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385341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雅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雅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期半期考试语 文 试 题本试卷满分150分,分为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诗本身是最具经典性的艺术。它不但是语言艺术的最高形式,还常常是社会变革的前驱,甚至是革命的“号角”。雪莱说:“诗人们是世界上未经公认的立法者。”“立法者”写出的作品当然应该成为“经典”。诗在富有“诗教”传统的古代中国更具有经典性。很多中国文人都将曹丕的名言牢记于心:“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诗文通常是中国文人实现

2、“铁肩担道义”这一兼济天下理想的重要工具。然而社会功能的过多承载往往伤及新诗的审美意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新诗的经典意识。经典常常与传统相依相存。新诗是以反对甚至彻底打倒崇尚经典的古代汉诗的“造反者”角色登上历史舞台的,坚持的是反传统立场。这种“出身”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诗是一种缺乏经典意识,甚至抵制经典化的特殊文体。清末的“诗界革命”和民初“白话诗运动”都不仅仅是纯粹的文体革命,声势巨大的反传统运动,新诗革命的领袖们的理想是赋予普通人写诗的权利和能力。新诗产量较高,1988年出版的中国新诗大辞典就收入了1917年以来70年间诗人、诗评家764人,诗集4244部,诗集评论306部。最近20年

3、产量最高。新诗的诗体建设是最薄弱的,却也建立起了四种准定型诗体:现代格律诗、散文诗、小诗和长诗。优秀诗人和诗作更多,仅在新诗草创期就有:胡适的朋友、刘半农的晓、沈尹默的三弦、郭沫若的天狗、闻一多的死水、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但是总的说来,过去百年新诗严重缺乏经典意识甚至精品意识,有优秀诗人少诗歌大师,多庸品少精品,堪称经典的诗作更少。新诗史上的一些经典作品与某种诗体的出现与成熟休戚相关。如刘半农的晓标志着中国散文诗的问世,沈尹默的三弦则是这种诗体成熟的标志。再如冰心的繁星和春水,系新诗草创期“小诗运动”的代表作,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价值”,所以通常情况下,新诗史只能称其为“经典”了。由

4、此可以把新诗史的“经典”结论为四种产生方式的结果:著名文体造就的经典,著名诗人造就的经典,著名诗派造就的经典和优秀作品自成经典,前三者,特别是第二和第三者占大多数,却是最不可靠的,产生了很多伪经典。另外,新诗缺乏经典也是新诗没有地位甚至缺乏文体“合法性”的重要原因。在解构主义思潮盛行的时代,网络诗歌的繁荣带来了新诗新一轮的世俗化和反经典化。很多诗人急于在网上发表,不愿意使用剪刀与磨石,更缺乏精品意识和经典意识,导致大量“垃圾诗歌”问世。当前,中国社会进入改革发展重要时期,新诗在积累了百年建设经验基础上,十分必要倡导创作的经典意识,通过诗歌教育、诗歌研究、诗体建设等手段使新诗迈向经典化道路。 (

5、选自2009年7月28日人民日报,略有改动)1下列关于“新诗为何难有经典”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歌常常肩负社会责任,而新诗过多承载社会功能会伤及审美意蕴,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新诗的经典意识。 B新诗坚持反传统立场,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诗是一种缺乏经典意识,甚至抵制经典化的特殊文体。 C过去百年的新诗创作,大师级诗人太少,又普遍缺乏经典意识甚至精品意识,诗作多庸品少精品,堪称经典的诗作更少。 D网络诗歌的繁荣,带来了新诗新一轮的世俗化和反经典化:很多诗人急功近利,不再推敲琢磨。2 下列各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雪莱和曹丕有关诗歌的阐述,表明诗歌在社会变革时

6、期都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B通过“诗界革命”“白话诗运动”,普通人不仅具有了写诗的权利也提高了写诗的能力。 C新诗产量高,不乏优秀作品,而诗体建设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相对而言是最薄弱的。 D在诗歌领域,新诗没有地位甚至缺乏文体的“合法性 ”,是新诗缺乏经典的原因。3下列各项中,根据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中国新诗大辞典收入了1917年以来70年间诗人、诗评家764人,诗集4244部,诗评论集306部,最近20年产量更高,但经典作品却不多。 B著名文体造就经典,著名诗人造就经典,著名诗派造就经典,优秀作品自成经典,所以造就著名诗人,形成著名诗派就能产生很多经典诗作。 C刘

