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中隔壁法施工工艺工法.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4378325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中隔壁法施工工艺工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6、中隔壁法施工工艺工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6、中隔壁法施工工艺工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6、中隔壁法施工工艺工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6、中隔壁法施工工艺工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中隔壁法施工工艺工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中隔壁法施工工艺工法.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隔壁法(CD法)施工工艺工法QB/ZTYJGYGF-SD-0106-2011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刘军1 前言1.1工艺工法概况隧道施工的中隔壁法,也叫CD法施工,CD是“Center Diaphragm”的简称,自隧道施工采用“新奥法”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施工设备不断的改进,隧道在设计方面也敢于向大断面与不良地质层挑战,由此在施工中人们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对于不良地质隧道采取分隔施工的办法,就是将大、中跨的洞室开挖转换成中、小跨的洞室进行分部开挖与支护,然后逐步拆去临时支护,达到隧道全断面开挖目的。1.2工艺原理中隔壁法(CD法)施工基本原理:就是采用“新奥法”原理,施工中将隧道分为左右两部分进行

2、开挖,先在隧道一侧采用二部或三部分层开挖,施作初期支护和中隔墙临时支护,再分台阶开挖隧道另一侧,并进行相应的初期支护的施工方法。2 工艺工法特点 2.1中隔壁法将大断面隧道施工分隔为小断面洞室施工,缩短了对开挖围岩的早期施工时间,从而扼止开挖围岩应力变化,有利于隧道安全施工。 2.2将隧道分隔为多洞室施工,增加了施工作业面,合理地组织施工,有利于加快大断面不良地质隧道施工进度。3 适用范围本工艺工法适用于级围岩浅埋强风化层、土层、断层破碎带或熔岩发育区及围岩偏压、浅埋软弱地层段施工。4主要引用标准4.1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

3、04)、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4.2设计图纸、合同文件。5施工方法按照“新奥法”原理,遵循“早预报、管超前、弱爆破、短开挖、少扰动、严治水、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紧衬砌”的原则稳步前进。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和弱爆破开挖,超前支护一般在洞口段采用长管棚,在洞内采用小注浆导管,在完成超前支护后,从隧道的一侧自上而下采用台阶法分别完成开挖与初期支护,初期支护采用钢架、锚杆、网喷砼。第一侧施作的隧道中部临时支护即为中隔壁;待第一侧开挖进尺1020m后,第

4、二侧用同样的方法自上而下采用台阶法进行开挖与初期支护,第二侧完成开挖与支护后,整个隧道开挖形成带有中隔壁支撑的两个洞室支护系统;最后根据围岩情况和监控量测依据,逐步拆除中隔壁支护,施作仰拱、填充及拱墙衬砌。6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6.1施工步序图及施工工艺流程3右侧下台阶开挖右侧下台阶支护6左侧下台阶开挖左侧下台阶支护拆除中隔壁临时支护仰拱浇筑、回填混凝土监控测量下一循环施工右侧上台阶超前支护左侧上台阶超前支护1右侧上台阶开挖4左侧上台阶开挖右侧上台阶支护左侧上台阶支护2右侧中台阶开挖右侧中台阶支护5左侧中台阶开挖左侧中台阶支护施工准备超前地质预报 图1 工艺流程图图1 工艺流程图 隧道线中415

5、263 图2 中隔壁法开挖横断面示意图6.2操作要点6.2.1 施工准备1 风、水管、电线敷设、施工便道、施工场地布置,机械设备、人员配置、材料准备、修建防排水设施、修建环保、水保设施。2 根据设计资料及隧道周边地形地貌详细分析了解工程地质、当地水文地质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措施,制定施工监控量测方案及沉降观测计划;对隧道的风险进行评估,找出风险源及制定出应对措施,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6.2.2超前地质预报一般采用本工法施工的隧道地质条件都比较差,在施工前需要进行地质核查和超前地质预报,并与设计隧道围岩地质核对,确定围岩实际地质情况,为施工方法提供依据。超前地质预报可提前发现异常情况,

