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度八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409409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度八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学案(无答案)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度八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学案(无答案)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度八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学案(无答案)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度八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学案(无答案)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度八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学案(无答案)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度八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学案(无答案)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度八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学案(无答案)苏教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学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文章首先从“古代亲身到过沙漠”的大量人物中,突出“晋僧法显”和“唐僧玄奘”两个人物,写他们对沙漠“可怕”和“恐惧”的观感。这两个人都是历史上知名人物,万里跋涉走过各处,他们对沙漠的感受,集中表现了古人对沙漠的认识和情感。法显和玄奘,“都把沙漠说得十分可怕”,虽相隔二三百年,“可怕”的感受却完全一致;“人们对它也就产生了恐惧的心理”,可见他们的说法影响之大,同时也可看出人们的愚昧和盲从。在概括两个人物对沙漠的感受的基础上,文章具体叙说了他们各自著作中的有关内容:沙漠中,“有很多恶鬼和火热的风”,“沙被风吹永远流动着”,无比恐怖;

2、“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上看不到一只走兽。举目远看净是沙”,十分荒凉;“认不出路,只是循着从前死人死马的骨头向前走”,多少沙漠过客遭到悲剧的结局。这些叙说让读者触目惊心,也激起了读者的探求真相的欲望,很好地引出了下文。“沙漠真像法显和玄奘所说的那样可怕吗?”第2段以设问开头,暗含着对法显、玄奘所说情况的否定态度。“解放以来,我们的地质部、石油部、中国科学院的工作人员已经好几次横穿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戈壁,并没有什么鬼怪离奇的东西阻挡了他们的行进,这是什么缘故呢?”紧接着,又以设问启人深思,引人入胜。“地质部、石油部、中国科学院的工作人员”身份的交代,寓含着在科学工作者面前奇怪现象可以正确解释的意思

3、。第3段,从古代法显、玄奘“深入大戈壁”时的困苦条件,解释他们觉得沙漠“可怕”的原因。“法显出发时”,七个同行或开小差或病死,“最后只留下他一人”,玄奘也是“单枪匹马”走沙漠。“那时既无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更谈不到汽车飞机来支援”,这一句中包含了两个比较,一是当时一人独行与驼队上路的比较,二是旧时装备与现在“汽车飞机来支援”的比较,无论是哪种比较,法显、玄奘都处于弱势,这样“当然”就会有“十分困苦”之感了。这一段从一般事理的角度加以解说,实事求是,令人信服。第4段,从科学的角度解说沙漠中“光怪陆离”现象的原因。这一段开头以设问提出“沙漠里真有魔鬼吗?”这一问题,指出能否正确作答的关

4、键在于是否掌握了自然规律。接着,文章描写了被称为“魔鬼的海”的沙漠现象:夏日中午,沙漠中的人“渴不可耐”之际,“忽然看见一个很大的湖,里面蓄着碧蓝的清水,看来并不很远”,但“可望而不可即”。对于这一“魔鬼的幻术”,作者并未马上加以解释,而是娓娓叙说法国数学家和水利工程师孟奇的故事,让他在随军出征经过沙漠的途中回答好奇的士兵的发问,运用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原理,科学地说明了“魔鬼的海”以及“海市蜃楼”的成因,深入浅出,富于趣味。原来,由于贴近地面的气温与上面一两米的温度有高低之差,使光线折光和反射,于是蓝天“倒映在地上”,成为“汪洋万顷的湖面”;如果上面的气温比下面高,远处地面景象便“倒映在天空中”

5、,成为海市蜃楼。这样,在古人那里被视为“魔鬼在作怪”的现象,就成了很正常的可以理解的现象了。第5段,从科学的角度解说沙漠中的“鸣沙”现象。“在沙漠里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这个递进句承上启下,引出了对更为奇怪的“声音作怪”的现象的研究。“玄奘相信这是魔鬼在迷人,直到如今,住在沙漠中的人们还有相信的”,表明“鸣沙”现象从古以来一直被人们视为超自然的现象。文章并未紧接着对这种现象作科学解释,而是叙说了具有“鸣沙”现象的宁夏中卫县鸣沙山的地形和位置,指出“这块沙地向来是人们崇拜的对象”,以“据说”的内容和自己的亲耳所闻,突出“像打雷一样”的“轰隆的巨响”和“好像远处汽车在行走似的”“隆隆之声

