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1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370874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市龙泉中学高二10月月考试题历 史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共32题,每个题1.5分,共48分)1尚书认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并将商人失国归咎于德行败坏,其罪名包括酗酒、荒淫、不恤民力等。上述材料主要强调()A政权是否合法性取决于道德观B君王统治必须符合上天的意志、C君主专制与君权神授的合理性D天命与君德及民心的关系紧密2.编钟是我国古代重要乐器。王公贵族们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王宫悬(四面)诸侯悬(三面),卿大夫悬(二面),士悬(单面)”。逾越则会招致杀身之祸。你认为上述材料最符合谁的观点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3.史学家吕思勉

2、认为:法家之学,在先秦诸子中,是最新颖的,最适合于时势的。但法家之学,亦有落伍之处。社会的利益,彻头彻尾,都可用国家做工具去达到,就有将国权扩张得过大之弊。这里的“落伍之处”是指( )A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了社会利益 B维护专制君权而弱化了礼仪制度C强化中央集权而削弱了地方权力 D注重严刑酷法而淡化了道德教化4孔子认为:管仲为相,使齐国“称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众至今仍受惠于他的功德,并大力赞赏他“如其仁”;而孟子则猛烈抨击管仲背弃旧主、不知礼仪。孔孟对于管仲的不同评价,反映出( )A儒学内部存在激烈的分裂与斗争 B儒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教条化C孟子生活的时代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D孟子有选择性地

3、发展了孔子的思想5孔子和墨子虽然代表不同的思想派别,但是他们思想也有共通之处,下列表述中属于两人思想共同点的是()A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B实行仁政来回复人的善性C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 D主张以绝对权威震慑臣民6.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一时期( )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D儒学思想趋向新启蒙7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增置五经博士,元朔五年(前124年)开始创办太学,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宣帝时,五经博士增至十二人。弟子员也代有增加,到东

4、汉质帝(公元146 年)时,太学已多至三万人。太学大量扩充的社会根源是()A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完善 B儒家思想得到广泛传播C儒家政治势力日益膨胀 D儒学教育取得发展进步8.汉书董仲舒传“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强调“春秋大一统” 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C趋向“三教合一” 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9董仲舒上书汉武帝的对策称:“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他的这一观点()A有利于规范皇权的运用 B背离了儒家仁政思想C认为皇权是民意的安排 D实际上限制了君主权力10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

5、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孟子主张“民贵君轻”C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朱熹主张“格物致知”11.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建议兴太学,讲授四书五经,正式弟子五十名,又增设无定额的旁听生,由郡国选择“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的少年充当。正式弟子和旁听生均每年考试一次,合格的按等第任用。这表明当时 A儒家思想发展成为官方哲学 B官员选拔标准更侧重考试成绩C学校教育与用人

6、选官相结合 D打破了贵族子弟世代为官局面12.有学者借用数据库方法,统计了两汉时期反映社会观念的一些关键词在汉代代表性文献中出现的次数,取前七位,按从多到少顺序排列:西汉是“道”“义”“礼”“平”“利”“法”“孝”,东汉是“道”“平”“礼”“法”“义”“孝”“信”。这一现象说明两汉社会( )A礼法并用教化为重 B道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信仰C以孝选官保证了政府的人才需求 D公平观念导致功利思想消亡13.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A君主专制的确立 B黄老之学被推岽C儒

7、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科举制度的形成14柳宗元说:“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然,不与孔子异道。”材料反映出()A佛教已取得政治统治地位 B佛教和儒家思想皆为正统思想C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暴露 D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15据史载,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下诏“州县以下皆立孔庙”开始,先后出现上千座孔庙。宋代孔庙礼仪进一步升格,宋真宗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又改为“至圣文宣王”,使孔庙完全脱离家庙而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对孔子的纪念亦由弟子的自发活动升格为国家仪式。这表明()A儒家思想逐渐发展完善 B宋代理学提升了儒学地位C儒学独尊地位开始强化 D儒学的正

8、统地位不断加强16.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五程颐主张:“有欲屏去思虑,患其纷乱,则是须坐禅人定。如明鉴在此,万物毕照,是鉴之常,难为使之不照。人心不能不交感万物,亦难为使之不思虑。”材料表明程颐()A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 B主张清净禅定体认天理C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D主张内心的反省17司马光撰写的居家杂仪中有“凡为子为妇者,毋得蓄私财。俸禄及田宅所入,尽归之父母舅姑。当用则请而用之,不敢私假,不敢私与。”对材料主旨解读正确的是( )A缓解家庭内部矛盾 B强化纲常伦理观念 C剥夺子女经济权益 D限制父母分配权利18.程朱理学认为:“耳闻目见,饮食男女喜怒哀乐之变,皆性之自然,今其(佛教)言曰:必灭绝是,

9、然后得天真。吾多见其丧天真矣。”“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此材料表明程朱理学A赞同佛教的禁欲主义 B对饮食没有道德规范的要求C认可道德规范内的人欲D认可私欲,主张个性解放19唐诗“慢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描写了唐朝服饰的艳丽奢华和开放。但宋朝时的服饰却简洁质朴,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唐宋服饰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审美观的变化,此种审美观的转变主要是由于()A封建经济的衰退 B专制集权的强化 C程朱理学的盛行 D审美意识的觉醒20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10、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21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2“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较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23.宋代以前,孟子的地位一直隐而

11、不显,其地位甚至不及颜回。宋代,一场声势浩大的孟子升格运动展开。朱熹把孟子与论语并列,成为士人必读的官方教科书。宋代孟子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 ( )A孟子在儒学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B孟子的思想与宋儒的政治和理论诉求有诸多契合之处C孟子和宋儒都面临来自道家、佛教等各家的严峻挑战D朱熹欲借孟子思想完善自己的学说体系提高学术修养24南宋理学大家张栻在孟子讲义序中提出:“嗟乎!义利之辨大矣!岂特学者治己之所当先,施之天下国家一也。王者所以建立邦本,垂裕无疆,以义故也。”张栻意在强调()A.“格物致知”的修养方法 B.“匡时济世”的社会功能C.“重义轻利”的治理理念 D.“明心见性”的治学

12、意境25.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再到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这一时期思想界活跃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B.西学传入中国、儒学受到批判C.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 D.自然经济解体、重农抑商破产26.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 A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B否定了君主制度C主张建立法治社会 D强调对民意的尊重27.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史说:“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能

13、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西周实行宗法制 董仲舒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思想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李贽提出“各从所好,各聘所长”的观点A B C D28学者王杰认为,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变动,使得思想家们把关注的目光从“游谈无根”的泥潭中转向社会,转向现实,经世实学思潮兴起。“游谈无根”指的是 ()A明清之际的政局变动B士人面对变局无所适从C理学家们的空谈性理D儒学的存在价值已丧失29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上述材料表明()A朱熹主张恢复三代制度 B黄宗羲为晚清思想巨变奠定基础C王阳明思想主观激进 D李贽与梁启超谭嗣同主张民权共和30.魏晋时期,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贵族名士崇尚无关国计民生的清谈,影响一代风气。人们痛陈其害:“ 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