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推行郡县制的原因和影响教学教材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4359700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朝推行郡县制的原因和影响教学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秦朝推行郡县制的原因和影响教学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秦朝推行郡县制的原因和影响教学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秦朝推行郡县制的原因和影响教学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秦朝推行郡县制的原因和影响教学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秦朝推行郡县制的原因和影响教学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朝推行郡县制的原因和影响教学教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和影响摘 要:吸取周朝实行分封制导致分裂与动乱的教训,秦朝采用郡县制。秦朝实行郡县制既是对秦国设县及商鞅变法的沿革,也是为了加强军事和地方控制。李斯的坚决主张也是秦朝推行郡县制的主要力量之一。秦始皇及其下属政治中央家的因素也值得参考。秦朝实行郡县制大大巩固和稳定了秦朝集权统治和全国的统一。关键词:秦朝 秦始皇 郡县制郡县制的“闪亮登场”最大好处,就是给秦始皇开创高度集权的国家体制的建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与支持,又在整个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生活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王朝,随即毫不犹豫的通过政权这个强大的组织动员的

2、能力,迅速地让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广。秦朝采用郡县制维系大一统局面,开创两千多年封建王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先河。那么秦朝为什么采用郡县制,本文将进行讨论。一、吸取周朝实行分封制导致分裂与动乱的教训商朝开始采用分封诸侯维系国家,周朝延续了商朝的分封诸侯。在西周,分封制在很大程度上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分封诸侯,诸侯便向周天子朝贡,周天子的势力很大,周王朝达到鼎盛。周平王动迁后,周王室地位下降,失去了诸侯国的控制,诸侯国实力大增,分封制的弊端非常严重出现了“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上逼主,下虐民”的局面,诸侯实力增强。周天子后来形如摆设。诸侯战乱不已,百姓苦不堪言。秦国分析周朝分封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之

3、后,决定采用郡县制。当时秦国位于西陲边境,长期与戎狄杂居,很少受到周朝带有封建性等制度的影响,明显的对周朝分封制存在陌生感和疑惑,而采用郡县制是必然的。二、秦朝实行郡县制是对秦国设县及商鞅变法的沿革秦朝从最初设县到商鞅变法确立郡县制,历经三百多年。秦国第一次设郡县制是在秦武公十年,“伐邦、冀戎。初县之。”到秦孝公十二年,商鞅在秦变法,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曰三十一县”。至此形成十分严密的基层地方组织。商鞅变法集中乡邑,便于统一管理,有群王直接任免官员,设置县令。并且在推行郡县制之前,商鞅设置保甲制度,“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将分散的居民集中起来,更好的管理国家。“为

4、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废井田,开阡陌,设置赋税,为郡县制的实行做了铺垫。商鞅变法也进行了创新,由中央管理,君王任免官吏。秦国郡县制的推行,使秦王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国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推动了统一大业。秦国设县以及商鞅变法是秦朝实施郡县制的重要历史渊源。三、秦朝实行郡县制是其政治制度客观限定的郡县制与秦朝中央官僚体系相配套。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这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政治制度和行政制度的特点决定了秦朝必然会实行郡县制,然而郡县制也全面适应了秦朝中央官僚体系。秦朝采用“三公九卿制”,这种官僚制度是贵族势力不断被削弱,官僚集团不希望贵族的势力得到壮大,拒绝分封制。秦朝在这

5、种证制度下。沿用的就是有力秦朝政治制度发展的郡县制。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秦国每攻克一城,攻占一地就会设置郡县。随着秦国不断地扩大地盘,地方的官僚体系也随之扩张。地方官僚在长期发展中,也形成了很大的势力范围,绝对不容许贵族通过分封制来破坏他们的利益。四、秦朝实行郡县制是为了加强对六国故地和边远地区的政治控制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控制。亲统一六国,废除分封制,是在原有的郡县设置的基础上将郡县制推行到全国。秦朝是一个巨大的统一的封建大一统国家,其领土十分广阔,就要采用相关制度即幼小的郡县制,用来保障秦朝对六国文化的影响。秦朝从中央派官员控制地方,并由郡统县,中央将郡县牢牢控制住。在县以下,设置乡,里,亭

