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三语文【名校、地市联考】精选仿真模拟卷-06(全解全析)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34329970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7.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三语文【名校、地市联考】精选仿真模拟卷-06(全解全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年高三语文【名校、地市联考】精选仿真模拟卷-06(全解全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高三语文【名校、地市联考】精选仿真模拟卷-06(全解全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三语文【名校、地市联考】精选仿真模拟卷-06(全解全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卷06-2020年高三语文【名校、地市联考】精选仿真模拟卷高三语文全解全析1来源:Z*xx*k.Com23457101112K1417网1819BD,AADCCADBD来源:学_科_网DBXK1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B项,“现代美学不再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错误,原文第段只是说古典美学的主要审美对象是大自然、乡村,没有指岀现代美学是否存在大自然这个审美对象,所以不存在现代美学“不再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的说法

2、。故选B。2D来源:学科网ZXXK【解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发展前景”不是文章重点论述的内容。结合“都市化进程给中国美学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都市化进程给中国美学带来的影响推动了都市美学的理论研究”“都市美学的主要理论任务有二”等句子可知,文章重点论述的是都市美学的现实意义。故选D。3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

3、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B项,“当代都市美学的审美对象的审美价值远不如它们高雅、健康 和具有创造力”推断错误,原文第2段有“古典美学的主要审美对象是大自然与乡村,中国古代的田园诗是这方面最典范的创造; 现代美学的主要审美对象是反思、批判工业化及其对古典精神世界的异化”,文章论述两者之间的审美对象有不同,而没有评价价值的高低;C项,“由于因而”错误,强加因果,原文在第4段“都市美学的一些 审美活动与都市人日益膨胀的感性欲望和物质消费冲动互相纠缠在一起,并在当下经常成为古典美学和现 代美学审判乃至辱骂的对象”,可见二者为并列关系;D项,“只要就”逻辑关系错误,原文第四段是“只有

4、才”的必要条件。故选A。4A来源:学科网ZXXK【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时既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等,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内容与原文的差别。注意选项删、改、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A项,“目前美国的实力位居世界首位,无人能敌”于文无据,材料一第三段“美国是最早登上月球的国家,美国人阿姆斯特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的登月计划就是阿波罗计划,是美国从1961年到1972年从事的一系列载人登月飞行任务。阿波罗计划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可知,原文只交代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踏上过

5、月球,但目前美国登月实力如何,文中并没有交代。故选A。5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能力。关于文章的内容注意找到选项对应的语段进行比对,发现其中的细微差别,看手法概括是否得当、分析是否合理、人物是否错位、时间地点是否颠倒等。D项,“由此可见月球是最重要的太空探测星球”错误,依据材料一第一段“2000年中国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可知,由“中国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以月球探测为主”推不出“月球是最重要的太空探测星球”的结论。故选D。6可以在月球上进行科学考察和科学实验,为人类认识并开发月球做准备。可以促使人类为探索月球进行发明创造

6、,衍生技术创新。可以拓展人们对地球和人类自身的认知,改变人们的思维。(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概括人类登上月球的意义”,考生应回归材料,逐一筛选原文的意义、作用等,并整合为条分缕析的要点。本题题干要求“结合材料,概括人类登上月球的意义”,它是针对整个文本而言的,文本由三则材料组成,作答时要对三则材料的内容进行梳理,抓住每则材料的侧重点和关键语句,从人类登上月球对人类自身、对月球等的意义的角度进行概括。如材料一第二段“娥四号完成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第三段“实现再次登月,对月表展开科学考察”,可概括出要点;依据材料二第二段“并从其他世界带回

7、信息,拓展了人类的视野”,材料三第一段“除了掀起太空竞赛和宇宙探索热潮之外,还衍生出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技术创新”,可概括出要点;依据材料二第六段“进入太空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并了解地球”,材料三第二段在“人类太空飞行的重要意义并不总是通过物质发明来衡量,也应该通过它如何改变我们的思维来评估”,可概括出要点。7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C项,“作者看到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之后的喜悦心情”

8、错。结合文本内容“我们大院没拆的时候,我回大院,看到那些花格木窗早都没有了,都换成了大玻璃窗。但是,每扇窗户旁边的铁钩子和支架都还在”“是那个逝去年代的夏日留下的一点儿记忆的痕迹”分析可知,“却像是沧桑的时光老人,不动声色地垂挂在那里”这一句是对旧物,即残存的“每扇窗户旁边的铁钩子和支架”的细节特写,以此来表达作者对岁月流逝的莫名惆怅,这是一种怀旧的情绪。故选C。8第一处引竹枝词,是为了说明“糊冷布”即安纱窗之俗由来已久;第二处引竹枝词,是为了说明有钱人家(富贵人家)安玻璃窗也由来已久,自嘲当初的自鸣得意。两处引用竹枝词,都扣合题意,通过相关知识的补充介绍,开阔读者视野,增强散文的可读性;同时

