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剂制剂工艺质量风险评估报告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4325683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片剂制剂工艺质量风险评估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片剂制剂工艺质量风险评估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片剂制剂工艺质量风险评估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片剂制剂工艺质量风险评估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片剂制剂工艺质量风险评估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片剂制剂工艺质量风险评估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片剂制剂工艺质量风险评估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编号:STP-FX-008-00题目:片剂制剂工艺质量风险评估报告共10页第 1 页制定人:制定日期:审核人:审核日期:批准人:批准日期:颁发部门:质量部生效日期:分发部门: 各部门、各车间变更记载:原编号: 批准日期: 执行日期:变更原因及目的:1 目的建立片剂制剂工艺质量风险评估,确认工艺参数、操作对产品质量的影响。2 适用范围片剂各品种的制剂各生产工序。3 责任相关人员各负其责4 内容4.1 风险评估小组组成4.2 概述4.2.1 本风险评估将按照片剂工艺流程展开评估: 配料 制粒 整粒 压片 包衣 包装 配料的目的是按工艺要求将药物的各个有效成分与粘合剂、崩

2、解剂等辅料经过处理后混合在一起,使其达到基本均匀、性状相对一致,便于后工序的生产,保证产品的质量;制粒是将物料由粉末状改变为颗粒状的过程,制得颗粒需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压性,同时须具有一定的密度;整粒是将颗粒和工艺处方中剩余的物料经过处理后混合在一起,使其达到粒度均匀、含量均匀、性状一致,便于后工序的生产,保证产品的质量;压片是将颗粒压制成片剂,目的是赋予药物一定的形状和对药物进行分剂量,也是便于后工序的生产,保证产品的质量;包衣是在素片的外面包上一层衣,主要目的是使药物便于储存,保证药物性质稳定,保证产品质量;包装的目的是使成品便于分发、应用和贮藏,保证产品在有效期内的质量。整个生产流程对产

3、品质量都很关键,所以需对工艺各个流程进行工艺质量风险评估,经评估便于有潜在风险的工艺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保证产品质量。4.2.2 依据SMP-QA-048-00采用失败模式对固体制剂各工序可能的风险进行定量分析评估。4.2.2.1 将风险的等级用定量的方式来描述:风险严重性(S)评估表 等级严重性描述分值极高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或工艺和质量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或可跟踪性;可导致产品不能使用或对病患产生危害,违背或偏离GMP的基本原则;此风险有极高程度的影响5较高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或工艺和质量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或可跟踪性,可导致产品被召回或退回;此风险有较高程度的影响4中等影响到产品质量或工艺和

4、质量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或可跟踪性,可导致资源的浪费;此风险有中等程度的影响3较低没有直接影响,但仍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或工艺和质量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或可跟踪性;此风险有较低程度的影响2无无影响1 风险发生可能性(P)评估表 风险可发现性(D)评估表等级发生可能性描述分值等级可发现性描述分值高频繁地发生;有增加的趋势,或可以肯定会在大范围发生5不可能不能被发现或被检出5中等反复发生,几乎每个月都发生一次4很低很难被发现或被检出4低每年最多发生6次3低被发现或被检出是可能较低3很低每年最多发生2次2可能可能被发现或被检出2不可能低于每年1次,或不可能发生1很可能容易被发现或被检出1RPN(定量分

5、级值)=SPD。当RPN值为16时,风险等级定为低;16RPN值26时,风险等级定为中;RPN值26时,风险等级定为高,需要增加措施来降低风险级别。4.3 各工序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分析4.3.1 配料关键工艺过程可能的失败模式可能的失败影响严重程度S可能的原因发生几率P现在的控制手段发现的可能性DRPN值1.准备过程投料物料错误产品报废51.操作粗心大意;2.货位卡错误;3.标签错误11. 操作工培训上岗2. 操作工备料检查,且双人复核,生产过程中监控检查3. QA监督准产,生产过程不定时检查。15投料数量错误需返工补料5复称不认真11. 操作工培训上岗2. 操作工备料检查,且双人称

6、量复核并记录3. QA监督准产。4. 生产结束物料平衡控制152.物料处理物料未粉碎成细粉物料分散不均匀、粉碎细度不够包衣时易粘片导致外观不合格51.使用筛网规格不对2.筛网安装不到位1按生产品种配料标准操作规程要求操作并双人复核210主药过筛目数与工艺要求不符物料分散不均匀致使含量不均匀(主要部分粒度不一难以均匀分散,即使后工序加强混合也难以均匀)5操作粗心大意用错筛网1按生产品种配料标准操作规程要求操作并双人复核15量少主药混合稀释与工艺要求不符即使后工序加强混合也难以充分均匀5操作粗心大意1按生产品种配料标准操作规程要求操作并双人复核15结论:RPN值均为16,风险等级均为低,表明现在的

