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系统复习语文大题精做9 论述类文本阅读(三)(学生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34331100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系统复习语文大题精做9 论述类文本阅读(三)(学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0届高考系统复习语文大题精做9 论述类文本阅读(三)(学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系统复习语文大题精做9 论述类文本阅读(三)(学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系统复习语文大题精做9 论述类文本阅读(三)(学生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谈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可回避的就是官僚政治。官僚制化的国家管理肇始于君主专制时代,在资本主义时代分工更加精细、功能更加强大。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发展来看,现代理性官僚制的建立,初衷是建立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和高度理性的行政管理体系。1922年,马克斯韦伯提出“理想型官僚体制”,强调专业分工、层级体制、依法行政、非人性化、量才用人、职业永久化等特征,认为在资本主义政党竞争政治的条件下,保证行政管理的无矛盾性的效率要求和平等、公正、不看人办事的自由市场规则,官僚制的行政管理是危害最小的。抛弃传统政治中的权力习俗化、人格化、神圣化要素,代之以法理权力下技术官僚的标

2、准化流程,将政治行政化、合理化、形式化。官僚制作为一种行政和生产管理的组织形式,也在中外各国被广泛采用。现代理性官僚制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科学、法治和理性精神,是一种社会进步,不能简单等同于官僚主义。但这种组织形式下,官僚主义的某些倾向确实得到了加强。一是官僚阶层固化加剧。官僚集团越来越成为独立的食禄阶层,官僚机构成为和实在的国家并列的虚假的国家,结果是经济和政治的决策权掌握在一小群精英手中,正如马克思所说,“在官僚界内部,唯灵论变成了粗劣的唯物主义,变成了例行公事、成规、成见和传统的机械论的唯物主义。就单个的官僚来说,国家的目的变成了他的个人目的,变成了他升官发财、飞黄腾达的手

3、段”。二是政治的权端抽象化。从管理学角度、科层制泛指以授权分层、集权统一、命令服从等为特征的当代组织形态。这种组织形态带来行为与结果的分离、政治与行政的分离、选举与施政的分离。政治不是人对人的负责,而是对某种抽象原则负责,结果就是无人负责,走向抽象和空洞,形式大于内容、抽象高于具体、原则胜于实际,以更加理性化、合法化、精致化的方式脱离现实和民众生活.三是政府公共服务质量下降。理性官僚制多注重获取公共权力的“输入”维度,即决策是否符合程序和法治,而相对忽视政治体系的“输出”维度,也就是如何提高政府质量,提供有价值的公共服务,政务官与事务官分离,政务官越来越务虚,而事务官越来越冷漠。这就带来政府从

4、本应承担的责任中退却,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朝野倾轧,缺乏共识,办事效率低下,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造成的消极后果。在这个意义上,文化要素寄生在科层化的制度体系中,制度体系则成为文化的载体。1976年,法国政治家佩雷菲特在官僚主义的弊害一书中列举了充斥政治系统的官僚主义症状,将其命名为“法兰西病”。比如:以等级制度磨灭人的责任感:越是滥用职权,越避免用个人名义,连办事窗口都不敢张贴工作人员名字,仿佛滥的是权力而不是个人;用记录、报告、研究、报表、鉴定总结造成全面掌握情况的假象,只统计教字而放弃活生的现实;不该做的事尽量做,该做的事偏不做;分配补助变成例行公事,既无益又浪费,等等。这从一个侧面折射

5、出理性官僚制的隐患和弊端。(摘编自林水从文化心理结构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君主专制时代人们就开始采用官僚制管理国家,但那时的官僚制分工不细,功能也不够强大。B马克斯韦伯倡导“理想型官僚体制”,他认为该体制对行政管理的公平原则和效率要求损害最小。C官僚阶层固化,导致国家决策权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他们很容易假借国家的名义达到个人目的。D科层制这种组织形式体现着科学、法治和理性精神,有其进步性,但也会让政治走向抽象与空洞。【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