9、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文章典雅而富有诗意。(每点3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学作品引用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明确散文引用的常见作用。如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引用诗句,可以使文章语言凝练,言简意明,形象鲜明,增强表现力。如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结合“过去有竹枝词道:绿槐荫院柳绵空,官宅民宅约略同,尽揭疏棂糊冷布,更围高屋搭凉棚。各家的窗户上安上新纱帘,即竹枝词里说的糊

10、冷布。那时候,我们管它叫豆包儿布,很便宜”分析可知,第一处引竹枝词,是为了说明“糊冷布”即安纱窗之俗由来已久;结合“后读清人杨静亭的竹枝词人家早在清朝就已换上玻璃窗了,坐井观天的我还以为换上巴掌大的玻璃窗,就是跟上时代了呢”分析可知,是为了说明有钱人家(富贵人家)安玻璃窗也由来已久,自嘲当初的自鸣得意。两处引用诗句内容,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开阔读者视野,使文章典雅而富有诗意。9不能删除。理由:从篇章结构看,结尾一段写的是“如今,大院早已拆干净了”之后花格窗再也见不到的现状,与上文“我们大院没拆的时候”花格木窗为玻璃窗替代的情况相呼应,形成时序的递进,呈现了花格窗消失的无奈现实。删除后,文章结尾显

11、得仓促。从情感内涵看,从上文花格木窗的“早都没有了”到“再也见不到了”,反复咏叹,增强了怀旧的怅惘意味,抒发了作者对时代发展进程中古典情致日渐消亡的叹惋之情。删除后,缺少一唱三叹,余音袅袅的韵味。(言之成理即可得6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文章结尾一段能否删除?为什么?”,需要明确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原因,可以从文章结构、情感、主旨等角度分析。本题,建议观点为不能删去。结合“我们大院没拆的时候,我回大院,看到那些花格木窗早都没有了,都换成了大玻璃窗。但是,每扇窗户旁边的铁钩子和支架都还在”“是那个逝去年代的夏

12、日留下的一点儿记忆的痕迹”分析,从结构方面分析,结尾“如今,大院早已拆干净了,老北京那种花格窗再也见不到了”与前面大院没拆的时候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结合“我们大院没拆的时候,我回大院,看到那些花格木窗早都没有了”“是那个逝去年代的夏日留下的一点儿记忆的痕迹”“老北京那种花格窗再也见不到了”等分析,抓住“早就没有了”“记忆的痕迹”“再也见不到了”等内容,反复咏叹,增强了怀旧的怅惘意味,表达作者对岁月流逝的莫名惆怅,这是一种怀旧的情绪。删除后,缺少一唱三叹,余音袅袅的韵味。10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

13、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根据前文内容可知,因为邵捷春得当的部署,军民固守城池,所以贼兵离去,蜀王为其上疏表功,所以“贼去”“蜀王疏其功”应断开,排除A、D两项;另外,我们需要理清人物、事件及主要行为,命令捷春监军,借同总兵击贼是两个完整行为,应将“偕”字断后,排除B项;再联系前文“命令捷春监军”可知,“仍监军”主语应还是捷春,所以此处断开。句意:贼兵离去后,蜀王上书奏报他的功劳。正好这时王维章被罢官,傅宗龙接任其职位,朝延命令邵捷春担任监军,偕同总兵罗尚文一起攻打贼兵。第二年,邵捷春被提升为右参政,仍然负责监军。故选C。11A【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

14、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经考核被贬黜者一律不复任用”错。根据原文内容“久之,起四川副使”可知,邵捷春后来又被起用为四川副使。“大计”,官吏每三年一次的考绩。明、清两代考核外官的制度叫大计,每三年举行一次。故选A。12D【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最终全军覆没”错。结

15、合原文内容“献忠突净壁,遂陷大昌。良玉、令两军皆覆”分析可知,张献忠突袭净壁,占领了大昌。秦良玉、张令的两支部队都覆没了。故选D。13(1)十月初一,杨嗣昌在襄阳誓师,发公文命令四川大军接受他节制调度。(2)哭着送行的士人百姓堵满道路,船只无法开动。蜀王替(他)上书求救,(朝廷)没有听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朔”,阴历月初的一天;“杨嗣昌誓师襄阳”,杨嗣昌誓师(于)襄阳(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檄”,用

16、檄文晓谕,发布公文;“受”,接受;“节度”,节制调度,部署,在前面需要加上代词“他”。(2)“士民哭送者”(定语后置句);“载”,满、充满;“得”,能够;“为”,介词,替,后面补充代词“他”;“疏”,上奏疏;“听”,被听取;“不听”,前面加上主语“朝廷”,被动句。【参考译文】邵捷春,字肇复,万历四十七年考中进士。崇祯二年,邵捷春出任四川右参政,负责把守川南,期间他招安、平定了高、杨二氏的叛乱。后来升任浙江按察使。在考核官员时,因故被贬官。过了很久,他被起用担任四川副使,在崇祯十年秋天抵达成都。当时陕西的贼寇已经攻入四川,巡抚王维章、总兵候良柱率领全部川兵在北面抵抗贼兵,成都城中只有屯田的士兵和蜀王府的护卫军,人心惶惶,邵捷春打开城门接纳躲避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