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防雷电措施.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4370493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防雷电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企业防雷电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企业防雷电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企业防雷电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企业防雷电措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防雷电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防雷电措施.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防雷电措施1雷电的起因和危害 1、雷电实质上是自然界中带电云层一种巨大的静电放电现象。雷电的产生,主要是空中带电云层形成所致,而形成带电云层的原因有多种,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云滴上升到空中遇冷冻结起电,此时空中云层底部带负电,顶部带正电。当带有正负不同电荷的雷云不断积聚后相遇,或带有大量电荷的雷云接近大地时,产生云与云之间或云与大地之间的放电。随着瞬间空中能量的转换,并迸发出强烈的光和声,这就是人们常见的闪电。巨大雷电能迅速将附近的空气加热到20000以上,空气受热急剧膨胀,产生爆炸冲击波,并以5米/秒的速度在空气中传播,使雷击范围内生产装置、建筑物等产生强烈的机械振动和热效应,以致被彻

2、底击毁。2、防雷装置在受雷击时,雷电流通常会产生很高电位,如防雷装置与建筑物内外的设备之间绝缘距离不够时,会产生“反击”现象。当雷电流经地面雷击点或接地体流入周围土壤时,在它周围形成电压降落。如有人站在接地体附近,就会受到雷电流所造成跨步电压的危害。当雷电流经引下线到接地装置时,由于引下线本身和接地装置都有阻抗,因而会产生较高的电压降,可达几万伏甚至几十万伏,这时人接触,身体就会受到严重损害。所有这些现象一般均可致人伤残,严重的可立即致人死亡。2雷电的种类 根据雷电的不同形状,大致可分为片状雷、线状雷和球状雷三种。从危害的角度上可分为直击雷、感应雷(包括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球形雷。从发生的机

3、理上可分为热雷、界雷和低气压性雷。片状雷是在云间发生的,对人类影响不大;线状雷是比较常见的闪电落雷现象;球状雷电是一种特殊雷电现象,简称“球雷”,是一种紫色或红色的发光球体,直径从几毫米到几十米,存在时间一般35秒钟。球雷通常是沿着地面滚动或在空气中飘行,并还会通过缝隙进入室内,并发生爆炸。3防雷抑制措施 防雷装置是避免发生雷击的首要措施。常见的防雷装置有避雷针、避雷网、避雷带、避雷线、避雷器等。防雷装置主要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体三部分组成。主要是利用其高出被保护物体的突出地位,把雷电引向自身,然后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把雷电流泄入大地,以保护人身或建(构)筑物免受雷击的损伤。 1、避雷针:

4、避雷针在实际应用中又分为单支避雷针、双支等高避雷针、双支不等高避雷针、三支等高避雷针、四支及四支以上等高避雷针、斜坡避雷针等多种。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是以避雷针为轴心的折线圆锥体,外形与帐篷相像。在避雷针的一定高度下面,有一个安全区域,即为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在这区域中物体基本不致遭受雷击,这个安全区域叫做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单支避雷针的保护半径一般为其高度的1.5倍。但在保护范围内的建(构)筑物不能绝对保证它们不会遭到雷击。2、避雷器:避雷器是防止雷电过电压侵袭配电和其它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有阀型避雷器、管型避雷器。避雷器设在被保护设备的引入端,上端接线路,下端接地。正常时,避雷器的间隙保持绝缘状态

5、,不影响系统运行。当雷击时有高压冲击波沿线路袭来时,避雷针间隙击穿而接地,从而强行截断冲击波。这时,能够进入被保护物的电压仅为雷电流通过避雷器及其引线和接地装置而产生的“残压”。雷电流通过后,避雷器间隙又恢复绝缘状态,系统仍可正常运行。 3、电离防雷装置:电离防雷是由顶部的电离装置,地下的地电流收集装置及连接线组成。电离防雷装置不是通过控制雷击点来防止雷击事故,而是利用雷云的感应作用,或采用放射性元素在电离装置附近形成强电场,使空气中的电离,产生向雷云移动的离子流,使雷云所带电荷得以缓慢中和与泄漏,从而使空间电场强度不超过空气的击穿强度,消除落雷条件,抑制雷击发生。4石化生产装置及储罐的防雷措