6、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生拉硬套、任意拔高等等。A项,“在君主专制时代那时的官僚制分工不细,功能也不够强大”错误,原文是官僚制在“资本主义时代分工更加精细、功能更加强大”,不能说君主专制时代就不精细、不强大。故选A。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探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产生的缘由为目的,介绍了现代理性官僚制的历史及特点。B文章辨析了官僚主义与现代理性官僚制之间的区别,但论证的重心在于它们之间的联系。C文章着眼于现代理性官僚制造成的后果,详细论证了它对官

7、僚主义三个方面的强化作用。D文章通过引用的方式列举了官僚主义的一些典型症状,指出了理性官僚制的隐患和弊端。【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解答这类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文章辨析了官僚主义与现代理性官僚制之间的区别”错误,文章并未辨析官僚主义与现代理性官僚制之间的区别。故选B。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代理性官僚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所以中国和其他国家广泛采用它作为行政和生产管理的组织形式。B在马克思看来,官僚主

8、义者信奉的不过是机械论的唯物主义,与唯灵论比较起来显得非常粗劣,应该抛弃。C过分注重决策是否符合程序和法治,忽视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质量,是形式主义、官僚主文造成的消极后果。D工作人员只有将记录、报告、研究,报表、鉴定总结等材料和鲜活具体的现实相结合,才能全面掌握情况,【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A项,“现代理性官僚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所以”错误,因果关系不成立,且原文“有历史必然性”不等于是“历史必然选择”。B项

9、,“与唯灵论比较起来显得非常粗劣,应该抛弃”错误,原文没有将机械论的唯物主义与唯灵论进行比较。C项,“过分注重决策是否符合程序和法治,忽视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质量”错误,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产生的原因,而非后果。故选D。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在成都市中心的天府广场上,伫立着12根描述巴蜀历史的文化柱,其中一根文化柱上刻有四个大字文宗在蜀。人杰地灵的天府之国,孕育了无数的文学巨匠和宗师。从汉代“文章冠天下”的四大家:司马相如、王褒、严君平、扬雄,到唐代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再到宋朝的千古第一文人苏轼,以及近代的作家郭沫若、巴金等,“巴蜀自古出文宗”的传承可谓是千古流芳。巴蜀有句俗话,“李

10、冰治水,文翁化蜀”。说的是李冰治水,为蜀地成为“天府之国”提供了物质保障,而文翁兴学,则为蜀中教育的繁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先秦两汉时期的巴蜀之地已形成独特文明和文化,然而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正统文化标准来看,早期的巴蜀因道险且阻,难免给人一种“蜀地僻陋,非齐鲁诸儒风声教化之所被”的感觉。为了改变巴蜀地区文化落后的现状,西汉时期,时任蜀郡太守的文翁,在成都创办了官学“文翁石室”,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地方政府开办的公立学校。文翁不仅面向全郡招收子弟学习,为学生免除徭役赋税,还挑选郡县吏中“开敏有材者”亲自教授,并派遣学生前往长安学习。官学的建立大大改变了蜀地的文化状况,一时间蜀中求学蔚然成风,

11、巴蜀之地一度出现“学徒鳞萃,蜀学比于齐鲁”的盛况,更涌现出了诸如司马相如、扬雄这样的辞赋大家。受其影响,官学这一办学模式被推广于天下郡国,大大推动了全国教育的发展。蜀学之兴,由此开始。自汉代以来,蜀学教育的兴盛就未曾中断。即使是在唐宋之交的社会大动乱时期,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后蜀也拥有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以继续发展教育。宋代,由于社会相对安定,经济持续繁荣,加上重视文教的时代风气,学校教育堪称发达。绍兴七年(1137年),文翁礼殿改为大成殿,当时的皇帝高宗御书“大成之殿”四字匾额以赐府学。两宋以文治国,文彦博、宋祁、范成大等名臣先后镇蜀兴办文教。成都府学吸引了来自各地的学者,“石室之学,通养六十

