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区马家店镇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404072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宝坻区马家店镇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天津市宝坻区马家店镇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天津市宝坻区马家店镇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天津市宝坻区马家店镇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津市宝坻区马家店镇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宝坻区马家店镇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出师表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此课是选自人教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出师表,本文是传统名篇,文质兼美。它是本单元继隆中对之后的又一篇课内文言文。本文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对朝廷内政提出的建议,文章总结了“亲贤臣,远小人”才能使蜀汉兴盛的历史经验,表达了作者“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雄,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表现了诸葛亮忧心国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耿耿忠心。全文语言质朴真切,措辞深浅适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字字句句似从作者肺腑涌出,真可谓是:百代文章,万丈光焰,穿越岁月之障,纵横无人之际,润色万物,在我们心中耕耘。(二)学情分析:我

2、校是典型的农村中学,也就具有了农村学校的特点:语文资源匮乏学生学习语文的氛围不浓。我班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学习语文的观念、方式、方法较落后,学习语文的能力较弱,语文的素养较低。(三)教学设想 1.介绍背景和疏通文义结合起来,突破重点词句,然后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领会内容大意。 2.采用“读读,讲讲,议议”的教学方式,在读、讲、议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积累名言警句,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事,以情动人的写法。情感、态度

3、与价值观: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愿望。领会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诚,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立志做社会上用的人。三、教学重点背诵全文;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的写作手法。四、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如何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五、教学方法1、情景设置法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激发学生情感,引起共鸣。2、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朗读是文言文语感教学的重要方法。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领会文章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采用名家范读、学生自读、集体诵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通

4、过语言文字感受作品的意蕴,收到潜移默化的熏陶。3、讨论法利用质疑,组织讨论,引导学生发挥集体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大地上家喻户晓。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敬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二、题解1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2文体: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3出师伐魏背景简介: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

5、)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223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于是诸葛亮派人和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帷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企图巩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三、初读知情节1教师通过媒体资源让学生听本文的范读视频材料。2学生如有的字词句,先画出来然后和同桌交流。3老师提出重点字词的读音,要求学生作答。字音:给下列加点

6、字注音。崩殂( ) 恢弘( ) 忠谏( ) 菲薄( )( ) 陟( ) 臧否( )( )以遗( )陛下 裨补( )猥( )自 夙( )庶( )竭驽( )钝咎( )咨诹( )( )停顿:用“/”划分下列句子的停顿节奏。A然/侍卫之臣/不屑于内B盖/追先帝之殊遇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D使/内外异法也4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翻译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就难词难句讨论交流,力求通畅地翻译课文,教师巡视指导。5合作交流:诸葛亮对当前形势的分析是什么?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什么?作者自叙志趣过人,不求功名的话:文中两句千古名言,说尽诸葛亮一生的话是:文中列举的使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

7、两件事:诸葛亮此次出师的目的是什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各组选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四、再读悟情A煽情导入:东坡有云:“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有人说读出师表,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一位温柔敦厚、忠义凛然的“良臣”面对君主慷慨陈词,眼泪直淌,文武百官一旁屏息聆听,不时颔首赞许的动人场面。文中“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全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刘备父子的无限忠诚,你能读出来吗?为了能使刘禅感动,所以不但导之以理,而且动之以情,可谓忠言不逆耳,语气上既恭敬又恳切,充满谆谆嘱咐,你能读出来吗?B朗读指导教师范读课文(或通过媒体资源诵读),要读得抑扬顿

8、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必要时给予朗读指导,如读“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时要蕴涵着极其痛惜的感情;读先帝对贤臣的“殊遇”、注意“简拔”贤臣时要饱含对先帝的崇拜、爱戴之情;读“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时要饱含对后主的激励之情;读到“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时声音要低缓,表情要沉重。总之,要通过读,让学生沉浸其中,为诸葛亮忧国忧民之心所感动。学生通篇朗读,然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语段读,通过“读”去感悟“忠”;通过“读”领悟“理”(诸葛亮规劝刘禅的艺术)C读后评说可用“读_,我读出了诸葛亮_的情怀(或期望)”这种句式。五、品读析语言A“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

9、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B“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C“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六、延读展思维学生再读课文,教师设计相关问题,诱生深思。提问:全文以议论为主,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自由发言。七、教师小结:分析形势提出三条建议叙经历感帝恩出师目标 归结责任八、板书设计:理清思路,把握结构部分 段落 要点 表达方式1 广开言路 一 2 赏罚分明 寓情于议 3-5亲贤远侫 二 6 叙述经历:三顾草庐 寓情于叙 7效忠心愿:托孤之事 三 8、9归结责任,结束全篇 抒发感情九、布置作业:结合课后练习三,谈谈你对诸葛亮的认识,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写一篇小作文。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