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334542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吉林省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吉林省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吉林省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吉林省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吉林市第一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252=50分)1. 在西周时代,“姓”和“氏”是两个概念, “姓”表明血统,“氏”则为“姓”的分支。贵族男子 的“字”全称有三个汉字:第一字表长幼行辈(伯、仲、叔、季等),第二字任意,末一字为“父” 字。这说明姓氏名字制度在当时最主要的作用是 A. 强化宗族认同 B. 维护尊卑关系 C. 突显贵族地位 D. 继承华夏传统2. 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 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材料表明这一时期A. 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2、 B. 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C. 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 D. 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3西汉丞相公孙弘在自己的府邸里建造“客馆”,以招揽才学之士。公孙弘去世后,“李蔡、严青 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麓继踵为丞相,自蔡至庆,丞相府客馆丘虚而已。至贺、屈麓时, 坏以为马厩、车库、奴脾(婢)室矣!”这段材料客观上反映出了A中央与地方斗争激烈 B西汉时丞相更替频繁C丞相有任免官员权力 D丞相权力逐渐被削弱4. 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关于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图一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B图二可作为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的实物证据C图三反映了东汉时期地方政府对水利灌溉工具的重

3、视D图四是西汉海昏侯发行的五铢钱5. 汉武帝时期,各郡国多设均输官和盐、铁官,扩大均输业务,凡商贾所贩运的货物,只要有利可图,均 输官都以地方所收租赋为本钱,购置当地土产,转运到外地牟利。这一措施A. 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 体现了汉代已出现官商合作的雏形C. 不利于私人商业发展 D. 反映了经济发展决定政府机构职能6. 使职,就是代表朝廷衔命出使四方完成特定任务的官员。从唐睿宗起,三省长官相权旁落,不 专机务,六部职能废弛,各种使职大量产生,为数众多。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宦官专权的出现 C三省六部的职能被打破 D君主专制的削弱7隋朝开通了京杭大运河,把北方政治同南方的

4、经济连接起来,经历五代十国的分裂以后,北宋 恢复了这条南北枢纽,京师开封已日益依赖通过运河运来的南方米粮,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 线。材料观点实际上说明了 A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 B京杭运河是北宋水路交通枢纽 C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 D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8997年,宋太宗分全国为十五路,转运使掌管一路的大权。1007年后,宋真宗在此基础上陆续 增设了经略安抚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等机构。宋真宗这样做是为了A改变地方割据局面 B削相权以加强集权C强化集体议事制度 D分事权以相互牵制9.乾隆四十年(1755年),两江总督商晋两次到松江府一带巡视后禀奏说:“以现在各厅州县农田计之,每村庄

5、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上述材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在松江府一带出现 B松江地区农业商品化的发展 C松江府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棉花的种植面积超过水稻10明朝规定:“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私货来,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 赐, 库藏为虚”。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A海外贸易空前繁荣的景象 B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C经济利益让位于政治利益 D. 儒家重义轻利的观念11据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记载,最初五卷中“天朝”出现约5次。至光绪年间,“天朝” 已经式微,几乎不用了。“天朝”使用次数减少后,出现在史料中的自称主要是“大清国”“中 国”。这典型地

6、说明了当时的中国 A逐渐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影响深远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日益严重12. 武昌起义爆发后,46名北洋将领联名诉求“立定共和”,否则将“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剖 陈利害”。驻扎各地的满洲旗营部队也较少进行抵抗,大都很快瓦解。这表明 A民主共和观念已经被军队普遍接受 B军队革命化是导致清朝灭亡的主因 C北洋军以及满洲旗营响应武昌起义 D军队失控和旗营涣散加速清朝崩溃13在1921年中国商联会年会上,商人汤富福说道:“我们长期以来拒绝参与所谓肮脏的政治,但 是如果政治是肮脏的,那是因为商人们允许它肮脏。”这句话反映了 A商人对民国初年的政治失