6、。令民为什伍,用保甲制度和连坐法将六国故民紧紧地束缚控制起来。加强对边远地区的控制。秦统一六国之后,领土空前广阔,除了被征服的六国故地,还有大量的少数民族居住边远地区,这些地方必须由强有力组织机构来管理,并由中央直接控制。采用郡县制是秦朝最好的选择。秦始皇三十三年,“取陆渠地,为桂林象郡,南海。”这表明秦在边远地区设置郡县,使边远地区得到有效控制,能有效防范匈奴对边关的骚扰。郡县的集权特征和军事性质能够更好的调动一切资源,组织军事力量抗击匈奴,所以秦就采用郡县制来防范当时对秦最大的匈奴。五、秦始皇及其下属政治家的因素秦始皇认识到,只要分封权臣候王,他们有了封地,便会招揽门第,扩大自己的实力,就

7、会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秦始皇对周朝以来的传统的封国存有戒心。为了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他便采用了郡县制。另外,李斯等大臣也一直主张实行郡县制。宗室们仍然希望使用分封制,分封诸侯,使自己拥有土地,扩大自己的实力范围,而李斯等不希望诸侯的实力过大,地址分封制。李斯认为“三代之争,促足法也”。否定分封制。六、法家思想奠定了秦朝推行郡县制的思想基础秦朝把法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法家的思想核心,是“法”,“术”,“势”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法是健全法制,术是掌握政权推行法令,势是君主的权势,法家的思想实质,就是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郡县制本身就体现了法家的集权思想,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以李斯为代

8、表的法家,大力推崇郡县制。经过争辩,秦始皇坚持法家思想,采用郡县制。七、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崩坏”局面的形成“礼乐崩坏”局面有利于郡县制的推行。西周后期,诸侯的势力逐渐膨胀,导致了王室衰微,大国之间进行争霸,战争四起,传统的政治秩序受到了严重的冲突,原来的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礼乐崩坏”的局面,这些都是分封制带来的结果。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郡县制就是秦朝最好的选择。(一)通过改革创新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从商周时期的分封制到秦朝的郡县制的转变过程,郡县制的设置是一个很大的创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进一步加强。郡县制比分封制更加具有稳定性,更有利于国家的管理工作,精心

9、设置行政区别,合理地管辖全国的土地,更好地配置官员,建立了灵活的用人制度,官员都是由君主任免。(二)秦朝推行郡县制,顺应了历史的潮流,维护和掌握了先进生产力,也维护了新兴地主的利益,充分调动了国内的一切的积极因素,另外郡县制的实行,大大加强了秦的中央集权,促进秦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是秦朝的国力大大增强。(三)郡县制巩固和稳定了秦朝中央集权的统治,县遍布全国各地,是统治机构,承上启下,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为加强中央集权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官员由君主直接任免,是中央政府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资源和集中一切优势力量,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更好促进秦朝的发展。(

10、四)郡县制的推行,也能有限地防范匈奴边关的侵扰。因为郡县制的集权和它的军事性质能更好的调动一切的优势力量,有效地组织军事力量抵御少数民族的侵犯,所以秦朝普遍在边境上设置郡县,在越南,河套地区设置郡县,从而有效地掌握征服了新的地区。(五)秦朝推行郡县制,郡县制属于极端专制的政治制度。中央对郡县的控制过于严厉,各个地方之间没有联系。如果中央对地方控制不力,就会是全国地方政权的大面积奔溃,秦朝对郡县的控制使秦朝在起义军攻击下迅速分崩瓦解。秦朝作为一个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已经没有说实行分封制的基础,所有采用郡县制是明智之举,带有加强权势的郡县制大大巩固了国家地方控制,使国家法令有效地传到地方,郡县

11、制强有力地产生了向心力,排斥分裂势力,维护国家统一。综上所述,秦朝实行郡县制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秦朝推行郡县制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郡县制是当时历史发展的一种趋势,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强大,有利于奠定中国地方行政体系的基础,也有利于构建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封建王朝的基本框架。郡县制对后代王朝的统治起到了借鉴作用,深深地影响着后世。参考文献:司马迁 :史记 秦始皇本纪,中国古籍出版社,1991年。李伟智 :统一王朝的诞生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年。李瑞兰 :中国社会通史先秦卷,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于 斌 :典章制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康

12、秀珍 :浅析郡县制的渊源,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报,2004年第三期宋亚平 :秦始皇与郡县制,中国县域经济报,2006年黄栋国 罗立昱 :秦国秦朝推行郡县制的原因探析,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8年,第21卷第6期。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1,侵权必究 联系QQ68843242 1,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侵权必究 联系QQ68843242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