口径不小于110毫米,主要持力层回次进尺控制在2.00米以内。4、岩芯破碎地段采用金刚石及反循环施工工艺。5、对基岩持力层一般采集岩样12组,对全风化层及第四系覆盖厚度较大部位,一般每孔采集土样12组,并结合原位测试以满足地基岩土评价的需要。6、除水上钻孔外,每孔均进行地下水终终稳定水位测量。第二章区域自然地理及工程地质条件第一节自然地理一、地形赣定高速B3段,属丘陵地貌单元,地形总体

9、西高东低,中部高,南北两端低,最低桃江河床高程158.33米,最高木瓜芫南K64320山脊高程224米。地形切割深度2060米,山体浑园,山体斜坡坡度段1015,局部30以上。山间洼地呈“U”型,宽多小于200米,谷底纵坡降25。区内大致可分为二种小的地貌形态。(一)侵蚀堆积河谷地形K6780K68500(1)桃江河床K67100K67450,河宽350米,河床最低高程153米,中部发育有心滩,心滩最大高程164.52米,河流北岸为冲刷岸,岩质河岸为主,南岸河堤高程164.5米左右。高出河床约4.0米。河道在线左略有转折。(2)桃江级阶地K67450K67600阶面平坦,高程164.5米左右,

10、现已垦为旱地,阶面宽150米。(3)桃江级阶地K67600K68500分布高程169179米,地形坡度小于10,阶面宽数百米,现已遭一定程度剥蚀破坏,完整性较差。多垦为水田,地势较高部位为旱地。(二)侵蚀剥蚀丘阜地形K61000K67080山体浑园,地形坡度以缓坡为主,山脊高程般220260米,山间洼地宽度20200米,纵坡降多小于10%,剖面呈“U”型,多垦为水田,高程164190米。第二节气象、水文一、气象信丰县气候温暖湿润,平均气温19.2,七月平均气温29.4,极端最低气温4.6,无霜期286天。无冻土发育。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479.4毫米,112月逐月平均降雨量依次为64.7、69.

11、6、137.8、212.5、235.1、273.6、101.1、134.9、78.7、84.2、37.3、49.9毫米。1、2、11、12为旱季,占年降雨量15.87%,4、5、6月为雨季,占年降雨量45.65%,其它各月为平水月。二、水文本区最大河流桃江属章江干流上游,自西向东从K67100K67450段通过,调查水位高程160米,据访问最高洪水位接近165米,河床宽350米,纵坡降0.5%左右。往东蜿蜒经铁石口转北流向信丰。据周屋坝高自然村东侧京九铁路桥墩标志,其设计洪峰水位为166米。平时河流水深1.5米,可通10吨级运输船只。K61000K67080山间洼地发育小溪沟,宽度210米,主

12、要小溪有案背坑南(K61190)、赖公坑南(K62900)、木瓜芫(K63970)、坑尾(K64900)及石坑口(K66500)等,纵坡降1%左右,总体上各小溪沟汇水面积有限,往东注入桃江干流。其它山间洼地沟流多为季节间歇沟流为主,流量较小。三、公路自然区划据1987年版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3686)测区路段为IV类,即武夷山南岭山地过湿区。第三节地层岩性路线及其两侧地层岩性较为简单,公路沿线分布第四系,寒武系牛角群组、石炭系船山组。岩浆岩有加里东期花岗岩二长岩。一、K61000K666801、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分布于山间洼地之中,具二元结构,上部为黄黄褐色亚粘土,中

13、高压缩,可硬塑,低液限。厚0.52.6米。下部为粘土碎石,碎石含量30%60%,棱角状,碎石成分主要以砂岩成分为主,分选性及磨园度较差。中密密实,厚度一般小于3.00米。2、第四第中更新统残坡积层(Q2el+dl)岩性以亚粘土为主,含砂粒,粘结力较强,中液限高液限,中等压缩、稍湿。厚03.00米,局部可达7.00米。分布于斜坡及近坡麓地带。3、加里东期花岗二长岩(33)灰灰白色,肉红色,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斜长石3540%,钠长石3035%,石英2025%,黑云母57%。与寒武系呈侵入接触关系。岩石坚硬。抗风化能力低。山体斜坡部位弱风化层埋深:山间洼地部位510米。山脊部位

14、22米以上。二、K66680K672001、第四第中更新统残坡积层(Q2el+dl)红色,以粘土碎石为主,碎石含量自上而下逐渐增大,最大可达80%,无分选,稍密中密,厚03.0米。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l+pl)同前述(Q4al+pl)相同,厚度达7.00左右。3、寒武系下统牛角群(1j)岩性以灰色变余砂岩、凝灰质细砂岩为主,夹砂页岩,产状35535,局部略有变化,岩石破碎,节理发育,碎裂构造,强风化层厚度20米以上。三、K67200K676001、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上部为冲积粉土,黄色,以粉粒为主,松散,稍湿,中压缩,厚1.02米。主要分布在河床心滩部位及I级阶地部位。下部为卵石,砂20%,砾20%,卵石60%,直径最大达20厘米以上,分选性较好,上部松散。下部中密,厚638.5米。2、石炭系上统船山组灰岩(C2C)分布于K67200K685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