6、”,进一步激起了读者的好奇之心。在此基础上,文章才“据一些专家的意见”加以科学解释,指出这是由于细沙“含有大量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摩擦”而发声。对照这个解释,回过头来再看前面所写的“据说”和自己的亲耳所闻,不难发现相互应合之处。如点出时间是“端阳节”,意味着是炎热之际;男男女女“纷纷顺着山坡翻滚下来”,“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这鸣沙山顶上慢慢滚下来”,意味着引起了沙粒的移动摩擦,这样也就必然会发出声响。叙说情况与释疑解惑内在照应,增强了说服力。文章最后引用古人之言“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指出“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水到渠成地收束全文,

7、并使读者不仅懂得沙漠中的怪异现象,而且形成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认识:世界是物质的,不存在超自然的神魔鬼怪,科学道理终将揭开一切奥秘。本文描述了沙漠里千百年以来被视为魔鬼作怪的可怕现象,从科学的角度作出了正确的解释,表明了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真理。本文写作上的显著特点是示异释疑,吸引力强。文章题为“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起笔即以沙漠“十分可怕”、令人“恐惧”的景象吸引读者,而后,以设问方式步步引导读者探寻其中奥秘:“沙漠真像法显和玄奘所说的那样可怕吗?”“沙漠里真有魔鬼吗?”在带着读者思考的过程中,文章由浅入深,由解说小疑到解说大疑,如开始时只是从古今装备条件对比的角度,指出由于法

8、显、玄奘们“单枪匹马”深入大戈壁,连清水食品都不足,自然“十分困苦”,而后才从科学的角度进行解说,进入文章的主体核心部分。“在沙漠里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这个递进句式,也含着被解说现象愈益奇特,解说愈来愈深的意思。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解说声音作怪现象时,是“据一些专家的意见”而谈,可见还未形成共识,有待进一步探索,这就进一步激起了读者的兴趣。本文语言准确生动,可读性强。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带有一定的文艺色彩。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说,兼有说明、记叙、议论,内容涉及光学、声学原理,法显、玄奘、孟奇及“自己”的经历和故事,解说严谨,事情真实,画面逼真,文笔既有说明文的朴实准确,又有散文的生动形

9、象,不少词语绘声绘色,如“隆隆之声”“轰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碧蓝的清水”“蔚蓝的湖”“蔚蓝的天空”等等,琅琅上口,富于美感。文章多姿多彩、富于趣味,值得读者体味。【模拟试题】说明文专题训练(二)(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第1925题。(20分) 水是地球生命的源泉,辽阔的海洋、奔腾的江河、皑皑的冰雪、飘荡的白云,这液态、固态、汽态三种形态的水构成了地球上的水圈。虽然地球上的水非常丰富,但是,。,它们才是能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水资源。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河流、湖泊及地表浅层中的水已不能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人们便把目光投向了蓝天上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白云。 云是悬浮在空中的极小的水滴。在夏季,天空中

10、常常飘浮着一朵朵形似菜花、云体高耸如山的积雨云,这种云的水分较多,整个云体的总水量可达上百万吨;还有一种连绵起伏、云层布满天空的雨层云,这种云云体庞大,总水量可达几百万吨到上千万吨。这些云就像空中的水库,人类向往着开发它们,以它们蕴藏的丰富淡水资源为人类造福。 在自然状态下,水从海洋、江河、湖泊和陆地蒸发,由液态变为汽态进入空气中。水汽随着气流移动,在上升过程中冷却达到饱和或过饱和,依附在大气中悬浮的许许多多小粒子上凝结成云滴。当温度降到0以下时,大部分云滴依然保持液态,叫做过冷云滴。在一定温度下,过冷云滴碰到一种被称为冰核的粒子,就会变成小冰晶。当云中的冰晶达到一定数量时,冰晶的个体就会迅速

