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黄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34331547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X年黄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2X年黄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2X年黄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2X年黄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2X年黄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X年黄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X年黄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来源:黄山风景区管委会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目的 1982年完成的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是黄山历史上第一个全面的综合性规划,是当时历史条件和认识水平下的一个优秀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对黄山其后近20年,尤其是进入世界遗产目录以前的保护和管理起到了不可替代和不可低估的作用。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外对于世界遗产认识的不断深化,随着新的规划方法和技术的出现,以及20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黄山风景名胜区在保护、利用和管理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1982年的总体规划已经不能满足黄山在进入世界遗产目录后在保护和管理等方面的需要。为加强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的科

2、学性和连续性,统筹黄山资源保护、旅游发展和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特制定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 第二条 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科学保护观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具体遵循以下五条原则: 科学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原则; 统筹社区发展原则; 公众教育与游客体验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 体现地方特色原则。 第三条 规划期限 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实施期限为2007年至2025年。 共分两期: 近期:2007年至2010年; 远期:2011年至2025年。第二章 风景名胜区范围与性质第四条 规划范围 本次修编的规划范围仍为1988年国务院批复的空间范围,面积共160.6

3、 平方公里。具体边界如下:新岭头起,沿山脊从青山岗直下石子源到寨西桥,从寨西经汤口苦竹溪山岔乌泥关北关桥白亭布水峰槛窗峰火龙尖夫子峰采石峰,从黄龙摆尾过河到二龙桥(这一段以东北坡山脚为界),再从二龙桥经芙蓉亭小洋湖大洋湖竹溪翠微寺(这一段以人行道为界),经翼然桥过青牛溪越官山岗,过“三道河”经贯顶山石屋小岭脚,穿过河流经外远屋箬帽尖来龙岗罗丝亭至新岭头为止(此段以自然山脚、河流为界)。准确边界见规划图纸第五条 缓冲区范围 黄山风景名胜区缓冲区范围包括与黄山风景名胜区相邻的五镇一场,即黄山区汤口镇、谭家桥镇、三口镇、耿城镇、焦村镇和洋湖林场,以上述五镇一场的行政边界为界,总面积约为490平方公里

4、第六条 性质 黄山风景名胜区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天然美景; 是对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大意义的自然栖息地; 是黄山画派的发祥地,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是资源与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是公众开展适度的观光、文化和生态旅游的场所。第三章 资源评价第七条 资源价值 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黄山风景名胜区符合以下世界遗产标准: 文化遗产标准第二条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 自然遗产标准第三条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

5、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 自然遗产标准第四条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的栖息地。 第八条 资源分类 黄山风景名胜区的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2个大类、9个中类和47个小类。本次规划评价的物质类景观资源单元共1019个,其中自然资源数量为688个,占物质类景观资源单元总数的67.5%;人文资源有331个,占总数的32.5%。另外有非物质类人文资源共六小类。 自然资源中,地质资源有335个,占总数的48.7%,水资源有108个,占总数的15.7%,生物资源有211个,占总数的30.7%,大气资源7个,占总数的1.0%,自然光景资源3个,占总数的0.4%,其他类自然资源24个,占总数的3.5%。 文

6、化资源中,摩崖石刻有276个,占总数的83.4%,历史或史前建构筑物资源55个,占总数的16.6%。 第九条 资源重要性评价 资源重要性评价结论: (1)自然资源总体重要性高。 (2)自然资源中,特级资源和一级资源以地质资源、生物资源和水景资源为主。 (3)文化资源中,非物质类文化资源重要性极高(由于文献量大,难以具体量化,因此评价为综合给出);物质类文化资源总体重要性较高。 第十条 资源敏感度评价 资源敏感度评价结论: (1)资源总体敏感度适中。 (2)自然资源敏感度较文化资源高。 (3)自然资源单元中,敏感度较高的资源类型为生物资源和水景资源,地质资源的敏感度较低。 第四章 目标体系规划与

7、发展规模第一部分 目标体系规划第十一条 目标体系的层次 目标体系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无期限目标;第二层次为长期目标(至2025年);第三层次为近期目标(至2010年)。每一层次包括四项内容:资源与环境保护、游客管理、社区管理与多方合作、组织效率。 第十二条 无期限目标 1资源与环境保护目标 (1) 黄山风景名胜区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及其环境得到充分有效的保存、恢复、维持。 (2) 黄山风景名胜区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及其环境的基础数据得到监测和科学研究;黄山风景名胜区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及其环境的保护或利用的决策都建立在充分的科学研究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 2 游客管理目标 (1)在资源保护

8、的前提下,游客对黄山风景名胜区提供的设施、服务和游憩机会的安全性、可获得性、可到达性、多样性和质量感到满意。 (2)游客与公众了解并欣赏黄山风景名胜区为当代和子孙后代提供的资源;同时理解和接受相应的资源保护工作。 3 社区管理与多方合作 (1)通过各种形式的社区合作计划,黄山风景名胜区及缓冲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得到保护。 (2)黄山风景名胜区及缓冲区内的社区能从资源保护的合作中公平地得到利益。 (3)通过与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增加公众获得教育、游憩及参与规划决策事务的机会。 (4)通过合约与法规,规范黄山风景名胜区内的经营活动。4组织和管理效率目标 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通过使用当时最先进的管理实

