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34354702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第五单元知识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近代早期西欧经济的新变化 农村:庄园制度渐趋衰落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土地面积逐渐扩大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自由劳动力增加。农民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租地农场的产生原因:庄园制度下小块土地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14世纪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自营地,依靠租金生活;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转租的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采用新的生产方式经营组织方式: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经济实力较强的实际经营者承租土地,雇佣工人耕种土地。并将产

2、品推向市场。特征:一定规模的雇佣劳动经营;为市场而生产手工工场的产生发展历程: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13世纪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农村出现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组织方式:商人向工人提供原料、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特征:集中劳动、分工合作、彻底的雇佣关系、为市场而生产意义: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促进了西欧经济、社会的发展;开始改变中欧社会的整体面貌。近代早期西欧的社会变化时间:13、14世纪农村大多数贵族不善经营,将土地抵押变卖;富裕农民、骑士、乡绅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经营。成为农村中

3、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城市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富商巨贾投资乡村,采用新的经营方式。他们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政治权利不断扩大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时间:14世纪中叶起16世纪地点:14世纪中叶起源于意大利,15、16世纪传播于欧洲背景原因: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政治:新兴资产阶级出现;思想:封建神学的束缚含义:14世纪中叶起,在欧洲发生的一场源起于意大利,通过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来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思想主张:A.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B.提倡发扬人的个性,

4、追求享受现实生活核心:反对教会“神权至上”,提倡人文主义表现:代表人物及作品文学方面:但丁,意大利人,被称为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神曲,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莎士比亚,英国人。创作了30多部戏剧和诗篇,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代表作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文艺复兴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艺术方面:达芬奇,意大利人,被称为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美术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实质:文艺复兴是人类历史上一场伟大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影响:1

5、、动摇了神学在欧洲的统治地位;2、以人为本、思想自由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3、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4、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背景原因:经济原因: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欧洲市场需求扩大社会根源:为了获得东方的商品和黄金商业危机:奥斯曼帝国阻断东西方的传统商路宗教动力:传播天主教条件:造船技术的进步(载重量更大,速度更快,操纵更加灵便)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罗盘)地理学发展,地圆学说流行王室的支持(西班牙、葡萄牙)航海家积极的探险精神时间:15世纪末16世纪初过程:人物路线支持者时间精神哥伦布(意

6、)穿越大西洋,到达了美洲西班牙王室1492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创新进取、不怕牺牲、克服困难迪亚士(葡)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洋葡萄牙王室1487达伽马(葡)绕过好望角,度过印度洋,到达印度东海岸葡萄牙王室1497麦哲伦(葡)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西班牙王室15191522影响:(1)对欧洲: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商品种类日益增加;商业中心转移(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2)对亚、非、美洲:带来深重灾难,使这些地区的不少国家逐渐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3)对世界:有利于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世界各地的联系逐渐加强。使世界开始联系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初具雏形。第16课 早期

7、殖民掠夺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繁荣,早期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拓展市场,推销商品,寻找原料。新航路的开辟。殖民国家和殖民掠夺的表现葡萄牙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了一些殖民据点与商站殖民地区:巴西、印度果阿、马六甲、澳门。并以殖民据点为基地在当地进行劫掠式的贸易。(用廉价手工业产品换取象牙、宝石、珍珠、香料,抢劫黄金)控制了从印度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西班牙16世纪,西班牙凭借“无敌舰队”,在美洲建立起一个殖民大帝国。用武力强迫印第安人无偿开采金银矿;开发种植园,强迫印第安人和黑人作为奴隶在种植园里劳作;对印第安人进行残酷的压榨和屠杀英国的殖民扩张前提条件:1588年,战胜西班牙的“无敌舰队”,逐渐成为海

8、上霸主。殖民活动:17世纪,在北美建立了殖民地,建立大种植园,生产英国所需要的生产原料;进行三角贸易三角贸易原因:17世纪,英国在北美殖民地建立大种植园,需要大量劳动力;美洲印第安人惨遭屠杀,劳动力缺乏;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路线:出程(欧非)商船从英国各地港口出发,将火器、机械制品、酒等物品运往非洲中程(非美)在非洲虏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归程(美欧)在美洲购进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英国影响:对非洲:丧失了上亿人口,造成了非洲地区的落后和贫困对欧洲:带来了巨额利润,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对美洲:带去了自由劳动力殖民争霸战争 原因:为争夺美洲、非洲、亚

9、洲的殖民地和世界市场荷兰的殖民统治进入17世纪,有着“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加入殖民地掠夺在亚洲入侵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马六甲和锡兰;一度强占的台湾;在非洲的好望角建立了殖民地;在北美洲建立了新尼德兰殖民地法国的殖民统治17世纪后半叶加入,先后在北美洲、非洲和亚洲建立了法属殖民地英国的殖民争霸17世纪下半叶起,英国与荷兰、法国发生了一系列战争。英国凭借强大的实力战胜了荷兰和法国,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为“日不落帝国”。欧洲殖民掠夺的影响对殖民地: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也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对欧洲:殖民者掠夺了大量的金银,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对世界:加速了世界各地的物种交流,有助于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