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无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春秋时代,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或政权,结盟聚会是为了消除冲突。冲突频繁,会盟燕享频繁,成了春秋最基本的特色。会盟要讲“礼”“赋诗”,从而造就了特殊的文化现象一一“诗礼风流”。西周人重“礼”,是重其仪式性,如典礼仪式、揖让周旋等。而春秋则将礼认作了治国大法,人生准则。春秋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230余年间,谈礼之风盛行。一部左传,“礼”为主要的价值标准:“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夫礼,所以整民也。”“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
2、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其每评一事之得失,辄曰:“礼也”、“非礼也”;似乎国之兴亡,皆系于“礼”。左传最早一次论礼是在桓公二年,最早一次引诗在桓公六年,可见赋诗引诗之风与礼治思潮乃同步而兴。事实上,会盟燕享的赋诗引诗,几乎也集中在春秋时期。在会盟燕享中,列国都想用既合于礼又合于愿而又不失为大雅的手段,实现自己的目的,赋诗言志便成最佳选择。会盟燕享中的诗礼交锋,直接影响了士君子的价值判断与人格修养。列国名卿的外交才能,多半表现在熟谙诗礼、智能达变上。鲁襄公十六年,晋侯与诸侯在温地宴会,各国大夫皆赋诗言志,而齐国的高厚歌诗与舞不配,结果惹怒晋国,高厚只好落荒而逃。
3、鲁襄公二十八年,齐国庆封逃难到鲁,叔孙豹让乐工诵茅鸱骂他,他竟茫然不知。鲁昭公十二年,宋华定到鲁国出差,鲁人赋寥萧以示友好与祝福,他毫无反应。这些在当时都是“国际笑话”。因而这个时代要求士君子熟谙诗礼,出使四方而能专对。鲁昭公七年,鲁国孟僖子陪昭公到楚国参加会盟,因不能以礼应对而抱恨终身,临终前要儿子跟孔子学礼。熟谙诗礼,关乎文化修养与基本素质,即春秋时所谓的“文”。鲁襄公三十一年,北宫文子评论郑国的贤臣是:子大叔“美秀而文”,公孙挥“善为辞令”。在礼治思潮下,整个时代的士君子,无不以诗礼为立身之本,以求自我实现。因此,春秋大国曾兴起研究诗礼的热潮;一些小国,为了交往大国,也不得不研究诗礼;连
4、当时的戎狄也加入此列。但这时不像汉唐那样研究诗的本意或寻求圣人的微言,而是将诗认作与“礼”有诸多联系的圣典。左传几乎是把诗作为“礼经”来用的,其所有的引诗段落似乎或多或少都与礼有些联系。“礼”成了诗的第一生命。所有引诗赋诗者,无一不是精通礼仪者。总之,会盟燕享,促成了赋诗引诗的热潮;礼治思潮,促成了以礼为核心的诗歌解释系统的形成。在春秋会盟燕享的外交大台上,诗与礼绾结,为狼烟四起的春秋笼上了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1.下列关于“诗礼风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时代,一面是战火狼烟,一面是诗礼风流。诗礼是时代的风尚,也是士君子的法宝,还是列国公卿生活的组成部分。B.“诗礼风流”这种特殊的
5、文化现象是在春秋时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它的出现与频繁的会盟燕享有重要关系。C.诗礼可使行为变得文雅,甚至连骂人这样不文明的行为,在用诗礼包装之后,也显得温柔雅洁,不失风流本色。D.会盟燕享是春秋时期的外交台,各国利用这个台,通过“诗礼交锋”的方式,化干戈为玉帛,用文化解决了冲突。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台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西周与春秋,虽同重一个“礼”字,但西周人注重的是礼的仪式性,而春秋时人则把礼当做了份量沉重的典则。B.“礼治”思潮的高涨,与会盟燕享时的赋诗引诗的风气的盛行,几乎是同时出现的,这不是偶然巧合。C.高厚、庆封、宋华定因为在会盟燕享中不懂赋诗之意成了世人的笑谈,从侧面
6、说明了世人对诗礼的推崇。D.春秋时代对诗礼的研究,不是为了探寻诗的原意或从诗中寻求圣人的微言大意,而是为了应对当下的政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以礼作为主要的价值判断标准,认为礼是治国治民治家的有效方式,甚至认为礼的重要性可与天地相比。B.春秋时代,士君子如果对诗礼了如指掌,出使四方就能应对自如,否则就会洋相百出,孟僖子就是典型的反面例子。C.“诗礼风流”的背后是你争我斗,列国都想在会盟燕享中用既合于礼又合于愿而又不失为大雅的手段实现自己的目的。D.春秋各国曾经掀起研究诗礼的热潮,在这场诗礼盛宴中,有的国家是主动加入的,也有不少国家是被迫卷入的。二、古代诗文
7、阅读(30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楚元王交,字游,高祖同父少弟也。好书,多材艺。少时尝与鲁穆生、白生、申公俱受诗于浮丘伯。汉六年,立交为楚王。既至楚,以穆、白、申为中大夫。高后时,浮丘伯在长安,元王遣子郢客与申公俱卒业。元王好诗,诸子皆读诗。文帝时,申公始为诗传,元王亦次之诗传。元王甍,郢客嗣,是为夷王。薨,子戊嗣。景帝即位,封元王宠子富为休侯。初,元王敬礼申公等,穆生不耆酒,常为设醴。及戊即位,常设,后忘设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称疾卧。申、白强起之曰:“独不念先王之德与?今王一旦失小礼,何足至此!”穆生曰:易称机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先王之所以礼吾
8、三人者为道之存故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岂为区区之礼哉遂谢病去。申、白独留。王戊稍淫暴,为薄太后服私奸,削东海、薛郡,乃与吴通谋。二人谏,不听;胥縻之,衣之赭衣,使杵臼雅舂于市。休侯使人谏,王曰:“季父不吾与,我起,先取季父矣。”惧,乃与母太夫人奔京。景帝三年,戊起兵应吴反。汉绝吴楚粮道,吴王走,戊自杀。既吴楚,富等皆坐免侯,后闻其数谏,乃更封为红侯。富子辟彊,亦好读诗,清静少欲,辟彊子德,修黄老术,有智略。昭帝时,杂案上官氏、盖主事。德常持老子知足之计。妻死,大将军霍光欲以女妻之,德不敢取,畏盛满也。盖长公主孙谭遮德自言,德数责以公主起居无状,侍御史以为光望不受女,承指劾德诽谤诏狱,免为庶人,光闻