12、州之士”,成都府学不仅承担起培养整个四川地区人才的重任,也为全国文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与此同时,诞生于唐代、作为官方藏书和修书之处的书院也逐渐演化为教学机构,其教学功能不断被强化。明清时期,成都各地书院依旧蓬勃发展,在教化人民、培养“良士”“名臣”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力推动了四川文化事业的繁荣。鸦片战争后,中国内忧外患日益严重,有识之士提出废科举、办新学的主张。清末,几乎所有书院都改为新式学堂,由此拉开了蜀地教育走向近代化的序幕。(摘编自成都博物馆2019年8月原来这才是“西蜀自古出文宗”的秘密!)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成都人杰地灵,孕育了无数千

13、古流芳的文学巨匠和宗师,享有“文宗在蜀”的美誉。B李冰兴建水利工程,为蜀地成为沃野千里的富庶之地提供了物质基础。C由于巴蜀之地有着道阻且险的地理特点,在唐宋之交的社会动乱时期这里的教育发展还是相对稳定的。D明清时期,已经逐渐演化为教学机构的成都各地书院为四川的教育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后以时间为序论述蜀学教育的发展,旨在证明发达的蜀学教育是“文宗在蜀”的主要原因。B文本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列举“文彦博”“宋祁”“范成大”等名臣,论证“两宋以文治国”的论点。C文本开头引用天府广场文化柱上的刻字内容,扣题的同时引出

14、下文对巴蜀教育的相关论述。D文本结尾仍以时间为序,从成都各地的书院功能的转化,再次证明蜀地的教育与文化在持续发展着。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汉时期巴蜀地区的教育、文化得到繁荣发展,众多求学的人聚集于此,人数一度远超齐鲁地区。B“文翁石室”是中国第一所官方开办的学校,文翁向全郡招收子弟并亲自教授,以致蜀中求学之风盛行。C蜀地官学得到了一些朝代当政者的重视,汉代统治者曾向全国推广这一办学模式,宋高宗还曾经为文翁礼殿亲自书写牌匾。D“文翁石室”被称为“官学”,是从行政区划的角度来说的;“府学”则是从创办者的身份言之。这两个概念所指相同都是说教学机构。二、阅读下面的文字,

15、完成下面小题。缪篆先生演绎老庄之学,其对“大”字,于老子古微一书中有极准确的解说:“于人中加一画,特称曰大。一画,阳也。人而以一画盖之,则为抱阳;一画而以人盖之,则为负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而人所肩荷者,独一阴一阳之谓道也。处其厚实曰大丈夫,不失赤子之心曰大人。”于是,我们知道这“大”字,原来是先民造字之时的象形标志,包含着人的生命状态负阴抱阳的大道理在。在此,“一画”于“人”的关系是双重的,“负阴”与“抱阳”同时体现在这“一画”之中。近数十年来,美术史界对石涛画语录中之“一画”论,众说纷纭,然以缪篆之说验之,恐怕都是皮相之论,不切要领。我们更进一步知道了,原来“大丈夫”云者,不仅是孟子所谓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英烈贤哲;而以老聃之见,则是能负阴而抱阳、与天地精神相往还的“真人”。当一个人能保持着这种天地间本真心性的时候,则被称为“大人”。我们平日称“父母亲大人”时,其实是包含着这种对天地好生之德的礼赞。那么,天地之大美,这儿的“大”,所指也非止其体积之横无际涯。固然碧海苍天、崇山大川、雪霰云霓、日月星辰都是大美所在,而寸草片叶、滴水露珠、纤毫发丝、吉光片羽,也都是大美所在。文艺界对“大作”一词不免有些奢侈,够得上“大作”的,其实不会很多。因为对“大作”的内涵理解上的差异,某些艺人最大的误区在于对体积和篇幅的沉醉和痴迷。于是,文艺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