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容量性休克(1)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34327939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PPTX 页数:60 大小:339.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血容量性休克(1)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低血容量性休克(1)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低血容量性休克(1)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低血容量性休克(1)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低血容量性休克(1)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低血容量性休克(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血容量性休克(1)(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液体复苏过程中的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 产后出血 postpartumhemorrhage PPH 我国孕产妇死亡首因 发病率2 3 定义 胎儿娩出后 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 剖宫产时超过1000ml 通过称重法 容积法和面积法客观而准确的计算产后2h 24h出血量 估计失血量的方法 称重法 失血量 ml 胎儿娩出后接血敷料湿重 g 接血前敷料干重 g 1 05 血液比重g ml 容积法 用产后接血容器收集血液后 放入量杯测量失血量 面积法 可按接血纱布血湿面积粗略估计失血量 产后出血 迅速失血 20 总血量 迅速失血超过全身总血量的20 时 即出现休克 低血容量性休克 二 低血容量性休克

2、hypovolemicshock 定义 各种原因引起的循环容量丢失而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与心排血量减少 组织灌注不足 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 病因 常因大出血或体液丢失 或液体积存于第三间隙 导致有效循环量降低引起 休克早期代偿机制 总结 收缩压的下降表明血容量丢失至少达到30 40 且机体处于失代偿状态 超过50 的血容量丢失可以使患者陷入濒死状态 如未及时抢救可致死亡 查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立即抽血查Hb RBC压积 Plt和凝血功能交叉配血和血块收缩实验另抽两支试管 其中1用于交叉配血 另一支于产房行简单的血块收缩实验以观察及快速确定凝血机制是否健全 补充血容量查找病因 并对因止

3、血 三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处理 如何补充血容量 重要手段 大量输注悬浮RBC 大量补充晶体液和胶体液 建立静脉通路 输血 输液 休克严重患者 吸氧 两路或三路输液 肘正中静脉 锁骨下静脉 颈外静脉穿刺 或行静脉切开的方法 加压输液 迅速输血 输血及输液量要根据情况 量出为入 并注意中心静脉压的监测 0 9 Nacl 林格溶液1000ml 催产素20 40u VD250 500ml h 无任何心血管症 2L h 有输血指症酌情输注悬浮RBC 补充血容量具体方法 积极处理产后失血性休克 充分恢复患者血容量为何临床上 越输血越出血 的例子比比皆是呢 产后出血 低血容量性休克 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

4、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又是如何发展来的呢 四 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 发病机制 四 一 发病机制 既往理论 既往理论 致命三联征 出血恶性循环 致死三联征 出血恶性循环 1 低体温 皮肤温度降低 色泽变化是体表灌注情况的标志 而大量输血一般为库存血 且采用加压快速输血法 受血者体温可降低3 4 大量非血性复苏液 如晶体液 胶体液等 是造成低体温的主要原因 失血量 15 大量输血 低体温的危害 低体温 深部温度 35 血小板功能和凝血因子活性 非凝血因子缺乏性凝血障碍 低体温 凝血紊乱加重 最显著的效应是延长凝血级联酶反应 凝血障碍性出血 并伴有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溶解和功能失调 国外有研究显示 33 低

5、体温 凝血因子浓度低于正常的50 血小板表面凝血酶原的生成减少25 血小板粘附性下降33 2 酸中毒 组织细胞缺氧 线粒体功能 应激状态 氧化磷酸化 ATP合成 乳酸 丙酮酸 细胞酸中毒 机体酸中毒 能量代谢障碍 氧释放量低 RBC内2 3 DPG含量低 大量输注库存血 2 酸中毒 大量非血性复苏液体 酸中毒 持续的低血压和低灌注 组织缺氧 酸中毒 酸中毒的危害 酸中毒直接降低内 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凝血因子活性 并限制血小板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需在PH 7 2时才能显现出 3 凝血功能紊乱 凝血因子消耗 出血本身造成血小板及凝血因子 如FV FVIII FIX 流失 止血消耗 凝血因子趋附作用使其

6、向出血部位聚集 凝血因子失代偿 总含量下降 凝血因子补充不足 单纯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 忽视凝血功能检测 忽视凝血因子补充 凝血因子补充不足 血小板在输血48h后大幅减少 临床输血白细胞滤网的应用 补充的血小板几乎为0 失血性休克时机体代偿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 后括约肌相对开放 毛细血管内静水压降低 组织间液回流 血容量部分代偿 血液稀释 凝血因子浓度下降 医源性凝血病 输血 大量非血性复苏液 晶体液 胶体液 输注 低体温 酸中毒或者血液稀释 大量输注库存血 库存血RBC中凝血因子 血小板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不断被破坏 大量输注库存血可能导致凝血因子活性降低 临床上大量输血多采用加压输血法 快速

7、输入未加温的 冷血 使得受血者体温下降 低体温导致血小板功能和凝血因子活性降低 且严重影响凝血酶活性 从而影响凝血功能 如何定义 大量输血 综上所述 凝血功能障碍的原因可考虑为单纯大量输注红细胞所导致的稀释性凝血因子缺乏和血小板减少 四 二 发病机制 最新进展 1 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定义 大量失血患者微血管出血的主要原因通常是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丢失及功能异常或低体温 因而并非DIC 故称之为类DIC 差异 临床观察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血液并未处于高凝状态 也未造成DIC及皮肤淤血现象 与DIC治疗也有本质的差异 2 活化蛋白C 蛋白C途径 机体抗凝系统的重要组织部分 低血容量性休克过程中组织

