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参考高中语文4.14崔杼弑其君巩固提升(含解析)语文版必修2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398529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课参考高中语文4.14崔杼弑其君巩固提升(含解析)语文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备课参考高中语文4.14崔杼弑其君巩固提升(含解析)语文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备课参考高中语文4.14崔杼弑其君巩固提升(含解析)语文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备课参考高中语文4.14崔杼弑其君巩固提升(含解析)语文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备课参考高中语文4.14崔杼弑其君巩固提升(含解析)语文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课参考高中语文4.14崔杼弑其君巩固提升(含解析)语文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课参考高中语文4.14崔杼弑其君巩固提升(含解析)语文版必修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14 崔杼弑其君一、基础考查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棠公死,偃御武子以吊焉吊:吊唁B骤如崔氏,以崔子之冠赐人 骤:突然C陪臣干有淫者,不知二命 干:捍卫D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 嗣:接着解析:选B。骤:屡次。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C。两个“于”均为介词,译为“在”。A兼词,“之于”合音/各(路)。B代词,他的/代词,他。D动词,就,靠近/动词,跟随,随从。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棠公死,偃御武子以吊焉B君民者,岂以陵民C其人曰:“死乎?”D为社稷亡,则亡之解析:选B。“君”为名词作动词,做的君

2、主。其他三项均为动词的为动用法。4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欲弑公以说于晋A请自刃于庙,弗许B君死,安归C社稷是主D叔孙还纳其女于灵公,嬖,生景公解析:选A。A项与例句均为状语后置句。B、C两项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被动句。二、阅读理解(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于是诼崔杼之子,令之争后。崔杼之子相与私哄。崔杼往见庆封而告之。庆封谓崔杼曰:“且留,吾将兴甲以杀之。”因令卢满嫳兴甲以诛之。尽杀崔杼之妻子及支属,烧其室屋,报崔杼曰:“吾已诛之矣。”崔杼归,无归,因而自绞也。庆封相景公,景公

3、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虿诛封。庆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齐人以为让,又去鲁而如吴,王予之朱方。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围朱方,拔之。得庆封,负之斧质,以徇于诸侯军,因令其呼之曰:“毋或如齐庆封,弑其君而弱其孤,以亡其大夫。”乃杀之。黄帝之贵而死,尧舜之贤而死,孟贲之勇而死,人固皆死。若庆封者,可谓重死矣。身为戮,支属不可以见,行忮之故也。凡乱人之动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恶。为义者则不然,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后世以为法程。(选自吕氏春秋慎行)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崔杼相之相:辅佐B于是诼崔杼之子 诼:挑拨C景公与陈无宇诛封 诛:杀掉D始而相与

4、,久而相信 与:结交解析:选C。C项,诛:讨伐。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A。A项,两个“更”字都是“改,换”的意思;B项,第一个“之”指“庆封”,代词,第二个“之”是结构助词,不译;C项,第一个“以”是介词,译为“把”,第二个“以”是连词,译为“而且”,表并列;D项,第一个“相”译为“互相”,表双向,第二个“相”表单向,可以不译。7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达“不义之人没有好结果”的一项是()吾已诛之矣无归,因而自绞也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若庆封者,可谓重死矣身为戮,支属不可以见,行忮之故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恶A BC D解析:选B。项是庆封说的话,他

5、杀死的是无辜之人,项虽然和庆封有关,但也没有体现“没有好结果”。其余各项都符合题干要求。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庆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译文:_(2)身为戮,支属不可以见,行忮之故也。译文:_答案:(1)庆封率领他的部下进行抵抗,不能取胜,逃到了鲁国。(2)自身被杀戮,家族不能保全,这都是由于他作恶的缘故啊。参考译文:崔杼和庆封合谋杀了齐庄公。庄公死后,(两人)又改立景公,崔杼辅佐他。庆封又想杀掉崔杼而取代他做相国,于是挑拨崔杼的儿子们,让他们争夺继承权。崔杼的儿子们私下相互争斗。崔杼前去见庆封,并告诉他这件事。庆封对崔杼说:“你暂且等一下,我将派兵去杀掉他们。”于是派卢满

