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篇】筋结治疗方法详解.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4408669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篇】筋结治疗方法详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专业篇】筋结治疗方法详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专业篇】筋结治疗方法详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专业篇】筋结治疗方法详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专业篇】筋结治疗方法详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业篇】筋结治疗方法详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篇】筋结治疗方法详解.doc(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篇】筋结治疗方法详解 体表出现成串或散在性的结块。肝主筋,肝失调达,血气凝结而成。杂病源流犀烛筋骨皮肉毛发病源流:“肝之经脉不调,气血失节,往往有筋结之患,不论骸体间,累累若胡桃块状是也。”治当以调肝散结为大法。经络满布人体,贯穿全身,是运行气血的通路,一次经络阻塞气血运行不畅必形成淤滞,而皮肤肌肉得不到充分营养必无光泽,甚至导致皮肤发生各种病变,如痤疮(青春痘)、雀斑、瘢痕等,在肌肉则形成肿瘤,痰核,在血管则形成浮络,静脉曲张,静脉瘤等现象,而这些代谢又有可能形成另一个病症,如失眠、头痛、鼻病等,如此因果循环则皮肤的代谢功能必定降低,从而加快了皮肤衰退老化的速度。筋结气结产生的原因人体

2、皮肤毒素囤积,容易在鼻侧、额头、眼下、发炎之细胞上囤积筋结,主要因素是熬夜、思虑、烦心及细胞死亡所造成的,因此长时间才会造成气血不通,产生筋结。西医学上有一名词叫“结节性筋膜炎”,关于它的描述为“主要症状为肿块,常为偶然发现,中肿块大约为1.5-3cm,位于皮下深处,与皮肤无粘连而与深部筋膜粘连着,其活动度取决于局部筋膜的活动程度,质硬韧和实性感,无痛或仅有轻度的压痛,境界清楚。很显然,“结节性筋膜炎”的描述完全与经筋学对某一种“筋结”的描述一致,而西医对“结节性筋膜炎”治疗效果不佳,所以对该病的认识停留在对病症的描述清楚,病因不明。而经筋疗法,几乎就是对各种各样“筋结”的治疗,所以,对“筋结

3、”的发生-变化-消除有着丰富的认识和经验。事实上,通过对“筋结”的治疗,可以使“筋结”变软,变小甚至消失,而伴随着这一过程,就是病症缓解直至痊愈的过程。颈部筋节要想快速有效地放松痉挛的软组织,找准“筋结”是事半功倍的关键。不同的组织损伤,其筋结的形态不一。如韧带损伤,在损伤处可触及豆大的筋结;如肌肉损伤,可在肌肉中触摸到块状或条索状粗细不等的筋结。中国中医科学院孙树椿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在各型颈椎病中找出不同部位、形状各异的筋结要点。如神经根型颈椎病常可在相当于C56水平的椎旁软组织发现,椎动脉型颈椎病常可在C34水平的椎旁软组织发现,交感型颈性心绞痛患者可在左侧胸锁乳突肌中下段触及。

4、而对于脊髓型颈椎病,其发病多由于下颈段的颈椎失衡所造成,在前斜角肌和胸锁乳突肌上常可发现筋结,压之可产生疼痛并向左胸部放射。对痉挛的肌肉进行柔和的手法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常可得到明显缓解。“筋出槽、骨错缝”是颈椎病的重要病理环节,不定点旋转法治疗通过消除脊柱的错缝,消除异常集中的应力,纠正力线,从而使“骨合缝、筋归槽”,颈椎的失衡状态得以改善而达到治疗作用。腰部筋结腰部主属太阳经筋。但整体辨证看问题:足太阳之筋,自足部起始,循腿、臀、腰、脊、颈而上,终于头面。腰部的肌筋,只系足太阳经筋的一个局部筋肉,它的病变,无疑与经筋的整体存在密切关系。与足太阳互为表里的足少阴经筋,起于足小趾之后,上循结于脚

