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25七颗钻石评课稿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4332552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0425七颗钻石评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30425七颗钻石评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30425七颗钻石评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0425七颗钻石评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0425七颗钻石评课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七颗钻石评课稿 南宁市青秀区埌西小学 覃永梅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首先感谢三位老师的辛勤劳动,让我有机会带着一颗学习的心和大家一起走进今天“互帮互助 师徒结对”徒弟汇报课展示活动的课堂。今天听了杨老师执教的七颗钻石,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一次地球上发生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课文故事情节简单,但内涵比较深刻。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引导学生感知童

2、话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爱心对别人,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是本文的意图所在。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教学,抓住了语言,就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掌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钻到课文里,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让学生习得语言,积累语言,在语言品味和语言训练上多下功夫。这节课中,杨老师能认真落实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四大天王,较好的抓住课文的主线,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进行形式多样的朗读、想象与感悟,确保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整节课体现出比较浓厚的语文味。现在,我将结合课堂教学环节,谈谈这课教学中比较成功的地方: 一、咬文嚼字体现了“语文味”语文味浓郁的语文课

3、,对于那些“牵一发”而足以“动全身”的词句,一般是不会弃的,备课和授课中老师势必会把握住这些关键词句,让那些应该焕发出光彩的词句释放出浓浓的语文味。授课中好几个地方体现了教师的咬文嚼字,如:学习第二自然段中杨老师就抓住了“夜里 哪儿”让学生从简简单单二个字中体会出小姑娘对母亲浓浓爱意。 再如,“喜出望外”是什么的意思,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意思,再用换词法理解“抱”字在课文中的精准运用,老师是这样提的:“抱”字太平常了,换成“端、拎、提、捧”你们同意吗,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性。二、抓想象促感悟,体现“语文味”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世界的一

4、切”,杨老师在在语文教学尽可能的利用课文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比如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杨老师设计了这样的想象训练:小姑娘会去哪些地方找水?让学生通过想象,对课文情节进行补充;再如课文后面:那股水越涌越多,向门外流去,花儿 、草儿、大人、小孩、老人。通过学生的想象对故事结尾进行推理和拓展,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想象,让学生在想象的天空中尽情翱翔。本节课中,教师挖掘出教材中多处想象的训练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的练习,既丰富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拓展了文本的内容。三、拓展延伸,超越文本,使语文真正从课堂走向生活。这篇文章的重点在于感悟爱心的伟大,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杨老师在这一方面能以本为本,从课

5、文中走出来,让语文走向学生的生活。在第三段的教学中,杨老师设计了“你们的妈妈是怎么爱你的?”以及结尾部分”读完这篇感人的故事,你想做些什么呢?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感知课文“爱”的同时,让学生以课本为引子,感悟生活,关注社会,以此突破本课教学的难点,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关爱,树立正确的“爱心”观。让学生能由课堂走向现实生活,由他人的感受引发自己对生活的思考,进行心灵的交流,为学生课后的行动作无声的提示。作为课堂的延续和补充,又设计了一个题目作为课后作业:复述故事给爸爸妈妈听,让学生的课堂思考延续到课外,让学生的课堂激情成为课后的行动。四、教师的教学语言力求体现语文味。从老师课前口语交际的点评、开课的导

6、语、各个环节的小结语体现出语文教师的语言美。五、用“语文味”营造课堂氛围。虽然现在都在提倡学科整合,提倡多媒体教学,但我认为语文课还是要讲出语文课所独具的语言美、文字美,不能让现代多媒体手段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所以在运用多媒体手段是,杨老师的课件不是那种浮夸、华丽的,而是非常实用,课件都围绕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当然,这节课的亮点还有很多,如学生的常规训练到位,个人朗读好,教师的板书设计有新意等。不过,我们的教学崇尚真实的课堂,而真实的课堂都是有缺憾的课堂,这堂课也不例外,下面我说说自己的两点建议:1、以读促悟,以悟促读,读和悟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可是本节课对这两个重要的语

7、文学习方法割落实不够到位,感觉有点可惜。“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语文是读出来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不是靠分析出来的,而是主要靠读出来的,课堂是训练学生提高朗读能力的主要阵地,我们要回归文本,还课堂琅琅的读书声。我们的语文课应该以读为主,通过读来解决语感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去感悟、体味语言文字之美,用心灵和文本直接对话。2、第一个环节复习引入体会了当时环境恶劣,人们急需水后,已经为学生做好了情感铺垫,但是下文学习时没有很好地与之联系,学生理解文本时少了这个环境背景,小姑娘的爱心也就体会得不够深刻了。3、教师授课当中应当注意自己的语气。4、想象训练环节语言训练落实不到位。在学生说不出的时候,教师应该大胆的发挥主导作用,及时点拨、应用有效的课堂评价语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