6、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加固措施和应急物资。超前地质预报的现场使用的方法有:地质分析法(地质素描)、地质雷达扫描(30米)、超前探孔(3050米)、地震波发射法(TSP)(100150米)。地质超前预报一般采用物探和钻探,长距离、中长距离和短距离相结合多种手段综合分析,相互印证。6.2.3 开挖及支护1采用TSP203雷达和超前钻孔作超前地质预报,并与设计隧道围岩地质核对,确定围岩实际地质情况,为施工方法提供依据。2首先选择从隧道的一侧采用短台阶法自上而下开挖支护,台阶高度根据地质情况、隧道断面大小和施工设备确定,台阶长度一般为35m,也可视围岩情况和施工设备而定,但循环每开挖长度一般要求不能大于设

7、计1榀钢架间距,先行的这一侧中隔壁设置为向外鼓的弧形。3左右洞体同时施工时,纵向间距应拉开不大于15米的距离。在一侧开挖支护1015m时,开挖另一侧,施工方法同样采用自上而下短台阶法开挖支护,但这一侧不再作中隔墙支护施工。4每侧按两部或三部分台阶开挖,开挖后及时施作初期支护、中隔壁,在各部开挖时,相邻部位的喷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5每循环开挖出来后及时支护并对掌子面喷混48cm封闭,并根据围岩变形情况施工临时仰拱,对初期支护及时封闭成环。6.2.4临时支护拆除 在下部施工开挖3040m后,逐段拆除中隔墙进行仰拱和二次衬砌施工,中隔壁一次拆除长度根据监控量测结果确定,不宜大于15

8、m。特殊情况下可将中隔壁浇筑在仰拱中,待铺设防水板时再割断。6.2.5仰拱二衬施工仰拱初期支护每循环进尺不能大于3米,开挖初支及仰拱应在8小时和12小时内完成开挖、架设钢架、喷射混凝土作业。确保初支仰拱快挖、快支、快速封闭。仰拱和填充要分开进行施工。二衬应在初期支护和围岩稳定后在进行施工,隧道周边变形速率明显下降并趋于缓和,水平收敛小于0.2mm/D,拱部下沉速度小于0.15mm/d。二衬施工前应对初期支护的净空断面进行复测,并对初期支护的表面平整度进行测量,符合要求后在进行防水板及二衬施工。如初期支护不能趋于稳定,二次衬砌可提前施做,并与设计联系保证二衬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如在围岩稳定情况下

9、施工的,二衬混凝土强度达到8mpa时可进行模板拆除,如提前进行混凝土施工的二衬,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方可进行模板拆除。6.2.6施工注意要点1开挖1)隧道施工应坚持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2)开挖方式均采用机械辅以人工开挖,爆破时严格控制炮眼深度及装药量。各部开挖时,尽量保证开挖轮廓圆顺,减少应力集中。3)隧道采用机械开挖时时,每步开挖高度应和选用的机械设备相匹配,避免开挖时机械对已经施工完毕的初期支护造成破坏。4)超前支护围围洞内长管棚的,在进行洞内管棚施工时根据开挖空间选择适当的管棚施工机械,避免拱顶部分管棚无法施工。2初期支护及临时支护 1)工序变化处之钢架(或

10、临时钢架)应设50锁脚钢管,必须对锁脚钢管进行注浆,以确保钢架基础稳定。钢架之间纵向连接钢筋应按要求设置,及时施作并连接牢固。2)右部导洞开挖,应滞后于左部导洞,距离不小于15m左右。临时钢架的拆除应等洞身主体结构初期支护施工完毕并稳定后,方可进行。3喷砼施工:1)喷混凝土施工前,要对受喷岩面进行处理。一般岩面可用高压水冲洗受喷面上的浮尘、岩屑,当岩面遇水容易潮解、泥化时,采用高压风吹净岩面;若为泥、砂质岩面时可挂设细铁丝网(网格宜不大于2020mm、线径宜小于3mm),用环向钢筋和锚钉或钢架固定,使其密贴受喷面,以提高喷混凝土的附着力。喷混凝土前,宜先喷一层水泥砂浆,待终凝后再喷混凝土。2)