5、跟,并与足太阳经筋会合,后经腿之内侧(走阴侧呈拮抗状态),结于阴器,然后循椎夹脊旁筋肉,上达后颈,结于枕骨,再同足太阳经筋会合。由此可知,腰之i背侧,属足太阳,而腰之腹侧,属足少阴。阴与阳,形成互相协调,又互相拮抗制约的构体。3 腰之外侧是足少阳经筋循行。腰之前(腹部深筋)为足阳明经筋循行所过。因此,腰部的前伸或后屈,以及旋转及侧屈,包含着上述四条经筋之参与,皆可形成其损伤的机遇。故腰椎骨质增生出现的临床症状,不宜只以单纯的足太阳经筋操作作解释;其临床施治,不可只着眼于腰的局部。腹部筋结中医用手触摸按压患者腹部,了解腹内脏腑异常变化和全身状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属于按诊范畴。其临床目的,在于了

6、解腹部皮肤凉热、腹壁肌肉软硬度、腹部胀满、压痛、肿块等情况,以及脐间动气(脐周动脉搏动)充盛与否,为疾病的辨证分析提供依据。腹部在人体属阴,内藏脾、胃、肾、膀胱、大肠、小肠、女子胞等脏腑。腹部一般分为心下、胃脘、大腹、小腹、少腹五部分。剑突下方为心下,上腹部相当于胃脘,脐周为大腹,下腹部为小腹,小腹两侧为少腹。心下、胃脘、大腹部位,又名中焦,内居脾、胃;小腹、少腹部位又名下焦,内居肾、膀胱、大肠、小肠、女子胞等。由于各脏腑之气都聚于腹,并通过经络沟通、气血运行充养腹部内外,因此加强了腹部肌肤和内脏的联系。各脏腑在腹内的分布与腹外相对应,加上经络内外循行联络,所以若脏腑经络发生病变,必然反映于腹

7、外一定部位,并因病因病机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体征。故腹诊可以判断脏腑病变和全身状况。腹诊主要了解凉热、软硬度、胀满、肿块、压痛等情况。诊腹部皮肤凉热。触摸腹部皮肤凉热,可辨别病证的寒热虚实。按之不温或冷,为寒证,喜暖手按抚,为虚寒证;按之热甚而灼手,为热证,喜冷物按放,为实热证。按之灼热,为里热内伏;按之不热而脉数,是表证。热退后,腹部按之仍热,为热邪未尽。少腹冰冷,为阳气欲绝的危重病;治疗后脐下转温,是阳气来复的佳兆。诊腹壁肌肉软硬度。轻按腹壁柔软,而重按脐腹有力,为正常状态。腹壁瘦薄,脐腹按之柔软无力,多为虚证;腹壁按之坚硬,为实证。外感病,按腹未硬者为表证,按腹硬而疼痛者为里证。诊腹部

8、胀满。按之有充实感,有压痛,叩击声音重浊,为胀满实证;按之不充实,无压痛,叩击闻空声者,为胀满虚证。腹部高度膨胀,状如鼓,称鼓胀。鼓胀分为水鼓和气鼓。以手分置腹部两侧,一手轻拍,另一手可触到波动感,按之如囊裹水,腹壁有凹痕,为水鼓;无波动感,按之无凹痕者,为气鼓。诊腹部压痛。按腹疼痛,甚而拒按,为实证。若局部肿胀拒按,为内痈。按之疼痛,痛处固定不移,刺痛不止,为瘀血;按之疼痛,痛无定处,胀痛时发时止,为气滞。腹痛喜按,无明显压痛,为虚证。诊腹部肿块。腹诊发现肿块,须注意其大小、形状、硬度、有无压痛、表面是否光滑等。腹部肿块疼痛为积聚。肿块固定不移,按之有形,疼痛有定处,为积病,病属血分;肿块聚

