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1)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34419996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名石灰吟教师姓名学科(版本)年 级六年级教学目标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石灰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学习目标我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教学重点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运用及设计意图 1、 导入课题,初读古诗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读题。吟,是古诗的一种形式,如我们学过的游子吟、暮江吟。读题2、回顾我们学古诗常用的方法是什么?(知诗人 明诗意 悟诗人)生思考、回答回顾就知,用学法。3、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的于谦)(出示简介)(从主要事迹中初步感受他是一个爱国爱民的人

2、)4、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古诗,读四遍。前两遍,读准字音。后两遍,要读出诗歌的节奏,最好读出点诗的韵味来。5.多种形式读:指名读。自由读。指导读出诗的节奏。齐读课题自渎古诗通过信息平台出示图片,让学生了解作者生平,为后面的“托物言志”埋下伏笔。借助电子课本,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并用画笔功能标注小节线。二、了解石灰,理解诗意1、普普通通的石灰,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使于谦为它写下这首诗呢?请同学们听一段介绍。(出示:石灰的自述)静听、思考利用信息技术语音功能,播放音频,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石灰的一生,从而让学生指导作者为什么要借“石灰”来言志。2、这首诗用什么修辞手法来写的?(体会拟人写法的作用)3

3、、理解“只等闲”的意思。4、这首诗字字明白如话,同学们大概都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了吧?(指名说诗意)思考回答用聚光灯功能,理解关键词。三、联系生平,感悟诗情(一)结合故事,明志向。过渡:我们深入地读诗,就要从读诗句到读诗人。现在,我要讲于谦小时候的一个故事。1. 讲述背景:2.于谦从小就决心做文天祥这样的人。正因如此,他在少年时代就写下了石灰吟,抒发自己的志向,读(二)结合资料,悟“清白”成年后,他有怎样的人生际遇呢?请同学们拿出资料。1、出示资料:过渡:于谦是选择像其他大臣一样苟且偷生呢?还是誓死保卫国家?1、 再读古诗,于谦的情感有了什么变化?那个词看出他已做出决定?(全不怕)2、 他真的什么

4、都不怕吗?(他不怕什么?怕什么?)联系后面的句子,体会“清白”。3、 于谦也是这么想,读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1、出示资料:此时,如果你是于谦,你会怎么想呢?你会为当初的决定而后悔吗?(组织学生交流)在狱中,于谦想到奸臣当道,想到自己所做的一切,他问心无愧,他想到了石灰吟,便在在狱中仰天长叹(指名朗读)阅读、讨论、交流、诵读阅读、讨论、交流、诵读屏幕出示文段,让学生阅读作者的背景,更进一步了解诗人的“志”。资料的展示,更能让学生能感悟出诗情。四、初识“托物言志”再读石灰吟,你觉得这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吗?石灰与诗人有什么相似之处?思考、回答五、拓展咏物诗,

5、体会“托物言志”的特点1、在文学史上,还有一些咏物诗,正如石灰吟那样,表达了诗人的志向。我们再来读两首,体会这类诗歌“托物言志”的特点。【出示】墨梅竹石(指名读)小结:梅兰竹菊被称花中“四君子”,往往代表着人们高洁的品格。课后大家也可以找找这样的咏物诗来读一读。2.串读三首诗【出示】石灰吟这三首诗中还有许多奥秘。自由读一读,从诗句中,你有什么发现?3.哪句诗表明了作者的志向?我们把三首诗读成三句诗。4.总结:如果这节课,石灰吟这首诗,于谦这个人,让你深深读懂了两个字,让你永远难忘两个字,那么,这两个字是清白,清白是于谦之志,清白是立身之本,清白是民族之魂!让我们把这首石灰吟,读进自己心里!(全

6、体起立背)比较、自渎、感悟通过信息平台出示图片、文段,通过三篇“托物言志”诗,找出“托物言志”诗的特点。板书: 石灰吟 知诗人 (托物言志) 明诗意 清白 悟诗情教学反思: 这课的基本教学思路是:解诗题诵诗文明诗意知诗人悟诗情链诗篇。六环节中,解诗题紧抓了“吟”一字,由吟入手,引入诗文,不仅复习了旧有的游子吟,又学习了1种新的古诗形式,学生学习轻松愉快。解释诗意过程中,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石灰的炼制过程,再让学生用诗中的话说石灰的经历,继续思考,再用四字词概括石灰由石到灰的过程。这种思路,由粗到细,由宽到窄,让学生三次走进石灰、了解石灰,从而理解了诗文的意思。其实这种教学思路是在最传统的解词、

7、释义、串句屡遭失败后,集大家智慧而成的。我现在明白了“斟酌”、“推敲”2个词的含义。 领悟诗情,需要有1个步步深入的过程。起初,我的设计很肤浅,没有真正意义上深入文本,深入于谦,有点华而不实。后来得到年级老师的点拨让我懂了,成功的课既要实在,又要技巧。我把诗人背景资料做了很大的修改,让资料成为学生感情升华的根本,由石灰迁移到了于谦,由物及人,借物喻人,分2个层次领悟了诗情。让学生懂得了于谦的粉身碎骨与永留清白。 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相信学生,给予学生思考发言的空间,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沉稳的倾听,恰当地评价,让课堂充满生机,学生学得踏实,学得快乐。这点,也是我正在学习和继续学习的主要内容。 俗话说,教学相长,是的,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在实践中摸索、探求,相信会有更大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