6、嫳调动军队去讨伐他们,把崔杼的妻子儿女及宗族全都杀了,烧了他们的房子,回来报告崔杼说:“我已经杀掉他们了。”崔杼回去,无家可归,于是上吊自杀了。庆封当了景公的相国,景公感到非常痛苦。一次,庆封出去打猎,景公联合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虿去讨伐庆封。庆封率领他的部下进行抵抗,不能取胜,逃到了鲁国。齐国人用这件事作理由责备鲁国,庆封又离开鲁国到了吴国,吴王送给他朱方作为封地。楚灵王听说了这件事,率领诸侯攻打吴国,包围朱方,攻克了那里。楚王俘虏了庆封,让他背着斧质这样的刑具在诸侯军中示众,又命令他喊叫道:“不要像齐国的庆封那样,杀害他的国君,欺凌君王的遗孤,来(逼迫)齐国的大夫自杀。”于是杀掉了他。黄帝

7、这样尊贵,但还是死了;尧、舜这样贤明,但还是死了;孟贲这样勇敢,也还是死了,人本来都是要死的。像庆封这样的人,可以说是该死两次了。自身被杀戮,家族不能保全,这都是由于他作恶的缘故啊。大凡作乱的人的行为,开始时互相帮助,到后来必然互相憎恶。按照大义行事的人就不是这样,(他们)开始时互相合作,时间长了就彼此相信,最后相互亲近,后世把他们作为效法的榜样。(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注】商风:秋风。 怆悢(li

8、ng):悲伤。9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答:_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在这四句诗中,体现凤凰品性的意象有“饮醴泉”“栖山冈”“高鸣”“彻九州”“望八荒”,所用的意象是高洁、远大、明亮的。有人用“性烈而才隽”“高情远志,率然玄远”来形容诗中的“凤凰”形象。答案: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10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答:_解析:这首题为“咏怀”的诗歌,从表面上看是写的凤凰,实则是诗人自己的思想情感,抒发的是诗人自己的情怀。借写凤凰写自己,这是托物言志的手法,或

9、者叫象征手法。诗人所抒发的情感可以从诗歌的重要语句中得到暗示:“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答案: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三、语言表达11下面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大师丁聪先生的一幅漫画作品,请用简洁的文字介绍漫画的画面内容,并对漫画中反映的社会现象做出精当点评。答:_ 解析:先将画面切分成台上和台下,再将台下分出老者和孩子,这样介绍漫画内容就方便多了。点评时,要针对孩子的表现与传统文化艺术之间的矛盾展开。答案:(画面)台上一位戏剧演员正在咿咿呀呀地

10、演唱;台下的老者听得津津有味,而孩子却在打瞌睡。(点评)青年一代应该培养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自觉担负起传承的责任。(或“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需要不断革新内容和形式,才能吸引年青一代的观众,才能永葆艺术青春”。)12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并填入文中横线处。(只填序号)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就是有意境,_,是由客观景物的客观诱发而在人们头脑中产生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意境既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内涵、传统风格和特色的核心“意境”是一个由“意”和“境”相结合的美学范畴其中“意”指人的思想感情,“境”指客观现实环境意境就是人在审美过程中主客观的高度统一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

11、最高境界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解析:所给六句话层次非常清晰,句中的“既是”与句中的“也是”组合在一起;第句话中的“美学范畴”正好与第句中的“核心范畴”相对应;第句话将“意”和“境”分开说,第句则整合在一起。答案:13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续写两句话,使之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并且使语段语意完整。大自然的山水日月,花木鸟兽都给人无穷的启迪。那一片沉思、寂静的空山,让归隐者顿悟宇宙的深邃;_;_。解析:此题考查语句的仿写。要抓住关键点“大自然的山水日月”,画线句写“山”,仿写语句就要写“水”“日”“月”,要注意景物给人的启迪,注意意象、内涵和句式。答案:(示例)那一涓灵动、欢快的细流,让思想者探究生命的奥秘那一弯沉默、空缺的弦月,让孤独者窥视人生的真谛14阅读下面这个故事,根据故事内容,在横线处为蝴蝶补写一句话,使故事意义完整。纸鸢(一种风筝)高高地飞在天空之中,它向下瞧瞧,看见了一只蝴蝶。“你相信吗?”它叫唤道,“我的眼睛险些找不着你了!你看到我在天空里飞行,而且飞在你的上面,嫉妒的痛苦一定把你折磨得要命!”蝴蝶说:“什么?嫉妒,怎么会呢?亲爱的朋友,_。”(选自克雷洛夫寓言纸鸢,有改动)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