9、散不定,按之无形,疼痛无定处,为聚证,病属气分。妇女小腹有肿块为血瘕,男子小腹有肿块多为疝病。左少腹作痛,按之累累有硬块,为宿粪;右少腹作痛,按之疼痛而有肿块,为肠痈。若形如筋结,久按转移,觉指下如蚯蚓蠕动状,腹壁凹凸不平,按之起伏聚散不定,为虫积所致。诊脐间动气。又称诊冲任。是了解肾气充盛与否、诊察全身状况的重要方法。诊察时,应密布三指(食、中、无名三指),按切脐之上下左右动脉搏动情况。凡动气和缓有力,一息四至,绕脐充实,为肾气充盛。按之躁动而细数,上及中脘(脐上4寸处),为阴虚气逆。按之分散,一息一至,为肾气虚败。按之搏动明显,为内有积热。按之搏动微弱,且空虚无力而局部冷,是肾阳不足。按之

10、搏动明显,局部灼手,症虽寒颤、肢冷、下利,是真热假寒;按腹两旁热,脐旁四周久按却无热而冷,症虽面红、口渴,是真寒假热。经筋区的施治方法1.头部眶膈筋区的施治方法眶膈筋区,系指鼻骨与眼眶内缘之间部位,及眶上沿区域。本区域以理筋手法及针刺疗法施治。施治时运用指合力,以拇指尖切按鼻泪骨间沟肌筋23分钟,而后向下切按,延达“迎香”,再将拇指尖移向眶上沿及内上角,切按大皱眉肌及肌筋;切按时,把拇指尖指向内上角,忌向眼球触压。接着切按眶上缘中部及尾部。最后揉按或切按眉间印堂。再将手法移至眉梢上部施以适宜的治疗。需要时,配合单穴皮肤点刺法针治。2.颞筋区的施治方法额筋区,系指头部颞上线以下、耳根前与眼眶外之

11、间的区域。本区主要有颞前肌、颞后肌及小皱眉肌与筋膜。结构较薄而坚紧,血管神经丰富,常运用手法与针刺疗法联合施治。手法施治,重点对上述三肌及筋膜,运用拇指腹借助指合力,先行揉抹手法松解局部的肌筋;继之以切按手法,对“结灶”施以“切拨”。切拨的用力量度宜轻,以患者感到可耐受而舒适为标准。切拨的次序,一般按三线(即颞上区线:颞筋区二线及眉梢耳枕线)及三区(颞一区、颞二区及颞示),自前向后,逐一“消灶”。手法“消灶”每次施以34个灶点,达到初步松解为度。对病症广泛病例,应加颌骨“冠突”,及耳前筋灶点的施治。颞筋区的针刺疗法,一般运用对三肌的结灶各施治一针;必要时,对颞肌腱(即上关穴)加施一针,均以“结

12、灶”为肠,直入直出,不予留针。3.枕筋区的施治方法枕筋区,系指枕骨外粗隆,上项线以下至风池、风府之间的筋区。4.颈项筋区的施治方法颈项筋区,系指后颈及后颈侧,自头至肩之间的筋区。该筋区的肌肉筋膜,层次较多、走向的方向变动较大,同时有哑门及重要神经血管,施治时宜特。别谨慎。一般施用掐握手法及捏揉手法,施治后,按经筋图线或“结灶”,以两线三点针刺。用掐提穴固定法,或按压固定针刺腧穴,直入直出,不予留针。针后施以拔火罐治疗。5.肩部筋区施治方法肩部筋区,系指颈至肩之间的筋区。本筋区肌筋较丰厚,属肌筋病症的好发部位。但该区的深部有肺尖及重要血管,施治时,宜注意。常用捏揉手法及臂按压手法。以掐提方法固定

