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区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403996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宝坻区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天津市宝坻区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天津市宝坻区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天津市宝坻区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天津市宝坻区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市宝坻区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宝坻区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第卷(选择题 共24分)一、(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其答案标号填写在答题纸的表格中。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绥(su)靖 阻遏() 寒噤 (jn) 仄(z)歪B.鞠(j)躬 阴惨(cn) 箱箧(qi) 纳粹(cu)C.竹篙(ho) 血(xu)腥 溃(ku)退 珐(f)琅D.洗劫(qi) 惊骇(hi) 地窖(jio) 提(d)防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锐不可挡 打牙跌嘴 转弯抹角 签订B.张慌失措 荡然无存 永垂不朽

2、懊丧C.精疲力竭 名副其实 眼花瞭乱 治裁D.富丽堂皇 不可名状 丰功伟绩 杀戮3.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对于像盲孩子一样孤单弱小的人,我们应该_他们。_诗歌,可以让我们唤起丰富的想像,体味自然的诗意和人生的情趣。今年5月在萨格勒布举行的第49届世乒赛上,我国运动员_,囊括了五项冠军。A关爱欣赏所向无敌B爱护观赏不可一世C关爱观赏所向无敌D爱护欣赏不可一世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要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政策。B.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能否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指标是世界衡量教育水平的基础线。C.通过学

3、习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使我充分认识到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D.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我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B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C“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D现在东六宫大都作为古代艺术品的陈列专馆,展出宫内收藏的青铜器、绘画、陶瓷、工艺品等。6. 对望月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

4、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C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片段,回答7-9题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 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 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 ,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 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

5、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7、选文中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多数 反对 作战 困难B.广大 拒绝 督战 弱点C.大量 抗拒 指挥 松懈 D.部分 抵触 鼓动 劣势 8、选段第两句蕴含的感情色彩是( )A.嘲讽B.批评C.斥责D.抨击9、对作者在叙述中插入议论句的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分析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的原因。B.赞颂我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C.说明战犯指挥失当,懦弱无能,必败无疑。D.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阅读桃花源记一文,完成1012题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

6、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

7、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C不足为外人道也足:值得D处处志之志:记住11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2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也为下文描写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

8、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第卷(非选择题 共76分)注意:请将卷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二、(本大题共8小题,共8分)在下面横线上,用课文原句填空。13. _,老大徒伤悲。14._,恨别鸟惊心。15. 树树皆秋色,_。 16. 乡泪客中尽, 。17. 气蒸云梦泽, 。18. ,一览众山小。19. 晴川历历汉阳树, 。20. 夜久语声绝,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一轴鼠画,回答2123题。一轴

9、鼠画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注释】一轴:画用轴装,一轴就是一幅的意思。物色:察看;观察。逮:等到。踉跄:跳起来。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3分)(1)东安一士人善画()(2)旦而过之()(3)令怪之( )2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以试群猫,莫不然者。23、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作的精美逼真具体表现在哪里?(2分)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14分)阅读下面的短文火车上的相遇,完成2428题。火车上的相遇邓迎雪(1)大二

10、的时候,他的生活就像一幅乱七八糟的调色板逃课、喝酒、玩网游、谈恋爱很忙,但都与学业无关。(2)颓废、不求上进,他自己并不是没有警醒,只是计划容易,执行好难。他还是会隔三岔五地玩个通宵。(3)暑假,他原打算在学校补补功课,再打份工,可是朋友又邀他参加同学们的假期游。无奈,他只好再次搁置计划,登上了开往西安的列车。(4)正值暑运,车上人满为患,他们只买到两张卧铺票。大家只好轮换去休息,余下的就在硬座车厢里打扑克,玩得不亦乐乎。(5)列车在他家乡停靠的时候,看着窗外熟悉的风景,听着浓重的乡音,有那么一刹那,他想起了在家务农的父母。每次打电话,他们都说一切都好,让他放心。他于是也就真的放下心来,不再惦

11、记想到这里,他有些走神,直到有人催促他发牌,他才又沉浸到游戏中。(6)凌晨三点,他带着浓重的困意去卧铺车厢休息,人太多,走道里挤满了困倦不堪的人们,有好多农民工模样的人头枕在编织袋上。昏昏沉沉地进入梦乡。 (7)在一节车厢的连接处,小小的空间里,人们横七竖八地或坐或躺。他忽然像针扎一样,大声叫起来,只见他的父亲蜷在角落里,背倚着包裹,微仰着脸睡着。(8)世界很大,有时却又很小,他竟会在这里和父亲相遇。(9)父亲看见他也大吃一惊。父亲说,他是去郑州的建筑队干活,农活忙完了,正好出去转转。望着父亲皱巴巴的汗衫,乱蓬蓬的头发,黝黑苍老的脸,他知道父亲故作轻松的话语,是不想让他担心。(10)父亲问他去

12、哪里,他嗫嚅着说出行程。父亲却鼓励他,年轻人就该这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嘛。想到亮红灯的功课,他不敢看父亲的眼睛。(11)他劝说父亲不要再出去做工,父亲说,劳动惯了,闲不下来。父亲从不在他面前诉说生活的苦,他也很少想过父亲的付出。现在,在这个拥挤不堪的列车上,看着年老的他背着行李外出做工,他心里涌起一种难言的酸涩。(12)那晚,父亲在他的卧铺位上睡得很香。送父亲下车后,他发现自己的口袋里多了200元钱,两张皱皱巴巴、浸着汗渍的钞票,让他觉着沉重、烫手。(13)他忽然就没有了出游的兴致,那场旅行,他的眼前老是晃动着父亲满是皱纹的面容。(14)从风景区回来时,他在父亲打工的城市下了车。天闷热得

13、像个大蒸笼,暑气滚滚,空气里冒着干渴的味道。(15)在郊外的建筑工地,他见到了正在忙碌的父亲。工地刚施工不久,楼房才建起一层多高。在机器的轰鸣声里,父亲正踩着用木板搭起的脚手架,叮叮当当地捆扎钢筋。看见他,父亲急忙从脚手架上下来,心疼地责备他大热天里来工地做什么。看着父亲湿透的汗衫,被暑热熏得黑红的脸膛,他直觉着嗓子发堵,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从他脸上 滑下,流进嘴里,咸涩的苦。(16)正说着话,有工友从身边走过。父亲自豪地介绍,这是俺上大学的儿子。那工友又问在学校学的啥。念的是计算机,开学就大三了,父亲大声回答,又侧头看看他,一脸欣慰的幸福的笑。(17)他心里五味杂陈,想想那两门挂科的功课,无地自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