6、施 由于石化生产装置及储罐大部分采用金属外壳,而且有的特殊装置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体积超高,如精馏塔等设备,因此最易遭受雷击。 1、石化生产装置的防雷石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常常使用和储存大量的易燃易爆物品,而且生产区内林立着许多高大的化工装置,特别是Q-1级,Q-2级场所,可能有爆炸性混合气体存在,只要遇到雷击就会发生燃烧爆炸。雷击时,产生的强烈的热效应、机械效应,对化工生产装置及罐区内储存的易燃易爆物品均会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给石化生产装置造成致命的破坏。极易造成易燃易爆物品的燃烧和爆炸。 石化企业所用的原料以及产品基本上都是易燃可燃的气体、液体和固体,生产现场的一切设备和管道均应接地。 金

7、属管道的出、入口处及每隔1020米,距离小于0.5米的管道平行或交叉处,管道各连接处,应用导线跨接并使之妥善接地。石化生产装置内的金属屋顶,应沿周边相隔15米处用引下线与接地线相连。对于钢筋混凝土屋顶,在施工时,应把钢架焊成一个整体,并每隔15米用引下线与接地线相连。为防止反击发生,应使防雷装置与建筑物金属导体间的绝缘介质闪络电压大于反击电压。平行输送易燃液体的管道,相距小于10厘米时,应沿管长每隔20米,用导线把管子连接起来。对化工装置及其建筑将其所用供电线路,全部采用电缆埋地引入供电。或在进入建筑物前50100米的电线改为电缆埋地引入供电。在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装设阀型避雷器,并将避雷器、

8、电缆金属外皮和绝缘体铁脚共同接地,接地电阻一般为530欧姆。 2、露天储罐的防雷化工企业的气柜和贮存易燃液体的贮罐大部分为金属所制,一些高大的贮罐在雷雨季节易遭雷击,应采用独立避雷针保护。装有阻火器的地上卧式油罐的壁厚和地上固定顶钢油罐的顶板厚度等于或大于4毫米时,不应装设避雷针。铝顶油罐和顶板厚度小于4毫米的钢油罐,应装设避雷针(网)。避雷针(网)应保护整个油罐。浮顶油罐或内浮顶油罐不应装设避雷针,但应将浮顶与罐体用2根导线做电气连接。具体防雷要求可参考GB50074-2002石油库设计规范。5人体防雷措施 雷电活动时,由于雷云直接对人体放电,产生对地电压或二次反击放电,都可能对人体造成电击

9、。因此,应注意必要的安全要求。 (1)雷电活动时,非工作需要,应尽量少在户外或旷野逗留;在户外或野外最好穿塑料等不浸水的雨衣;如有条件,可进入有宽大金属构架或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汽车或船只内;如依靠建筑物屏蔽的街道或高大树木屏蔽的街道躲避时,要注意离开墙壁和树干距离8米以上。 (2)雷电活动时,应尽量离开小山、小丘或隆起的小道,应尽量离开海滨、湖滨、河边、池旁,应尽量离开铁丝网、金属晒衣绳以及旗杆、烟囱、高塔、孤独的树木附近,还应尽量离开没有防雷保护的小建筑物或其他设施。 (3)雷电活动时,在户内应注意雷电侵入波的危险,应离开照明线、动力线、电话线,广播线、收音机电源线、收音机和电视机天线,以

10、及其相连的各种设备,以防止这些线路或设备对人体的二次放电。调查资料说明,户内70%以上的人体二次放电事故发生在相距1米以内的场合,相距1.5米以上的尚未发现死亡事故。由此可见,在发生雷暴时,人体最好离开可能传来雷电侵入波的线路和设备1.5米以上。应当注意,雷电活动时,仅仅拉开开关防止雷击是不起作用的,还应注意关闭门窗,防止球形雷进入室内造成危害。 (4)防雷装置在受雷击时,雷电流通常会产生很高电位,可引起人身伤亡事故。为防止反击发生,应使防雷装置与建筑物金属导体间的绝缘介质网络电压大于反击电压,并划出一定的危险区,人员不得接近。 (5)当雷电流经地面雷击点的接地体流入周围土壤时,会在它周围形成很高的电位,如有人站在接地体附近,就会受到雷电流所造成的跨步电压的危害。 (6)当雷电流经引下线到接地装置时,由于引下线本身和接地装置都有阻抗,因而会产生较高的电压降,这时人如接触,就会受接触电压危害,应引起注意。 (7)为了防止跨步电压伤人,防直击雷接地装置距建筑物、构筑物出入口和人行道的距离不应少于3米。当小于3米时,应采取接地体局部深埋、隔以沥青绝缘层、敷设地下均压条等安全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