13、针刺灶穴,用自外向内的一线三点至四点灶刺治;必要时以左手掐旋的手法,转动肩前的灶穴施行针刺,用直入直出的针刺手法。针后加施拔火罐。6.肩臂肘筋区的施治方法肩臂肘筋区,系脂肩臂至肘腕部的筋区。本筋区的范围较广,是经筋病症的好发部位之一。常用按压、捏揉、捏搓、掐搓、弹拨等手法施治。针刺以肩顶、肩前、喙突、时窝等筋区为主要施治灶位,向“结灶”刺治,以单针直刺手法,不留针。针后投拔火罐。7.背部筋区的施治方法背部筋区的面积较宽,其重点筋灶,是夹脊、肩胛内上角、岗下及部分肋结节筋带。施用的手法,常先以滚动法推滚全背及腰部,继之以按压手法,对筋结显著部位,作沉压与放松的施治;对岗下肌、肋结节,以指合力的拇

14、指指腹按压法或切按施治;对浅层的斜方肌,以适当的体位,作掐捏手法施治;对大小菱形肌筋,以按压及提捏施治,获得全面肌筋的松解,全背舒适为度。针对主要“结灶”,以紧压的固灶方法,施以点刺达筋膜表层,对肩胛内上角及结节的“结灶”,以紧压病灶于骨面上加以点刺;对夹脊肌筋,用推向脊椎方向压紧刺疗,疏密度适宜。本筋区的肋间隙内不可深刺,以免刺入胸腔造成严重后果。针刺后,于针刺孔皮表,加施拔火罐治疗。8.胸前筋区施治方法胸前筋区,以锁骨下肌筋、胸锁关节及胸肋关节、胸骨表面、肋弓及剑突为常见的经筋“结灶”好发部位;部份病例有胸肌肌筋及肋部肌筋的损伤病灶,亦可查及左五肋胸肋关节及11、12游离肋端的“结灶”;肋

15、弓缘的“结灶”亦可查及。对胸筋区施治,常用揉抹手法、点切法、切拨法、掐揉法等施治,以轻手法为主,力戒粗暴。胸部针刺,以紧按将“结灶”固定于骨质表现,而后行点刺治疗;对可提掐的肌筋,以提掐方法(如胸肌肌筋),将刺治的肌筋提离胸壁后刺治,针尖不可向胸腔方向行刺。肋部一般刺治的灶位为3s个,针刺后,以吸力较轻的拔罐器行拔罐施冶。9. 腰部筋区的施治方法腰部筋区,以腰椎两侧的肌筋及腰三横棘突的病变损伤,为常见部位,其上连胸脊,下入腰骶。常以推滚、臂压、掐捏、拇指腹揉抹等手法施治;病人体位,以腑卧及侧位分次行施。针刺,以紧压固定“结壮”后行刺,常用腑卧位直刺与侧卧位的侧刺方法,针刺向腰椎体方向刺人,忌向

16、后腹腔方向行刺。为避免刺伤肾脏右腰23椎体横突间以上(距正中线外向57.2cm)及左腰节二腰推体下缘以上的部位,切忌深针。第十二肋骨以上的区域,属胸腔范畴,忌误刺入。腰部筋区针刺,一般施治三个灶位,但注意分浅、深层肌筋的“结灶”位置。针刺后投入轻吸力的火罐施治。10.腹部筋区的施治方法腹部筋区,按九区划分法,分上腹、中腹、下腹三个区域。施治者,需对每一筋区的解剖情况熟悉。腹部常见的“筋结”,多见于腹直肌肌筋、腹外斜肌筋、腹白线及脐下“五皱襞”。对腹部的手法施治,常用轻浮的抚揉法、轻切揉法;腹侧有时采用掐揉法;对深部“缓筋”,常以拇指腹,行切拨及切揉施治。腹部的针刺治疗,是对上述常见肌筋的“结灶”作间隔的点刺,全腹点刺57针,运用按压固灶或提握固灶方法。所刺深度,限于腹壁,切忌刺进腹腔。刺治后,行拔火罐治疗。11.臀骶筋区的施治方法臀骶筋区,指腰骶区间、骶部筋区及臀部筋区的联合筋区。本区域是经筋病症的高发区,结构复杂,肌肉丰厚,上下并联,牵涉面广泛。对本筋区的手法施治,一般使用较重的手法,如指腹弹拨法、臂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