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课教材课程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4353884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十二课教材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三十二课教材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三十二课教材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三十二课教材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三十二课教材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十二课教材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十二课教材课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十二课:永不凋谢的玫瑰教学目标1.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 联系上下文,理解校长奖励小女孩的原因,体会小女孩和校长美好、善良的心灵。教学准备1. 生字卡片。2. 师生共同搜集关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了解苏霍姆林斯基。教材简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其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他的教育实践鼓舞和影响着千百万教师。 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苏霍姆林斯基担任一所中学的校长时发生的一件感人的故事。校园的花房里盛开了许多美丽的玫瑰花,一位小女孩摘下了最大的玫瑰花。

2、苏霍姆林斯基没有训斥小女孩,而是亲切地询问小女孩摘花的原因。当听到小女孩想将花送给生病的奶奶看,看完了再把花送回来的回答后,小女孩的天真和纯洁感动了大家。苏霍姆林斯基又摘下两朵花送给了小女孩及她的母亲。 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透过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能让我们体会到小女孩的纯真、善良、可爱及洋溢在苏霍姆林斯基身上的人情美、人性美。 课文教学重点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及相关词语,鼓励学生端正、美观地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在表达人物品质方面所起的作用。让学生在感悟与体验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学会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建议用12课时完成。 凋谢:

3、(草木花叶)脱落。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知道草木花叶会凋谢是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从而对题目产生疑问,由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段:玫瑰花开得多么美丽!红艳艳的花朵就像可爱的婴儿的笑脸,这贴切的比喻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花朵的娇艳迷人。 “你肯定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这一感叹句,仿佛发自孩子们心灵深处,是那么富有童真童趣,引导我们充分想象花朵的大而美。引导学生好好读读描写玫瑰花的句子,感受玫瑰花的美丽娇艳。朗读感叹句时要激发学生内心的体验,并不是越大声越好。 第二段:“观赏”,观看欣赏。“赞不绝口”,赞美的话说个不停,形容对人对事物十分赞赏。“径直”,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

4、中途耽搁。对这一段中的词语的理解以学生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自主理解为主。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小女孩动作的词句,知道小女孩摘花时没有任何犹豫和不自然的表现,从而对小女孩的举动产生疑惑。 第三段:同学们有的气愤,有的想要上前制止小女孩,而苏霍姆林斯基却是走过去,弯下腰,亲切地询问小女孩摘花的原因。读读这一段,在读中注意表现人物动作的词语,读出人物语言的亲切感。引导学生思考:苏霍姆林斯基为什么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指责孩子?他是怎么想的?让学生体会苏霍姆林斯基对孩子的爱与尊重,对孩子幼小心灵的细心呵护。 第四段:小女孩摘花果然是有原因的,而这个原因又是那么让人感到意外。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小女孩

5、的语言,明白小女孩摘花的原因和小女孩天真的想法,感受小女孩的纯真可爱。 第五段:“颤动”,短促而频繁地振动,这里指感动。多么可爱、多么纯真的小女孩呀!而苏霍姆林斯基摘花奖给小女孩和女孩母亲的举动同样让人感动。让学生对苏霍姆林斯基奖励小女孩的原因展开讨论,在学生对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中播下真爱的种子。 这一段与题目相呼应。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这句反问句的意思;再引导学生理解这句中的“永不凋谢的玫瑰”和题目的意思一样,都是指的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用美丽的玫瑰形容美好的心灵,表现了作者的赞美之情。谁的心灵是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 在教学本课的生字时要引导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识

6、记生字。书写生字时注意“婴”、“愤”、“甚”等字的间架结构,注意写得工整美观。 课后第1题:注意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体会。在学生读通读顺课文后,即可引导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课后第2题: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可放到第五段的学习中进行,紧密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这个问题。 课后第3题: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反问句所表达的意思。再联系全文,理解蕴含在句中的深刻含义。最后让学生抄写这句话,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课后第4题:通过读、记、听写含有生字的词语,帮助学生记住生字,积累词语。在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选择其中的词语造句,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词语。教学设计参考一

7、、揭题质疑1. 读题。查字典和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凋谢”一词的意思。2. 质疑。“永不凋谢的玫瑰”指是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和自己不懂的字词,试着联系上下文和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2. 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语。教师巡视,看看学生能否把生字字音读正确。3.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把课文读下来,相机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4. 出示词语“玫瑰”、“气愤”、“苏霍姆林斯基”、“颤动”、“奖励”,引导学生根据这些词语的提示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深入感悟,指导朗读1. 读课文第一段,勾画出描写玫瑰花的语句。2. 你喜欢这些玫瑰花吗?从哪些地方可

8、以看出玫瑰花非常美丽。3.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过渡:如果是你们看见这么美的一朵玫瑰花,会怎么做?4. 自由读第二段。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赞不绝口”的意思。读描写小女孩动作的句子,说说从“径直”一词知道了什么。过渡:这么美的玫瑰花被小女孩摘了,如果当时你在场,会怎么想,怎么做?5. 分角色读第三、四段中苏霍姆林斯基和小女孩的对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6. 交流。明白小女孩摘花的原因和想法。体会苏霍姆林斯基对小女孩的爱和尊重,感受小女孩的纯真善良和天真可爱。7. 读到这里,你对小女孩又有怎样的看法?再读读小女孩的话。过渡:苏霍姆林斯基又是怎样做的呢?8. 自由读第五段。9. 小组讨论:校长不但没

9、有批评小女孩,反而还奖励了她,想想这是为什么。10. 全班交流体会。11. 读课文最后一段。将反问句换成陈述句,理解字面意思,再联系全文和题目深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四、总结全文,积累好词佳句1.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 说说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3. 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课文最后一句话。4. 读记课后词语,同桌互相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听写词语。五、拓展练习师生讲讲爱的教育中的小故事。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1,侵权必究 联系QQ68843242 1,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为自动生成页,如不需要请删除!谢谢!如有侵权,请联系68843242删除!侵权必究 联系QQ68843242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