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建筑工程管理)隧道(进口端)总体施工技术方案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4370502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780.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建筑工程管理)隧道(进口端)总体施工技术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2020(建筑工程管理)隧道(进口端)总体施工技术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2020(建筑工程管理)隧道(进口端)总体施工技术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2020(建筑工程管理)隧道(进口端)总体施工技术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2020(建筑工程管理)隧道(进口端)总体施工技术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建筑工程管理)隧道(进口端)总体施工技术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建筑工程管理)隧道(进口端)总体施工技术方案(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工程管理)隧道(进口端)总体施工技术方案目录一、编制说明11.1编制依据11.2编制原则1二、工程概况12.1工程简介12.2地形地貌32.3水文地质条件42.4气候情况42.5隧道地质情况42.6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岩土4三、施工部署63.1临时设施布置63.2资源配置63.3施工进度计划9四、具体施工方案104.1总体施工方案104.2洞口工程施工104.3明洞工程174.4洞身开挖194.5光面爆破314.6初期支护424.7辅助措施484.8隧道防、排水施工514.9隧道模注砼衬砌施工584.10紧急停车带、行车及行人横洞施工624.11道砼路面施工624.12施工通风、排水及洞内

2、风、水、电管线布置654.13监控量测694.14超前地质预报方案754.15隧道测量794.16不良地质段施工80五、质量保证措施855.1质量目标855.2组织保证855.3质量保证体系865.4质量保证措施875.5不良地质保证措施91六、安全保证措施926.1安全目标925.2安全生产组织机构926.3安全生产管理体系936.4安全生产保证措施936.5施工用电安全技术措施946.6安全保证措施95七、环境保证措施1007.1环境目标及质量方针1007.2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体系框图1017.3环保生产保证措施101八、文明施工102缙云山隧道(进口端)总体施工技术方案一、编制说明1.1

3、编制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3、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GF80/1-2012);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8、重庆九龙坡至永川高速公路JY1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9、重庆市公路工程质量控制强制性要求(渝交委201579号);10、重庆市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强制性要求(渝交委201581号);11、重庆市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指导意见;12、工程前期对现场的

4、施工调查资料;13、工程建设业主、监理、总承包部的相关文件和要求。1.2编制原则1、确保安全施工的原则。2、根据工程特点,合理配置生产资源,运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做好机具选型配套,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实施标准化作业。3、满足重庆市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的相关要求。4、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施工中积极推广“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二、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缙云山隧道进口位于江津区双福新区三界村冒水湖水库南侧,线路自东向西穿越缙云山中段。隧道进口距离双福镇约3.6公里,项目驻地位于隧道洞口和双福镇之间,进洞口附近有村级水泥公路通达,交通较为便利。本隧道轴线布置受地形和布线影响,进口位于曲

5、线上,为更好的适应地形,采用设计线间距14.77m30m的小净距+分离式组合隧道结构形式。左线隧道ZK4+915ZK7+629,全长2714m,右线隧道K4+895K7+640,全长2745m,为JY1、JY2分部共同承建,本合同段负责施工进口段,其中左线起讫桩号为ZK4+915ZK6+117.5,共1202.5m,右线K4+895K6+120,共1225m。该隧道为三车道大断面隧道,围岩结构较差,设计为III、IV、V级围岩,其中左线III级围岩257m,IV级围岩477.5m,V级围岩446m,明洞22m;右线III级围岩259m,IV级围岩495m,V级围岩448m,明洞23m。表2-1

6、缙云山隧道支护类别统计线路围岩级别支护类型单位长度(m)左线削竹段米14明洞米8VXs5a米106VS5米75VS5w米263VPr米79S4c米440.5IIIS3米152IIIST3米50IIISJ3米15III车型横洞米30IV人行横洞米57.01(两道)V人行横洞米30右线削竹段米14明洞米9VXS5a米109VS5米80VS5w米239VPr米80S4c米460.5IIIS3米168.5IIIST3米50IIISJ3米15表2-2分离式隧道和一般小净距隧道隧道洞身主要支护参数设计表支护类型围岩级别初期支护二次衬砌预留变形量(mm)喷射混凝土锚杆(m)钢筋网(mm)钢架间距(cm)拱、

7、墙(cm)仰拱(cm)(cm)拱、墙仰拱长度间距Xs5a级浅埋284.51*16.5150150(双层)50(I22a)70,钢筋混凝土150Xs5a级浅埋2851*16.5150150(双层)50(I22a)70,钢筋混凝土150S5级深埋264.01.4*16.5200200(双层)70(I20a)60,钢筋混凝土120S5w级深埋264.01.4*16.5200200(双层)70(I20a)60,钢筋混凝土120Pr弱膨胀岩2651*16.5200200(双层)50(I20b)70,钢筋混凝土250S4cIV级深埋1831*16.5250250100格栅50,钢筋混凝土80S3III级深

8、埋1831.2*16.5250250120格栅45,砼60ST3紧急停车带243.51*16.5250250100(I18)50,钢筋混凝土80SJ3III级深埋1831*16.5250250100格栅45,钢筋混凝土602.2地形地貌缙云山隧道呈近东西向横穿缙云山南段。缙云山为北碚东向条形山,山体狭长。工程布设段宽约2.9Km。侵蚀构造低山呈单面山及列峰脊状低山形态,分布于山体两侧,东翼岭脊地势较低,最高点标高654.50m,西翼岭脊地势较高,最高点标高676.20m。溶蚀岩溶地形主要为岩溶槽谷地形,在隧址区地貌上形成了南、北两个相对完整的岩溶槽谷。南北槽谷总长约6Km,北槽谷地形分布高程在

