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417171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徽省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徽省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安徽省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安徽省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庆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考试试卷 试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和古人寻求永恒与不朽相反,聪慧的现代人寻求相对与新变。世界属于流动,唯“一切皆变”的规律才能永恒。就中国诗歌而论,从诗经而楚辞,从律绝而曲令,从旧体诗而新诗,留下的正是流动的轨迹。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诗歌总是在对自己时代新的审美精神的最大适应中获得出世权,中国新诗亦如此。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又是“诗体大解放”的产物。郭沫若的自由诗宣告了“诗体大解放”的最初胜利。“诗体大解放”

2、的倡导者们虽然激烈地反传统,其实,传统的诗学范畴仍潜在地给他们以影响。胡适就自称尝试集的“尝试”二字也是从古诗那里取用的。传统是具有神圣性、社会性、广泛性、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现象。任何民族的诗歌都不可能完全推开传统而另谋生路。推掉几千年的诗歌积蓄去“解放”,只能使新诗成为轻飘、轻薄的无本之木。诗,总是具有诗之作为诗的共有品格。然而,作为文化现象,不同民族的文化又会造成诗的差异。大而言之,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在天人关系、对人的看法、对自然的看法、对历史发展的看法上从来不同。因此,西方诗与东方诗也有很大不同。把话说得更远一点,西方诗学和东方诗学也有颇大差异,无论是二者的

3、诗学观念、诗学形态,还是二者的发展之路。西方诗学推崇戏剧,东方诗学以抒情诗为本;西方诗学注重分析性、抽象性、系统性,东方诗学注重领悟性、整体性、经验性;西方诗学运用纯概念,东方诗学运用类概念;西方诗学滔滔,东方诗学沉静等等。中国诗歌有自己的道德审美理想,有自己的审美方式与运思方式,有自己的形式技巧积淀。中国的大诗人必定是中国诗歌优秀传统的发扬光大者。自然,中国新诗也处在现代化过程中。这是一个扬弃过程,对传统有继承与发展,也有批判与放弃。只有经受现代化验收、经过现代化处理的传统才可能在新诗中生存、活跃与发展。现代化是一个时间概念。本民族的传统和他民族传统是一个空间概念。不能用空间概念代替时间概念

4、。如果将现代化理解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这将是一种滑稽剧。接通新诗与传统的联系不是倡导传统主义,应当将传统和传统主义分开。对传统作僵滞的、静止的理解,甚至将诗传统窄化为传统诗,因而指责新诗的种种“不是”,呼唤旧体诗的复兴等等,这种传统主义是新诗寻求新变的障碍。从总趋向看,西方诗存在着摆脱不了传统影响的焦虑,而中国新诗却存在着与传统隔绝的焦虑。和与散文界限太不清相反,新诗与传统界限太清这个“太清”已经有近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为它的危害性作证。接通传统是诗体解放以后新诗的十分关键的使命。 ( 吕进熟读,不会吟诗也会吟 有删改)1. 下列对“中国新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5、A中国新诗是对“五四”时期新的审美精神最大适应的文化运动产物,又是“诗体大解放”的产物。B中国新诗的倡导者们虽然激烈地反传统,但实际上,传统的诗学范畴仍潜在地给他们以影响。倡导传统主义是诗体解放以后新诗的十分关键的使命。C中国新诗处在传统要经受现代化验收、经过现代化处理的过程中,这是一个扬弃过程,对传统有继承与发展,也有批判与放弃。D中国新诗存在着与传统界限太清的焦虑,这个“太清”已经有近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为它的危害性作证。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 和古人寻求永恒与不朽相反,聪慧的现代人寻求相对与新变。郭沫若的自由诗就是应变而生的产物。B推掉几千年的诗歌

