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4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358027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4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4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4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4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4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4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4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烛之武退秦师学习目标1、训练学生古文句读能力和概括能力,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2、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赏析烛之武的人物形象及其语言艺术。4、正确认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顾全大局,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重点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学习难点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本学案的内容共分三课时。第一课时,在学案提供资料的基础上,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完成“课前预习”及课文一二段阅读;第二、三课时,完成课文三四段阅读;师生合作探究,自由讨论,完成

2、每课时的质疑探究,当堂检测及课后练习题。第一课时学习小目标1、掌握左传、作者以及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2、通读全文,结合课文注释查字典读准字音,了解大意。3、研读课文一二段,故事的开端和发展部分。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学习重点1、诵读课文,掌握重要词语的读音,培养文言语感。2、归纳文言现象。学生自行找出,师生总结,强调重点。学习难点突破字词句。学生自由提出翻译困难之处,引导学生结合语境确定最佳翻译。课前预习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运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关注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养成质疑探究的习惯。教材助读1、左传简介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

3、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左传的别名 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春秋三传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2、秦晋围郑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此前,郑有两事得罪了晋国:其一,晋文公重耳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其二,晋楚城濮之战

4、中,郑国出兵帮的是楚国,而此役楚国失败。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郑国名义上没有参战,实际上已提前派军队到楚国)。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3、字词知识汜(fn)南 佚(y) 之狐 夜缒(zhu) 而出亡郑以陪(p) 邻 共(gng) 其乏困 阙(qu) 秦 秦伯说

5、 (yu) 逢(png) 孙预习自测1、注音。函( ) 氾( ) 佚( ) 缒( ) 阙( ) 杞( ) 戍( ) 微夫( )人之力不及此2、作者简介及题解常识填空文中的晋侯是 秦伯是 ,郑伯是 。烛之武是 的臣子,子犯是 的臣子。烛之武退秦师选自 ,又名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体例)史书,相传为 末年 国史官 所做,主要记载了 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情。以 国为中心,旁及同时代诸国之事左传是解释春秋这部史书的,又和 、 并称为“春秋三传”。3、阅读课文,用简介的语言概括四节内容。起因(1段): 发展(2段): 高潮与结局(3段): 尾声(4段): 我的疑

6、问预习课文后,你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课内探究自主学习(一)阅读课文一二段,完成下列练习。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以其无礼于晋 公从之: 臣之壮也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指出通假字并解释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翻译句子,指出句子特点: 以其无礼于晋。 晋军函陵。 是寡人之过也。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质疑探究1、读第一段,思考:开篇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和秦晋两军的驻地有何作用? 2、读第二段,思考: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使秦的?(用原文语句回答)3、文章写烛之武在使命面前,先是“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而后“夜缒而出,见秦伯”,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7、? 4、佚之狐的话对刻划烛之武的形象有何作用?我的疑问通过上面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疑问?当堂检测1、文言文中,许多句子会省略主语,因此阅读时需依上下文意判断。请在括号中写出主语: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 ( )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 )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 无能为也已。”( ) 许之。夜缒而出。( ) 见秦伯,曰:“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戍之,( ) 乃还。2、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 ) B、公从之 ( )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 D、是寡

8、人之过也是( )3、下列句子“言”字用法与“佚之狐言语郑伯曰”中不一样的是:A、此人具言所闻 B、察纳雅言(言,采纳正确的言论)C、广数言欲亡 D、皆言夫婿殊4、翻译下列句子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无能为也已。 是寡人之过也。 课后反思课后训练巩固本堂课所学知识,阅读课文第三段,完成第二课时中自主学习的相关练习。第二课时学习小目标1、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虚词和文言句式2、研读课文三段,故事的高潮和结局部分。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学习重点归纳文言现象。学生自行找出师生总结强调重点。学习难点突破字词句。学生自由提出翻译困难之处,引导

9、学生结合语境和参考书确定最佳翻译。课内探究自主学习(一)阅读课文第三段,完成下列练习。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夜缒而出 ( )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 )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 )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 )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2、指出通假字并解释焉用亡郑以陪邻? ( )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 )夫晋,何厌之有?( ) 秦伯说,与郑人盟。( )3、翻译下列句子:敢以烦执事。焉用亡郑以陪邻。夫晋,何厌之有?秦伯说,与郑人盟。质疑探究

10、请你从烛之武劝谏秦穆公退兵的对话中,找出对应下列论点之说词,用自己语言简洁分析。你认为最关键的是哪一点?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1)以退为进(就当前形势说): (2)析以利害(就地理位置说): (3)动以所欲(就舍郑之利说): (4)挑起宿怨(就历史教训说): (5)警以后患(就晋之野心说): 我的疑问通过上面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疑问?当堂检测1指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秦伯说。( ) (3)失其所与,不知。( ) 2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 今义: (2)、亦去之。古义: 今义:(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 今义:3、解释下列多义词: 封 (1)既东封郑( ) (2)肆其封( ) 之 (1) 唯君图之( ) (2)子犯请击之( ) (3)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4)臣之壮也( )(5)夫晋,何厌之有( ) 其 (1)君知其难也( ) (2)吾其还也( ) (3)以其无礼( ) 以 (1)敢以烦执事( ) (2)以乱易整( ) (3)以其无礼( )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越国以鄙远。( ) 既东封郑。( ) 肆其西封。( ) 晋军函陵。( ) 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夫晋,何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