7、望 B一战后民族工业逐渐发展壮大 C商业发展可以影响国家政治 D部分商人的参政意识有所增强14. 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共产党曾做出决议称,国民党是一种民族解放之特别的旗帜,中国共产 党现在不应该让出这个旗帜。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建立苏维埃的口号。上述材料表明 了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A. 坚持革命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 B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C. 团结北伐以维护国共合作大局 D调整了中国革命的斗争策略15. 1938年初,国民政府颁布多部法规,要求将每一工厂、商号、银行、钱庄都纳入到同业工会内, 又将每一同业工会纳入当地商会内。这些法规 A. 抑制了官僚资本膨胀 B. 挫败了日军经

8、济掠夺 C. 防止了国民经济崩溃 D. 积聚了抗战经济力量16毛泽东在回忆中苏关系时指出:“1950年,(中苏)对于订立互助同盟条约时,我们的态度:一 条是你提出,我不同意者要争:一条是你一定坚持,我接受。这是因为顾全社会主义利益。”这 反映了 A. “左”倾思想影响到外交领域 B社会主义阵营由此日益巩固 C中苏建交初期合作与分歧并存 D冷战格局决定中苏两国外交17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古雅典将军)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男 人就是城邦。”这一现象是雅典 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C频繁改革的结果 D公民自由受限的体现18古代罗马法规定:如果主人的严酷看起来是无

9、法忍受的,将强迫主人出卖他们的奴隶。这反映 出罗马法 A关注奴隶利益,追求公平正义 B打破贵族垄断法律,抑制上层强权 C强调法律至上,向往天赋人权 D力保社会稳定,维护阶级统治19.1832年改革以前,英国的议会选举制度十分混乱。从中世纪延续下来的旧选举制度没有改造, 议会为一小撮贵族寡头操纵,议员或是由控制选区的特权人物指派、赠送,或是靠恫吓或贿赂 选民当选,完全不是民主选举。这体现出 A. 僭主政治是英国议会政治的一大特色 B. 1832年以前英国社会的经济基础仍是封建性质的 C. 英国的议会制度本质上是王权 D. 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在当时仍需完善20麦迪逊这样描述独立后的美国状况:“全世

10、界将初次看见一种以颠倒一切政府的基本原则为基 础的政治制度;全世界将看到整个社会的权力到处服从于各部分的权力。”这一判断表明 A美国独立引起世界关注 B美国人民时刻提防专制复辟 C联邦宪法颁布的必要性 D美国制度创新受到高度评价21美国联邦宪法规定:现在任何一州认为得准予入境之人(指黑奴)的迁移或入境,在1808年 以前,国会不得加以禁止,但对此种人的入境,每人可征不超过十美元的税。这表明 A南部种植园经济受到限制 B黑奴贸易不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C1787年宪法是妥协的结果 D统一征税是联邦政府经济职能22. 19世纪40年代,法国“农民还保持着在主人面前下跪的家长式统治的礼节。”19世纪末

11、20世纪初,农民心理有了显著变化,“从前他们首先是村民现在,他们首先是法国人和共 和主义者。他们投票反对从前他们主人的后代。”这反映法国 A大革命未对乡村社会产生影响 B. 第三共和国的群众基础有所扩大 C巴黎公社深刻改造了农民精神 D. 比英国农村的变革显得更加深刻23.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后,恩格斯指出:“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 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 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材料表明恩格 斯A. 批判德意志帝国的君主专制本质 B. 认为帝国宪法提供了合法斗争的

12、平台C 揭露德意志帝国的军事专制特点 D. 指出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 241947年美国提出的“欧洲复兴计划”为西欧14个国家所接受。双方约定,美国提供的美元必 须用来购买美国的援欧物资,所有受援国应对美国在关税、贸易限制和国内市场方面给予一定的 优惠。从材料看,美国这样规定的出发点是 A恢复西欧经济 B稳固资本主义 C打开西欧市场 D遏制共产主义25. 世纪的头10年,国际关系研究文献中出现了一些新名称, 先有“金砖四国”(BRIC),后有“前 景五国”(VISTA)、“新钻十一国”(Next-11),近又有“灵猫六国”(CIVETS)之谓。这些形象化 的词语,指代的是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上影响力日渐上升的新兴国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新兴国家开始崛起 B. 新兴国家成为世界发展的主导 C. 新的国际格局已经形成 D. 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25分)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与政府的经济政策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 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 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 材料二 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 不行于天下哉官民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