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说课稿.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4404652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说课稿.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说课稿长岭小学吴剑波一、教材分析 l 1、教学内容: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教材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放大和缩小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再让学生经历按指定的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操作过程,借助图形的直观变化,帮助学生感知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同时教材将图形的放大和缩 小贯穿整个单元的始终。这样的安排,既突出体现了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同发展,也能为以后学习用比例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l 2、教学目标: l 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

2、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比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l 过程方法的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扩大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扩大或缩小的方法。 l 情感态度目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l 3、教学重点: l 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l 4、教学难点: l 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l 二、设计思路 l 本节课的教学中,利用小字放大的具体情境导入,直观感受

3、物体的放大与缩小的重要性。教学中安排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探究的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以及数据的比较,体会图形的相似,感受图形放大和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设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交流空间,增强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l 三、教法与学法: l 在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对于比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有关平面图形等内容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而且学生对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并不陌生,对生活中应用放大与缩小的实例也有一定的了解,如:洗照片、放大镜等等。但是对于图形基本形状不变的基础上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具体方法不明确。课前已经自学了相关内容,对图形按相同

4、的比放大缩小有初步的认识。 l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教学中主要采用情境导入法、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方法,让学生自主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并以同桌为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景,并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分析、思考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动手操作指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和交流活动中来,增强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l 四、教学流程 l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l 首先出示一张写着很小字体,看不清楚,放大就能看清楚的图片;接着以图片形式呈现生活中的一些放大与缩小的现象。这一环节以创设情景的形式引出

5、生活中物体放大与缩小的现象,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把物体放大或缩小的现象是经常遇到的,学习这些数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很多问题。这样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学生 的需要出发,既引入新课,又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 l (二)共同探究新知 l 首先复习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让学生选择把自己想要放大的图形放大,从而引出例4 中的正方形。先让学生相互说说自己对“按2:1 放大图形”的理解,然后教师说明,使学生知道:按2:1 放大图形也就是图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 倍。并边说边用课件展示放大的过程。然后让学生按照要求画出长方形、三角形放大后的图形,画直角三角形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6、不能直接看出是多少格,是不是只要把两个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2 倍,就可以了?画完后,可以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或量一量的方法,发现放大后的斜边长度是放大前的2倍。之后让学生观察对比原图形和放大后的图形, 看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具体图形,通过讨论、交流,了解到:一个图形按2:1 的比放大后,图形各边的长度放大到原来的2 倍,但图形的形状没变。接着提出问题:如果把放大后的这组图形的各边再按 1:3 缩小,图形又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讨论。得出图形缩小了,但形状不变,缩小后的图形各条边分别缩小到原来长度的1/3。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这

7、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接着教学例3,(1)、自学课本,(2)尝试 (3)交流讲评 l (三)理解应用 l 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八第8-10 题,在“画一画”过程中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画图过程,画完后再及时让学生说根据什么来画,及时引导学生反思、总结。这样学生在思考后操作,在操作后再思考,让学生形成技能,养成勤于思考、关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l (四)总结评价 l 首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应用图形放大和缩小的例子,再整理图形放大和缩小后相关知识。在学生有了实际画的经验后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用到图形放缩知识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进一步感受“相似形”的实际意义。在自由交流中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