7、半农的晓标志着中国散文诗的问世,沈尹默的三弦则是这种诗体成熟的标志,可以说新诗史上的一些经典作品与某种诗体的出现与成熟密切相关。 D由于我们正处在重要变革时期,也积累了丰富的诗歌建设经验,如果再努力倡导创作的经典意识,新诗就有可能走上经典化道路。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钜鹿城。 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田显在楚军,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 楚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悦之,因置以为上将军,

8、项羽为鲁公,为次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

9、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且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于怀王。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

10、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注释 钜鹿城,古县名,治所在现在河北平乡西南。卿子冠军,卿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宋义是上将军,在诸将之上,所以称为卿子冠军。承其敝,承,趁;敝,疲惫。枝梧,抵抗。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胜则兵罢 罢,通“疲”,疲乏 B故不如先斗秦、赵 斗,使相斗 C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

11、身,亲自D楚王阴令羽诛之 阴,阴沉地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 今行而无信 C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D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 ) A“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充分地表现项羽及其军队的勇猛和超强的战斗力,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B项羽认为,虽然若论坐于军帐,运筹决策,他比不上宋义;但是披坚甲执锐兵,勇战前线,宋义比不上他。于是作为次将的项羽心里不服宋义为上将军。 C由于宋义不戮力救赵攻秦

12、,拒谏饰非,饮酒高会,不体恤士卒,却去钻营私利,“久留不行”,所以项羽杀了他。 D项羽军破釜沉舟,抱着必死决心,于是士气大增,无不一以当十,势如破竹地战胜了秦军和诸候的军队,最后诸侯军“无不膝行而前”的臣服。7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5分)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点绛唇王国维 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8.这首词结句写了丁香的哪些特点?写丁香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5分 )

13、9 这首怀人词情感辗转深沉。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2)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是: , !(战国策 荆轲刺秦王)(3)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鲁迅指出了“沉默”的两种前途,“ , ”,这既是对反动派的警告,又是对民众的警醒。(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只取千灯一盏灯乔忠延江南水乡的众多古镇,我独钟千灯。于是,坐飞机,乘汽车,赶去寻访。千灯果然有灯。清水滋润的河边是一条古旧的石板街,就在那石板街边的

14、店铺中间,有一座古屋,里面陈列着很多的灯,据说,真够上千盏了。那些灯有陶捏的,有瓷质的,有铁铸的,有铜制的。品类众多,造型各异,几乎每一盏灯都闪射着人们心灵中智慧的光芒。无疑,千灯在江南水乡里是亮色独具的。然而,我追溯的却不是这聚合起来的文物拼盘。流动的河水,飞翘的屋檐,都能够标示本土文化的辉泽。流动的河水名为尚书浦,因为曾经疏浚河道的是明朝尚书夏元吉,尚书名气就不小了,可他手下主事的一位官员竟然是比他名气还要大的海瑞。这河流岂可小瞧!凝固的屋檐也不弱,他的羽翼下名人辈出,有江南丝竹的首创者、陶渊明的后裔陶岘,有世人尊为昆曲鼻祖的顾坚,有明代的抗倭英雄陈先锋,还有昆山市出自南宋的第一位状元卫泾一个小镇,孕育出这么多的人杰精英,实属罕见。更罕见的是,明清以来考中的进士居然多达35人!这样浓郁的文化氛围令人陶醉,也令人叩问:是否千灯这方水土当真不凡?当真有千盏明灯辉映着人们的心智?我远道造访,莫非就是奔这智慧的明灯来的?其实不然。我倾心的是石板街最南端的一座院落。屋舍不能算阔大,花园不能算精巧,陈设不能算豪华,不要说和山西的乔家、常家等大院相比,即使和周庄的沈园,同里的退思园相比也有差距。然而,就是这个院落令我顶礼膜拜,因为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