9、而恨之,复白召德。岁余,与立宣帝。宣帝五凤元年,德子向坐铸伪黄金,当伏法,德上书讼罪。会薨,大鸿胪奏德失大臣体,不宜赐谥置嗣。制曰:“赐谥缪侯,为置嗣。”(节选自汉书楚元王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易称机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先王之所以礼吾三人者为道之存故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岂为区区之礼哉B.易称机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先王之所以礼吾三人者为道之存/故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岂为区区之礼哉C.易称机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先王之所以礼吾三人者为道之存故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岂为区区之礼哉D.易称机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先王之所以礼吾三人者为道之存故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岂为区
10、区之礼哉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又名左氏春秋传,相传为左丘明所著。B中国古代等级森严,阶层不同,死的说法各异: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C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之”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D古代“百姓”称谓很多,如黎民、匹夫、布衣、黔首等。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楚元王不仅本人“好书”,学诗并为之作注,还注重文化传家,送儿子刘郢客去自己老师那里完成诗的学,其后代有很多读书人。B刘富受父亲影响,也学诗;楚元王宠爱他,估计也与此有关。他的后
11、代受老子思想影响较大,清静少欲,知足畏满,但刘向是例外。C刘德曾与其他官员共同掌管盖长公主一案,公主的孙子在路上拦住刘德,为自己的祖母申辩,刘德则反复责备公主,说她生活起居不成体统。D穆生是楚元王的同学,曾作楚中大夫,他受到元王和刘戊的优待,后来刘戊取消了这一优待,穆生接受不了,先称病不出,后来干脆离开。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休侯使人谏,王曰:“季父不吾与,我起,先取季父矣。”(5分)(2)德妻死,大将军霍光欲以女妻之,德不敢取,畏盛满也。(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公安县怀古杜甫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洒
12、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注:本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A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八句四联,对仗工整,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B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C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D颈联“用典”,主要表现出了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E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
13、思。9本诗与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10、情景默写。(共6分,每题1分,错字、漏字不给分)(1)李白蜀道难中化用左思蜀都赋里的句子写剑阁两山如门,形势险要的名句是:“_,_”。(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_,_”。(3)琵琶行一诗以琵琶女的遭遇身世为明线,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线交汇在:“_,_”一句中。(4)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_,_。(5)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_,_。”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6)登高
14、中从时间和空间着笔,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疾病缠身而漂泊孤独的诗句是:_,_。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酒婆冯骥才酒馆也分三六九等。首善街那家小酒馆得算顶末尾的一等。不插幌子,不挂字号,屋里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有的手捏一块酱肠头,有的衣兜里装着一把五香花生,进门要上二三两,倚着墙角窗饮。逢到人挤人,便端着酒碗到门外边,靠树一站,把酒一点点倒进嘴里,这才叫过瘾解馋其乐无穷呢?这酒馆只卖一种酒,是山芋干造的,价钱贱,酒味大。首善街养的猫从来不丢,跑迷了路,也会循着酒味找回来。这酒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赛镪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嘴巴牙花嗓子眼儿。可一落进肚里,跟手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晕晕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