9、480558m,槽谷宽350460m。南槽谷地形分布高程在511575m,槽谷宽50530m,槽谷形态,宽度不一、多宽平、延伸远、落水洞较发育,并有溶蚀槽丘,槽洼等岩溶地貌形态。岩溶槽谷段为干谷,而两侧山体横向冲沟发育,冲沟发育密度约0.51.0条/Km,且常年有水。隧道穿过地带相对高差达319m,隧道最大埋深约276m。进洞口位于一斜坡中下部,斜坡坡向约85,地形坡角约5-15,局部形成基岩陡坎。左线出洞口位于一冲沟右岸斜坡中下部,冲沟走向约242,斜坡坡向345356,坡角2233,局部形成基岩陡坎。右线出洞口位于一冲沟中下部,冲沟走向约241,斜坡坡向213282,坡角2231,局部形成

10、基岩陡坎。2.3水文地质条件隧址区大型地表水体主要为分布东侧的梁滩河、西侧的璧南河及测区周边的水库。东侧的常年性河流为梁滩河,由南向北发育,为嘉陵江的一级支流。梁滩河发育于沙坪坝区白市驿一带的缙云山东麓和中梁山西坡,由南向北流经西永镇、陈家桥镇,最后于北碚汇入嘉陵江。梁滩河全长80.24km,流域面积380km2,河口高程约242.78m。璧南河发育于西侧璧山县境内河边镇一带的缙云山西麓和云雾山东麓,由北向南流经璧山县城、狮子镇、广普镇,最后于江津区油溪镇汇入长江,该河为长江的一级支流。璧南河在调查区附近延伸32.87Km,流域面积750Km2。隧址区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红层)裂

11、隙水、碎屑岩孔隙裂隙层间承压水、碳酸盐岩岩溶水,其中以碎屑岩孔隙裂隙层间承压水和碳酸盐岩岩溶水为主。2.4气候情况隧址区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区,气温高、湿度大、雨量充沛。廊道区多年平均气温17.8,七月最高,一月最低,极端最高气温41.1,极端最低气温-3.3。年平均降水量10001200mm,最大日降雨量为255.7mm,降雨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5%以上。相对温度多年平均值为81%。据气象资料,公路廊道区冬季有雾、霜,一般雾日为1831天,霜日57天,主要出现在12月份。2.5隧道地质情况缙云山隧道横穿温塘峡背斜,该背斜走向北15东,北段为并报华夏构造系,南至江津长江南岸的油溪镇,长4

12、8Km,褶曲宽3.006.00Km,为典型的线形褶曲。轴部地层为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和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T2l)的可溶性碳酸盐岩类,两翼岩层由老至新依次出露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和侏罗系下统的珍珠冲组(J1z)、中下统自流井组(J12z)、中统新田沟组(J2x)和沙溪庙组(J2s)的泥岩夹砂岩、页岩等。隧址一带温塘峡背斜岩层产状较陡,西翼岩层走向北1020东,倾北西,倾角4250;东翼岩层产状走向北1020东,倾南东,倾角5062。2.6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岩土根据详勘资料,隧址区主要不良地质为岩溶及岩溶水、采空区、隧道瓦斯以及石膏岩层。(1)岩溶及岩溶水缙云山隧道隧址区自温塘

13、峡背斜穿过,顶部嘉陵江组可溶岩分布广泛,可溶岩出露地段未见大型溶洞、落水洞、漏斗、岩溶洼地等岩溶现象,隧道设计标高位置存在岩溶管道或暗河的可能性小中等。同时穿越背斜核部区域时,埋深大、断层、纵张裂隙发育,地下水静储量应较大,发生大规模涌、突水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对隧道工程影响大。(2)煤层采空区隧址区的小煤窑大多已于上个世纪80年代前后停采,大部分煤洞的洞口已垮塌,对这些煤窑进行确切的调查难度非常大。绝大部分的矿洞洞口标高都远远高于隧道顶板标高,由于采煤技术的限制,小煤窑主要以采上山煤为主,即说明一般情况下洞内的底板标高高于隧道设计标高。据调查分析,与隧道有直接关系的老煤窑是进口段冒水洞煤矿。隧

14、道范围分布的采空区对隧道的主要影响为穿越煤层采空区段时岩体的完整性差,采空区内的集水及有毒有害气体对隧道施工的影响。(3)隧道瓦斯缙云山隧道要在不同里程穿越区域内的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的含煤层位,经收集到的成渝高速缙云山隧道(位于拟建隧道以北约3Km)竣工资料和壁山十余处煤矿瓦斯检测资料印证:瓦斯浓度(CH4)一般为0.150.35%,二氧化碳(CO2)为0.120.43%,通风不良时仅达到0.620.74%,也在临界范围之内。表明缙云山隧道穿越的三叠系须家河组(T3xj)第一、三、五段含煤层位属低浓度瓦斯煤层,由于瓦斯含量低,瓦斯压力测试十分困难,据收集壁山区十处煤矿瓦斯鉴定资料及相关地质条件类似隧道的测试结果,其压力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