11、增大、下降,形成雪晶。这样,有的云滴之间互相碰撞逐渐变大,下降;有的云滴与雪晶碰撞,形成更大的粒子下降,在下降的过程中融化,降水就产生了。 经过努力探索,人类找到了开发“空中水库”的办法,那就是创造促使云层降水的各种条件,进行人工增雨。目前我国人工增雨的方法,主要是在水汽充沛的云中施放催化剂,主要有干冰、液态氮,还有碘化银。实施的方式有飞机人工增雨和高炮、火箭人工增雨等。飞机人工增雨一般在稳定深厚的层状云内进行。层状云覆盖面积大,但自然降水量很小,甚至不降水,主要原因是云内缺少足够的触发降水的冰晶。飞机在高空中将液态氮播撒在层状云里,液态氮迅速汽化产生低温区,当温度低于40时,云中产生大量冰晶

12、,从而增加降水量。高炮、火箭人工增雨,是将含有碘化银的炮弹射入积雨云中,人为增加冰核数量,达到增加雨量的目的。 我国是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l4,而且分布很不均匀。全国80.4的淡水资源分布在长江以南,而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仅占全国的14.7。因此,专家提出,要加大科学的、规模化人工增雨的研究实施力度,以缓解西北、华北地区的缺水状况。1. 液态、固态、汽态三种形态的水构成了地球的水圈。其中液态水指的是 ,固态水指的是 ,汽态水指的是 。(3分)2. 下面是第段中空白处的句子,怎样排列它们的顺序才合理?( )(2分) 淡水大约只占 3 只有极少部分存在于大气、河流、

13、湖泊以及地表浅层中 海洋水约占地球钢水量的97 这大约3的淡水绝大部分又分布在南极、北极和人迹罕至的高山地区 A. B. C. D. 3. 第段中为什么把云比喻为“空中的水库”?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回答。(不超过15个字)(2分)4. 根据第段内容,为下图的四个空白处填写相应的词。(4分)5. 联系全文看,对第段说明内容概括正确的是哪一项( )(3分) A.水由液态变成汽态,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过程。 B.汽态水在云中是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存在的。 C.自然状态下,从云中产生降水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变化过程。 D.水从陆地、江河湖海蒸发变为汽态,在云中又会变成液态或固态。6. 第段运用了列数字

14、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和 。(2分)7. 阅读下面一则消息,回答问题。(4分) 4月5日北京降下了入春以来最大的一场雨。北京晨报记者获悉,雨前有关部门不失时机地进行了人工增雨。 据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介绍,他们接到4日夜将有小雨的天气预报后,在北京西部上空进行了两架次飞机增雨作业,使用液态氮400升。同时,还采用气球携带碘化银焰弹的方法进行增雨作业,共施放碘化银焰弹56枚。 据了解,昨天北京市大部分地区降雨量已超过12毫米,达到中等雨量。经过此次人工增雨,北京市的旱情已大为缓解。 (1)联系上面说明文第段的内容来看,北京4月5日雨前进行人工增雨,使用液态氮增加雨量,是因为它能使 ;使

15、用碘化银增加雨量,是因为它能够 。 (2)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说过:“人人都在谈论天气,但没有一个人能对它有所作为。”读了上面的说明文和短消息后,你是如何看待马克吐温这句话的?(答案不超过50个字)(二)阅读海洋污染,完成下面的问题。(8分)海洋污染通常是指人类活动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辽阔的海洋拥有巨量的海水,所以,尽管从远古到近代接纳了从陆地流入难以计数的各种物质,海洋却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向海洋排放的有害物质越来越多。据报道,现在每年向海洋倾倒约6001000万吨石油,1万吨汞,25万吨铜,390万吨锌,30万吨铅和100万吨有机氯农药。以致海洋局部环境急剧恶化,甚至发生了严重的海洋污染灾害。海洋污染的现状是:污染源多,污染范围广、程度严重。海洋污染主要包括石油污染、赤潮、毒物污染、塑料垃圾和核污染。目前海洋污染较严重的,就海域来看,有波罗的海、地中海、东京湾、美国纽约湾、墨西哥湾等;就国家来说,有日本、美国和西欧诸国。我国的渤海、黄海和南海的污染状况也相当严重,虽然汞、铜、铅的浓度大体尚在标准允许范围之内,但已有局部地区超过了规定标准。其中最严重的是渤海,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