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金堂县永乐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384262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金堂县永乐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学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川省金堂县永乐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学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川省金堂县永乐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学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川省金堂县永乐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学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四川省金堂县永乐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学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金堂县永乐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金堂县永乐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学案(新版)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八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 了解科技说明文的特点及本文,层次分明地说明事物的逻辑顺序。2、 比较两文,明确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互相启发,发现新的论据或结论。3、 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培养爱好科学、主动探寻自然奥秘的精神。【学习重点】了解两篇短文所说明的事理,说明的顺序、方法。【学习难点】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恐龙无处不在”初看题目,我们可能以为这篇短文要向人们描绘上亿年前恐龙家族繁衍生息、遍布世界的盛况,但读了全文,我们才明白这是一篇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科普论文。而“被压扁的沙子”初看题目更

2、是不知所云,沙子怎么会被压扁呢? “被压扁的沙子”能说明什么问题?读完全文才明白,本文是前一篇内容的延续,作者正是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的死因再一次证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2、走近作者阿西莫夫,科幻小说及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生于俄罗斯的美籍犹太人,为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作品极其丰富,代表作有我,机器人、基地系列、钢窟系列等。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著名的“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以其名字命名的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杂志,至今仍然是

3、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畅销杂志。作品多次被搬上银幕。3、相关资料这两篇科普短文选自阿西莫夫晚年的著作新疆域。阿西莫夫在本书序言中说,这些文章,是“对科学近期进展的回顾和对导致我们形成清晰知识的历史成就的重新检讨与评价。”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编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章节里,内容上有一定的关联,说明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相互参照阅读。【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鸟臀 (2)褶皱 (3)潮汐(4)劫难 (5)追溯 (6)遗骸2、解释词语。(1)遗骸:(2)追溯:(3)劫难:(4)致密: (5)天衣无缝:3、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1)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

4、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2)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3)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合作探究】默读第一篇恐龙无处不在,并思考:4、在南极及其他大陆上都发现了恐龙化石,作者首先想到了什么?5、恐龙能在今天的南极地区生存吗?为什么?作者经过分析思考得出了什么答案?6、你能描绘一下“板块构造理论”吗? 7、本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到底是什么?8、为了说明清楚对象,他的说明角度是什么?9、默读第二篇被压扁的沙子参考第一篇的问题,比较阅读。【精读精练】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

5、出的大陆漂移假说,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那么,大陆为什么会移动呢?科学研究证明,原因在地球的内部。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地壳的厚度在海洋下约为7.2公里,在陆地大约为40公里。地壳下面是地幔,其厚度大约为2865公里,地幔下面是地核2270公里厚的熔铁外核和直径大约为2400公里的内核。内核温度虽高,但压力巨大,所以仍呈现固态。到目前为此,大部分人仍认为,地球上大陆移动(也称大陆漂移)的原因在于地幔上部产生的热对流,而热源是由地幔中的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的。但是最新研究成果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通过使用金刚石和钻枪模拟地核压力的实验,并用钻石、红

6、宝石、激光束和特殊子弹时铁加压和升温,模拟确定铁在地核压力下的熔点,得出结论认为:地核温度为6880,不仅较以前人们认为的27003700要高几千度,而且较太阳的表层温度5760还高。而以前对地核温度的估计,是根据对地幔的熔岩进行温度测量后使用类推法而得出的。新的实验说明,形成被称作大陆漂移或板块构造的地表滑动的热源是地核,而不是地核上面的地幔。这就是说,使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动力来源于地核。这给我们研究地球运动的规律提供了新的线索。新计算的地核温度说明,地幔和外核的中间地带的作用就像一个压力锅,它使绝大部分地核热量不能释放出来,但却又允许少量热量溢出,使地幔在称作热对流的过程中缓慢

7、沸腾,在沸腾时热岩石上升,冷岩石下沉,从而引起地壳的运动,造成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的爆发。也就是说,地球上大陆移动的原因是由于整个地幔的对流。新计算出的地核温度还说明,这个高温不可能由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而是46亿年前地球形成时由气体、尘埃和大块物质的碰撞而产生的,这些物质组成了早期的太阳系。10、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词。地幔( ):地核( ):蜕变( ):11、美国科学家在测定地核的温度时,为什么选用铁来进行实验?12、“大陆移动”、“大陆漂移”在第四段中还有一种说法,是什么?13、第五段中画线的词“沸腾”,通常是指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的现象,在本文中特指什么现象?14、对

8、地核温度的断定,文中有两个数据,一个是27003700,一个是6880,哪一个可信度高?为什么?15、关于大陆移动的原因,新的研究成果和目前的理论有许多不同之处,下面几项理论不存在争议的一项是( )A只有地幔上部才有热对流。B使大陆移动并产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动力来源于地核。C地核的高温不可能由放射性元素蜕变而产生。D地核的内核温度虽高,但压力巨大,所以仍呈固态。16、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主题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习题。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她从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

9、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也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出生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

10、世又称其为“中华”。后来,“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创建基业的地方)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已经开始使用彩陶。从河南渑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的古文化遗址中,可以见到大约5000年前即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还有各式各样的陶器,其中带有人面、鱼、鹿等图案的彩陶相当精美,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这种文化被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

11、洲邻国的文化。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的身旁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17、第段划线的语句,说明了黄河的什么特点?答: 18、读段,回答,黄河流域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答 19、第段举“仰韶文化”的例子为了说明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答: 20、第段开头的“相传”和第段第一句“之一”能否省略?为什么?答: 21、本文为什么用“摇篮”比喻黄河?请用一句话回答。答: 22、“中华”这个名称是怎样来的?答: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地震预测的新方法地震是自然,中对人类_最大的_之一

12、。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仅地震一项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每年就超过45亿美元。因此,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和震级,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便成为地震科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要准确预报地震,必须分析十几种甚至上百种异常情况。为此,必须观测与地震范围相关的地域。人造地球卫星的监测和计算机的应用,为人们大面积观测和快速综合分析资料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监测,前苏联科学家注意到,地震发上前,在卫星的照片上能发现某些地区大面积的红外异常,显示出这些地区的地热温度普遍升高。例如, 1984年 3月19日中亚帕兹利地震前就出现了这种情况。日本科学家也注意到,在地震发生前几个月,卫星就能测到震区地

13、理位置在移动。如 1989年 7月11日伊东地震前一年,他们就发现伊东的位置在向南移动。 到震前23天,位格达到最大值,向南偏离原来的位置136匣来。此外, 1989年 10月 17日美国旧金山地震前半个月,美国科学家意外地在无线电波探测仪中,接收到了与地震有关的超低频无线电波。 这些新发现的预测地震先兆的方法,将能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性,从而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23、根据第段文字的意思,将“危害、灾难、灾害”三个同分别填入文中的横线上。地震是自然_中对人类_最大的_之一 24、第段文字中画线部分是一个长句,请改成意思与原句_相同的两个短句。(1)提供了有利条件; (2)提供了有利条件; 25、第段文字中画线部分运用了和 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26、文中“预测地震先兆的方法”有: (1) (2) 27、从全文内容看,第段中“先兆”的意思是。28、本文主要说明了() A地震造成的巨大危害 B预测地震的方法 C预报地震的方法 D预测地震所采用的仪器设备 【能力提升】利用“板块构造理论”来解释我国喜马拉雅山地区多地震;利用“大陆漂移学说”来解释澳大利亚为什么多古老动物?【教学后记】参考答案:1、(1)tn(2)zh(3)x(4)ji(5)s(6)hi2、(1)遗体、遗骨 (2)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