6、积蓄去“解放”,只能使新诗成为轻飘、轻薄的无本之木。胡适的新诗诗集尝试集的“尝试”二字也源于古诗。C传统是非常稳定并且神圣的文化现象,而中国的大诗人必定是中国诗歌优秀传统的发扬光大者。D中国新诗的现代化是一个时间概念,若把它理解为抛弃本民族传统,而继承发展他民族传统,那将是一种“滑稽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3分)A作为文化现象,不同民族的文化造成了西方诗学和东方诗学的巨大差异,但诗,总是具有诗之作为诗的共有品格。B因为西方诗与东方诗有很大不同,所以,东西方文化在天人关系、对人的看法、对自然的看法、对历史发展的看法上也从来不同。C西方诗学推崇戏剧,运用纯概念,注

7、重分析性、抽象性、系统性;东方诗学以抒情诗为本,运用类概念,注重领悟性、整体性、经验性。D西方诗和中国新诗在与传统的关系上也不同,西方诗是存在着摆脱不了传统影响的焦虑,而中国新诗却存在着与传统隔绝的焦虑。二、古文阅读(共36分)(一)课内文言文,完成4-7题。(12分)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8、。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左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传”的“传”是指对经文的解释。B“

9、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在古代是指侍从左右、供差遣的人,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C “晋侯、秦伯”中的“侯”“伯”是指爵位,古代的爵位从高到低分别是公、侯、伯、子、男。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中的“行李”是指出使的人,和今天的意义完全不同,属于古今异义。5. 下列各句中,不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秦伯说,与郑人盟 距关,毋内诸侯 B失其所与,不知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D张良出,要项伯 越国以鄙远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3分)A晋军函陵,秦军氾难 B范增数目项王。C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D籍吏

10、民,封府库。”7. 对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晋军函陵 亡郑而有益于君 晋,何厌之有 以其无礼于晋 是寡人之过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A. / B./C. / D./(二)课外文言文, 完成811题(17分)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

11、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释】周生:汉时的儒者。重瞳子:目中有两个眸子。暴:突然,有忽然兴起之意。五诸侯:指齐、魏、赵、韩、燕五国后人。自矜功伐:以功勋自诩。寤:同“悟”。 8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陈涉首难 首难:首先起义B.然羽非有尺寸 尺寸:尺寸之地C.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私智:自己的聪明D.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经营:经商营利9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何兴之暴也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B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度我至军中,公乃入C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D欲

12、以力征经营天下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10对这篇文章评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司马迁认为项羽的功业表现在“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他的过失表现在他“怨王侯叛己”,“自矜功伐”,“不师古”。叙事简要,极富概括性。B.司马迁认为项羽的主要过错是“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且行文中含有责备与痛惜之情,使文章声情并茂。C.这篇文章对项羽的一生作了总的评价,既赞扬了项羽的灭秦之功,又指出他“自矜功伐”等方面的过错;显示了司马迁评价历史人物实事求是的公正态度。D.这篇文章对项羽一生的功过褒贬失当褒多于贬;反映了司马迁对这位失败英雄的偏爱和敬重11把下面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

13、语。(8分)(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4分) (2)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4分) (三)名句默写(7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7分)(1)鸿门宴中樊哙的一句“ , ”打消了刘邦不辞而别的顾虑。(2)陶渊明在咏荆轲中用“其人虽已没, ”高度赞扬荆轲抗暴精神。(3)携来百侣曾游,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4) ,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浣溪沙)(5)但我不能放歌, ; (徐志摩再别康桥)(6)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三、文学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16题。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我喜欢鲁迅的其中一个理由,是老先生好玩,就文学论,就人物论,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什么叫做“好玩”?我常会提起胡兰成。他是个彻底的失败者,因此他成为一个旁观者。他不是左翼,也不是右翼,他在鲁迅的年代,是个小辈,没有五四同人对鲁迅的种种情结与偏颇。四九年以后,他的流亡身份,也使他没有国共两党在评价鲁迅、看待鲁迅时那种政治意图或党派意气。所以他点评鲁迅,我以为倒是最中肯。他说,鲁迅先生经常在文字里装得“呆头呆脑”,其实很“刁”,鲁迅真正的可爱处,是他的“迭宕自喜”。“迭宕自喜”什么意思呢?也不好说,这句话我们早就遗忘了,我只能粗暴而庸俗地翻译成“好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