11、喷射作业要连续进行,喷射作业要分层、分段、分片,喷射顺序自下而上,分段长度不宜大于6m。如岩面凹凸不平时,先喷凹处找平,喷射时喷嘴料束呈旋转轨迹运动,一圈压半圈,纵向按蛇形进行,转动半径一般在15cm左右,每次蛇形长度34m。喷混凝土后表面平整、光滑,无流淌现象。 3)分层喷射时,一次喷混凝土的厚度不小于40mm,后一层喷射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若终凝1h后再喷射,应先用风水清洗喷射表面。4)初喷混凝土在开挖后及时进行,复喷应根据开挖工作面的地质情况分层、分时段进行喷射作业,以确保喷混凝土的支护能力和喷层的设计厚度;喷混凝土终凝后3h内不得进行爆破作业。复喷混凝土的一次喷射厚度:拱部为5

12、0100mm,边墙为70150mm。5)喷混凝土应强化工艺管理,要严格控制风压和水压,降低喷射回弹率。操作时风压要稳定,压力大小要适当,水压一般要比风压高,在喷头水环处形成水雾,使干拌料充分湿润。喷射角度一般要垂直于岩面,在喷墙面是下俯10左右为最好。喷射距离以混凝土最小回弹量为宜,一般控制在0.61.5m较好,确保喷混凝土的回弹量在可控范围内。6)冬期喷混凝土时必须采取保暖措施,在结冰的层面上不得进行喷混凝土作业,喷射温度不应低于5。混凝土强度未达到6MPa前,不得受冻。4锚杆安装:锚杆有砂浆锚杆、中空注浆锚杆和自进式锚杆三种形式,设计上一般锚杆按系统布置,对于砂浆锚杆实际大多使用药卷式锚固

13、剂。锚杆钻眼安装时要求定位要准确,钻孔应与围岩壁面或其所在部位岩层的主要结构面垂直,钻孔深度应大于锚杆设计长度10cm。 5钢筋网片安装:钢筋网铺设应在初喷混凝土后安装,钢筋网要与锚杆连接牢固,一般钢筋网片为8圆钢,网孔为2020cm。66支护钢架安装:钢架应在开挖或初喷混凝土后及时安装,安装钢架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架靠隧道开挖轮廓一侧严格按设计净空尺寸控制安装,中隔墙临时钢架与初期支护钢架等级间距对应安装,联接处与初期支护钢架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牢固,相邻钢架之间采用22钢筋纵向连接,间距为1.0m,中间台阶底部可视围岩情况设置临时钢支撑,形成临时封闭支护体系,底部钢支撑在下台阶开挖施工时

14、逐步拆阶,仰拱钢支撑按设计要求设置并与中隔墙临时钢架作临时连接形成隧道先期开挖施工一侧支护体系。每台阶安装钢架底脚应置于牢固的基础上,并设置锁脚锚杆(或锚管)固定,锁脚锚杆(或锚管)长不应小于3.5m,每侧数量为23组(每组2根),下半部开挖后钢架应及时连接落底,对于锚管必要时注浆加固。 钢架应与喷混凝土形成一体,钢架与围岩间的间隙用喷混凝土充填密实,各种形式的钢架应全部被喷混凝土覆盖,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4cm。先施工一侧的钢架安装时,要注意临时钢架和主钢架之间的链接形式,为方便拆卸采用螺栓链接,并且现在加工场地放大样试拼,杜绝直接采用焊接的方式链接。中隔壁施工时注意中间弧度弯曲方向,它作为初

15、期支护受力的的一部分,施工时不能仅仅把他当做临时支护来做,中隔壁锁脚锚杆以后要进行拆除,为减少浪费拆除时杜绝野蛮施工。7隧道46步开挖时应注意另一半边临时支护的锁脚钢管。8施工中,应按有关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监控量测,及时反馈结果,分析洞身结构的稳定,为支护参数的调整、灌筑二次衬砌的时机提供依据。9按设计要求做好隧底地质检测工作,检测结果为弱软围岩及有溶洞、溶沟及溶槽隧底应按要求采取加固措施。10应及时对隧道环境水进行取样化验,对有侵蚀性,但设计无要求的水应立即向相关单位提出变更,采用侵蚀性砼。11由于本工法主要针对软弱围岩施工,仰拱开挖出来后,需对地基承载力进行核查,如达不到设计要求,则需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避免后期发生沉降而导致衬砌开裂。6.2.3 监控量测1 主要施工监测项目表1 监控量测项目表序号量测项目量测方法和仪器测点布置测量频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