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思维的体会.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4411584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中医思维的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关于中医思维的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中医思维的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中医思维的体会.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关于中医思维的体会 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可见中医理论认为人体之脏腑气血,天气之风寒暑湿,疾病之表里上下,脉象之迟数浮沉,药性之温平寒热等等皆不外阴阳二义。故治病必须掌握阴阳变化的规律,要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变化的道理。因而把它称做“治病必求于本”。因为中医各种理论均贯穿着阴阳学说,所以在辨证论治时必须结合阴阳盛衰、消长转化等道理去分析病情,抓住疾病变化的本质,给以恰当的治疗,才能提高疗效。我们很多临床疾病的治疗皆是根据阴阳学说给疾病以动态的观察,整体的分析,辩证地看待阴阳盛衰、邪正强弱、气血升降、标

2、本转化等关系的结果。中医通过阴阳、脏腑、经络、气血、五行等学说,把人体的生理病理,内外上下,器质功能,物质精神等都联系成为一个统一整体。故中医的五脏并不是形态学的分类,而是通过脏象学说等理论把人体的脏器与功能等归纳成为五大类,从而把人体内部以及人体与环境都统一起来。所以中医在辨证论治时是把人体当作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观察的。好多来就诊的病人所说的往往是单一症状。但在临床上运用辨证论治时,对某一局部症状或某一精神症状,某一脏腑症状或某一功能障碍,都须从整体观念出发,联系整体的生理、病理等关系去观察病机变化,进行辨证论治。中医还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即认为人体的生命现象与疾病现象都是在一刻不停地运动变化着

3、。如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同书“六微旨大论”说:“夫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又说:“不生不化,静之期也”又说:“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这种运动变化又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不断运动、不断变化、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所以说是变动制化思想。人体的生命现象、病理现象都是在变动制化过程中,有条件的一定范围内的动态平衡。中医治疗疾病也就是调整这种动态平衡。如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我们以变动制化的思想去看待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时采用药物、针灸等治疗方法,给予整体调整,使其正在变动着的变化,转化为对机体有利的条件,促使其失去制化的变动转化为有制化的变动,而使机体恢复其应有的动态平衡,是在辨证论治时应该时时想到的。评论:中医、西医各有自已的特点。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归类和诊断、治疗等,均与西医不同,西医寻找病因,往往是从内部着手,而中医将人体放到整个自然中去。如咳嗽,西医会摄片,化验血常规去寻找病因,而中医会考虑气候,咳的声音,痰的色泽,季节等因素去寻找病因,西医考虑的是人的病,而中医考虑的是病的人,内经谨查病机,从宏观上去观察,分析并指导治疗是中医的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