9、践、系统和技术,提高组织和管理效率。 第十三条 资源与环境保护长期目标 1资源保护 (1) 地质地貌资源:到2025年,绝大部分被人为干扰的地质地貌资源恢复自然状态。 (2) 珍稀濒危物种:到2025年,25种珍稀濒危动植物处于科学上可接受的状态。科学上可接受的状态是指经过长期监测确定,在无人类干扰情况下,该物种种群规模和种群数量处于稳定状态。 (3) 本地特有物种(动物和植物):到2025年,15种本地特有物种处于科学上可接受的状态。科学上可接受的状态是指经过长期监测确定,在无人类干扰情况下,该物种种群规模和种群数量处于稳定状态。 (4) 自然光景:到2025年,整个风景名胜区的自然光景得到

10、尽可能的改善。 (5) 自然气味:到2025年,整个风景名胜区的自然气味得到尽可能的维持。 (6) 视觉景观:到2025年,绝大部分受干扰的视觉景观得到显著改善。 (7) 摩崖石刻:到2025年,95%的摩崖石刻处于良好的保护状态。 (8) 历史建筑物、构筑物、遗迹:到2025年,95%的历史建筑物、构筑物、遗迹得到妥善保护,或恢复,或显著改善,或保持不受干扰的状态。 (9) 博物馆收藏:到2025年,博物馆收藏状况达到相关的国家一级标准。2环境保护 (1) 环境空气质量:到2025年,全部区域达到或维持环境空气质量国家一级标准。 (2) 水环境质量:到2025年,无干扰水域和源头水水质达到山

11、岳型风景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类区标准,其它水域水质达到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的B类标准或以上。 (3) 声环境质量:到2025年,整个风景名胜区的声环境质量优于或维持国家一类标准。3资源监测与科学研究 (1) 自然资源普查:到2025年,自然资源基础数据得到持续完善。 (2) 文化资源普查:到2025年,文化资源基础数据得到持续完善。 (3) 预警指示物:到2025年,生态系统状况的预警指示物得到持续完善。第十四条 游客管理长期目标 1 游客满意度 (1) 到2025年,满意的使用设施、享受服务、游览景点和感受体验的黄山风景名胜区游客不少于总数的95%。 (2) 到

12、2025年,黄山风景名胜区的游客投诉率不超过每10,000人1起。2 游客安全感(1) 到2025年,黄山风景名胜区内,非身体健康原因的游客事故发生率不超过每两年一起。3 游客解说教育(1) 到2025年,对黄山风景名胜区教育解说活动感到满意的游客不少于总数的90 %。 (2) 到2025年,接受黄山风景名胜区解说教育活动的游客不少于总数的85 %。第十五条 社区管理与多方合作长期目标1通过各种形式的社区合作计划,黄山风景名胜区及缓冲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得到保护。 2黄山风景名胜区及缓冲区内的社区能从资源保护的合作中公平地得到利益。 3通过与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增加公众获得教育、游憩及参与规划决策

13、事务的机会。 4通过合约与法规,规范黄山风景名胜区内的经营活动。第十六条 组织效率长期目标 1人员组成多样性:到2025年,黄山风景名胜区人员在来源比例、熟练程度比例等方面呈现合理的组成多样性。 2工作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到2025年,绝大多数黄山风景名胜区工作人员得到相应的培训。 3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到2025年,绝大多数黄山风景名胜区工作人员的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4工作人员的安全:到2025年,工作人员的事故率保持现状或降低。(近期规划目标参见第十七章)第二部分 容量与发展规模第十七条 瞬时游客容量 黄山风景名胜区规划瞬时游客容量Cp1在1.5万人次2.2万人次之间

14、。 第十八条 全区游客容量 黄山风景名胜区在2025年瞬时游客容量为0.99万人/次,日游客容量为1.2万人次/日,年游客容量为257.6万人次/年。 第十九条 市场游客规模预测 根据市场游客规模预测,胜区游客总数已经超过年游客容量257.6万人次/年,因此取年游客容量值257.6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237.5万人次,国际游客20.1万人次。 第二十条 规划总人口规模 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人口规模包括三部分:游客、服务管理人员和常住居民。2025年规划平均日游客规模为 1.2万人次,服务人员规模为778人,常住居民为1.2万人。2025年规划总人口规模为2.5万人。第五章 战略规划黄山风景名胜区总

15、体规划编制与实施采取以下七项战略:科学管理战略、资源整体保护战略、游客管理战略、统筹社区发展战略、区域统筹战略、伙伴合作战略、文化资源保护与挖掘战略。第六章 规划结构与用地布局第二十一条 用地布局结构 黄山风景名胜区用地布局总体可分为五部分:东部(海拔1500米以下区域)、西部(海拔1500米以下区域)、南部(海拔1500米以下区域)、北部(海拔1500米以下区域)和中部(海拔1500米以上区域)。将土地利用程度按四个层级分为:利用程度高、利用程度较高、利用程度一般、利用程度较低,总体来说,东部和西部利用程度较低,南部、北部利用程度较高或一般,中部利用程度一般。见图6-1用地布局结构图。 图6-1 用地布局结构图第二十二条 资源保护结构 1黄山风景名胜区在区域中的资源保护结构 从较大尺度的生态学角度上看,黄山风景名胜区与区外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均为生态状况良好的斑块,外围缓冲区以及周围环境是生态基底。在外围缓冲区的适当位置,尤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