8、灌注不足导致蛋白C的激活和系统抗凝 2 活化蛋白C 3 内皮功能障碍 Endothelialdysfunction 定义 以血管舒张功能降低 促炎症和促血栓形成为特点的内皮异常表现 由内皮收缩因子与舒张因子之间 抗凝血与促凝血因子之间和炎症相关因子之间的平衡失调所致 影响 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糖萼可能具有抗凝作用 比如诱导血栓调节蛋白中的硫酸软骨素糖胺聚糖切割凝血因子Va和凝血因子VIIIa的不同连接位点 导致凝血因子失活 或肝素增强抗凝血酶III的作用来抑制凝血酶活性 导致有效凝血因子含量减少 4 纤溶亢进 大多数ATC患者都有纤溶蛋白溶解现象 少数患者还会发生严重纤溶亢进 这与严重创伤 休

9、克和高死亡率有关 存在纤溶亢进的患者较未发生纤溶亢进的患者输血率和死亡率均高 5 血小板功能障碍 血小板计数是创伤患者输血需求及预后的关键决定性因素 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 新鲜冰冻血浆及晶体胶体液都可能导致稀释性血小板减少症 创伤早期血小板激活会释放大量具有生物活性的循环微粒 MPs 而MPs含有促凝血因子的受体并表达促凝介质 所以血小板功能障碍会使促凝反应减少 导致凝血障碍 国外研究发现低体温性血小板功能障碍是由血小板粘附所致 并非是止血不足所致 输库存血后体内血小板的止血活性会降低 据估计30 60 的血小板可能会丢失 5 血小板功能障碍 新发现 6 氧化修饰作用 凝血因子失活 内源性抗凝剂

10、 独立相关 凝血因子的失活与内源性抗凝剂的抑制作用是独立相关的 6 氧化修饰作用 影响因素 影响止血 据报道其他凝血蛋白如PAI 1 蛋白C 血栓调节蛋白易受氧化调控 休克后 活性氧引发纤维蛋白某结构改变 破坏纤维蛋白网 降低凝血块的牢固性 从而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新进展 6 氧化修饰作用 四 三 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的预防 预防 发病机制 四 三 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的预防 1 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产前预防 通过系统围产保健 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人群进行一般转诊和紧急转诊 防止产后出血的发生 并做好抢救措施 产时预防 消除孕妇分娩时的紧张情绪 密切观察产程进展 防止产程延长 正确处理第二 第

11、三产程 尽早使用缩宫素 产后预防 主要高危因素有子宫收缩乏力 前置胎盘 胎盘因素 粘连 植入 残留 产道损伤 胎次 剖宫产及与新生儿早接触 早吸吮 产前预防 产前检查必须做到 加强孕期保健 开展孕期卫生宣传 预防妊高征 发现营养不良 贫血者予纠正治疗 凡有出血倾向孕妇 在预产期前两周查血色素 血小板 出凝血时间等 必要时给口服维生素C加维生素K或补血剂等 产前预防 做好产前检查产后出血的预防 应贯穿孕产期全过程 这是预防产后出血最重要的措施 2 抢救低血容量性休克 何为快速补充 快速即滴速调至可接受的最快速度 一般为80 100滴 min 2 抢救低血容量性休克 注意 忌救治过程中过分强调早期

12、红细胞的输注 记红细胞输注与否应综合各项临床指征 血制品按比例输注可降低大出血的死亡率 但其输注比例尚未严格统一 3 积极预防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 对于所有怀疑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立即抽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PT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 纤维蛋白酶原和血小板计数 科学检测血小板计数 纤维蛋白原水平 实验室检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如何科学检测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由于消耗性下降以及应激状态下脾 肝 骨髓的释放作用 从出血量简单估计血液中血小板数量的变化是很不可靠的 科学可靠的方法是多次检查血小板计数以指导血小板的输注 大量输血时动态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和电解质变化情况 以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13、 无凝血功能障碍的成人输血超过1200ml即可出现凝血功能改变 单纯悬浮红细胞输注 2000ml即需要高度警惕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 3 积极预防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 临床操作中为了避免检测结果延迟患者当时凝血状况 与患者临床状况相关性差的缺陷 可采用 预设的血液制品输注方法 3 积极预防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 何为预设性血液制品输注方法 即 通过对患者创伤早期提供足量的凝血因子 减少晶体液的使用量和及时申请 准备和提供血液制品 以求减轻和治疗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 低体温的预防 对输入的血液或者是非血性复苏液进行适当的加热 温度以32 左右为宜 如输注库血时 先于常温下放置10 20min 输

14、注新鲜冰冻血浆则在35 37 的温水中融化 符文后再进行输注 增加被褥 提高室内温度对患者进行充分保暖也是有效的 3 积极预防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 积极处理酸中毒 酸中毒得不到纠正 休克将无法逆转 大量输血时要动态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和电解质变化情况 以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一旦发生及时予以碳酸氢钠对症处理纠正酸中毒 3 积极预防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 凝血功能紊乱的预防 对出血量大 根据患者病情输注富血小板血浆 FFP 冷沉淀等 输血及输液量要根据情况 量出为入 并注意中心静脉压的监测 3 积极预防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 4 防止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关键是找准早期凝血功能紊乱的时点 早期诊断和治疗 以纠正凝血功能障碍控制出血 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缩短凝血功能障碍的时间以及减少随后出现的过度出血 仍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以进一步改进复苏策略 提高患者生存率 改善预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