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参考高中语文2.4李白诗三首同步测控(含解析)语文版必修2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397367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课参考高中语文2.4李白诗三首同步测控(含解析)语文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备课参考高中语文2.4李白诗三首同步测控(含解析)语文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备课参考高中语文2.4李白诗三首同步测控(含解析)语文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备课参考高中语文2.4李白诗三首同步测控(含解析)语文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课参考高中语文2.4李白诗三首同步测控(含解析)语文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课参考高中语文2.4李白诗三首同步测控(含解析)语文版必修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4李白诗三首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1下面对于蜀道难有关

2、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引用古代神话,极写山之高峻,山之愈高,则愈可见路之难行。B“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自然景观中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与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山峰之高、绝壁之险。D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上瑰丽惊险的山川,表现了蜀道艰险;实则是写仕途坎坷,从中透露了诗人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这恰恰反映了诗人那种美好善良的情怀以及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解析:选D。D项,“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错。李白诗中有一些“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

3、内容,但这并不是其一贯诗风。2作者开篇即慨叹蜀道“危乎高哉”,对下面行文有何作用?答:_答案:这样总叹一句,是为引出下文写太白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川,扪参历井。3作者写“尔来四万八千岁”这一时间概念,用意是什么?答:_答案:写时间是说明古蜀国历史久远,这么长时间不与秦塞相通,足见蜀道之难行。这样时空杂糅,烘托蜀道的难行。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这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_答案:运用了夸张手法、衬托手法。诗人紧扣“高”“危”,用夸张手法把崇山峻岭峭壁巉岩间的蜀道写得惊心动魄、令人望而生畏:山高得连黄鹤也飞不过,猿猴也愁于攀援。同时又借“鹤”“猿”来侧面衬托

4、,暗写人行走之难。二、语言运用5“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是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请你用一段散文化的语言来描绘这幅画面。答:_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生动形象的能力。答题时,一要紧扣所给的语句,二要注意“散文化”语言的运用。答案:原始森林荒寂、凄清,只听到古树丛中传出鸟儿阵阵悲号,雄雌相随飞翔在荒芜的山林之间。清凉的夜晚,月儿苍凉、悲惨,只听到杜鹃啼血的哀鸣,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凉的空山!6按要求修改下文画线的语句。李白从另一个方向走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组成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温柔敦厚细

5、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飙突进,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的风云,猿啼蜀道,江河浩浩荡荡,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1)修改两处语病:_(2)修改不连贯的语句:答:_解析:(1)“已有”这一动词短语充当定语必须加“的”字。“大唐诗坛”前缺一个动词“给”。(2)原句的连贯性不好,通过保持句式的统一达到连贯。答案:(1)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2)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咨嗟(ji)鱼凫(f)蓬莱(li)

6、 弄扁舟(bin)B瀛洲(yn) 崔嵬(u)抚膺(yn) 谢公屐(j)C訇然(hn) 渌水(l)飞湍(tun) 争喧豗(hu)D剡溪(shn) 扪参(shn)猿猱(no) 殷岩泉(yn)解析:选C。A.“扁”读“pin”;B.“嵬”读“wi”;D.“殷”读“yn”。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向天横(遮断)势拔(超出)五岳B因(因为)之梦吴越 清(清越)猿啼C列缺(缺少) 鸾回(运转)车D觉(睡觉)时之枕席 向来(助词,不译)之烟霞解析:选A。B.因:依据;清:凄清。C.列缺:闪电。D.觉:醒;向来:往昔,这里指刚才的梦境。3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与相同

7、,与也相同B与相同,与不同C与不同,与也不同D与不同,与相同解析:选C。但:只,仅;只是,不过。信:确实,实在;相信。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错误的一项是()A连峰去天不盈尺古:距离今:到某地去B脚著谢公屐 古:穿今:写作C所守或匪亲 古:倘若今:表选择的连词D熊咆龙吟殷岩泉 古:盛大今:形容雷声解析:选D。殷,古:此处作动词用,震动。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独坐敬亭山注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注】这首诗是诗人于天宝十二年秋游宣州时所写,时距其被迫离开长安整整十年。5历代诗评家均称赞前两句诗中“尽”和“闲”二字用得好,你同意吗?为什么?答

8、:_解析:本题表面上看是考查学生锤炼字词的能力,实际上仍要从诗歌形象入手,仍需要从表达技巧层面上分析。从注释和学生已有的对李白背景知识的了解中可知:诗人在“赐金放还”后的十年中,长期漂泊,饱尝生活的艰辛,看透了世态炎凉,必然对现实人生不满。这样在学生眼前浮现的应该是孤独落寞的诗人形象,而“尽”和“闲”不就是对这种形象的凸现吗?再从表达技巧上看,写“飞尽”和“去闲”,这两种外界的动景不就是对诗人内心孤独与寂寞的最好反衬吗?答案:同意。“尽”与“闲”二字把读者引向一个寂静的世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喧闹声消除之后,感到格外清净,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格外清幽。这是动中见静,以动衬静,烘托出诗人内心

9、的孤寂。6“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诗人对景物的描写,你能感受到诗人心中涌起了怎样的情感吗?请作简要赏析。答:_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情景交融手法的理解能力。这首诗缘情生景,对景色的描写打上了诗人主观情感的烙印。这正是由于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情感到大自然中寻求安慰的结果。解答此题既要恰当地分析景色描写,又要恰当地分析感情。答案: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只留下独坐在山上的诗人。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山有情,更显人之无情。通过诗人对景物的描写,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诗人心灵的孤独与寂寞。(

10、答出横遭冷遇、处境寂寞凄凉等亦可)(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注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一水:亦作“二水”。7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答:_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颔联从“凤去台空”的变化时空入手,深入开掘其中的启示意义。花草蓬勃,天地依旧,一切都按照规律变化发展着。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千古的兴亡。颈联表现出李白没有让自己的思想完全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当中,而把深邃的目光投向大自然的情怀。于是,自然力的巨大、恢廓,赋予人以强健的气势,宽广的胸怀,也把人从历史的遐想中拉回现实,重新感受大自然的永恒无限。答案: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对六朝兴废的感慨。8“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