7、风险控制手段能够保证生产出符合质量的混合料。4.3.2 制粒4.3.2.1 湿法制粒关键工艺过程可能的失败模式可能的失败影响严重程度S可能的原因发生几率P现在的控制手段发现的可能性DRPN值1.准备过程投料物料错误产品报废51.操作粗心大意;2.货位卡错误;3.标签错误11.操作工培训上岗2.操作工备料检查,且双人复核,生产过程中监控检查3.QA监督准产,生产过程不定时检查。15投料数量错误需返工补料5复称不认真11.操作工培训上岗2.操作工备料检查,且双人称量复核并记录3.QA监督准产。4.生产结束物料平衡控制152. 物料分机分小批次后各机物料重量不相等整批颗粒不均匀31.分小批次计算错误

8、2.分机称量错误1按湿法制粒标准操作规程要求分机并双人复核133.制粒制粒过干或过湿收率低;可见损耗大51.预合时间过长或过短2.没料量加入过多1按生产品种湿法制粒标准操作规程操作,控制好时间、料量,制粒过程密切关注物料情况,及时调整参数。210颗粒细粉多影响后工序压片生产31.制粒筛目选择错误2.软材未达工艺要求3加料量过多1按生产品种摇摆式制粒机标准操作规程操作,控制好筛目数、加料进度、加料量等,制粒过程密切关注物料情况,及时调整参数13结论:RPN值均为16,风险等级均为低,表明现在的风险控制手段能够保证生产出符合质量的沸腾颗粒。4.3.3 整粒关键工艺过程可能的失败模式可能的失败影响严

9、重程度S可能的原因发生几率P现在的控制手段发现的可能性DRPN1.准备过程投料物料错误产品报废51.操作粗心大意;2.货位卡错误;3.标签错误11.操作工培训上岗2.操作工备料检查,且双人复核,生产过程中监控检查3.QA监督准产,生产过程不定时检查。15投料数量错误需返工补料5复称不认真11.操作工培训上岗2.操作工备料检查,且双人称量复核并记录3.QA监督准产。4.生产结束物料平衡控制152.物料处理崩解剂加入量不均匀影响产品最终质量4稀释操作不到位1按生产品种整粒标准操作规程要求操作并双人复核28物料未粉碎成细粉物料分散不均匀、冰片细度不够包衣时易粘片51. 筛网目数与工艺要求不符2.筛网

10、安装不到位1按生产品种整粒标准操作规程要求安装工艺要求目数的筛网,并双人复核。210颗粒中有粗颗粒影响后工序压片重量差异31.颗粒过筛筛网目数与工艺要求不符2.筛网安装不到位1按生产品种整粒标准操作规程要求安装工艺要求目数的筛网,并双人复核。133.混合混合时间不够物料不均匀5设置混合时间与工艺要求不符1按生产品种整粒标准操作规程要求设置时间并双人复核210结论:RPN值均为16,风险等级均为低,表明现在的风险控制手段能够保证生产出符合质量的片粒。4.3.4 压片关键工艺过程可能的失败模式可能的失败影响严重程度S可能的原因发生几率P现在的控制手段发现的可能性DRPN1.准备过程投料物料错误产品

11、成分错误需返工或报废51.操作粗心大意;2.货位卡错误;3.标签错误11.上岗前培训2.按生产前准备阶段操作规程、生产过程管理规程、生产过程复核管理规定做好双人复核15片的弧度或直径不对产品外观改变5冲模规格与工艺要求不符1按生产该品种压片标准操作规程要求装合适规格的冲模,并按片剂生产过程质量监控规程监控检查片芯外观152.生产过程片芯质量检查片芯重量差异超出范围每片含量改变51.参数不合适2.踢片出错3. 监控不及时21.按生产该品种压片标准操作规程要求调好片重,并按片剂生产过程质量监控规程监控片重;2. 压片标准操作规程要求调整参数后需称片重复核110硬度或脆碎度不符合要求包衣易掉粉、产生

12、碎片或断片41参数不合适2.监控不及时1按压片标准操作规程和片剂生产过程质量监控规程要求监控片芯硬度、脆碎度 ,及时调整参数。14崩解超限影响溶出51.压力过大2.片重超重11.调整参数2.按压片标准操作规程和片剂生产过程质量监控规程要求监控片重15断片、崩边、裂片外观不合格、重量差异不合格41.冲模磨损或安装不好2.踢片装置安装不好3.压力不合适21.设备安装后要认真检查。2.按压片标准操作规程和片剂生产过程质量监控规程要求加强监控18粘冲片残缺31.设备异常2.冲模磨损严重1按生产前准备阶段操作规程要求开机前做好设备检查13结论:RPN值均为16,风险等级均为低,表明现在的风险控制手段能够

13、保证生产出符合质量的片芯。4.3.5 包衣关键工艺过程可能的失败模式可能的失败影响严重程度S可能的原因发生几率P现在的控制手段发现的可能性DRPN1.准备过程投料数量错误包衣粉用量改变4物料复称不认真11.上岗前培训2.按生产前准备阶段操作规程、生产过程复核管理规定做好双人复核 142.包衣配液操作包衣液泡沫多影响包衣操作31.配液加粉方式不合理2.搅拌速度过快1按薄膜包衣液配制标准操作规程操作、根据配液量调整搅拌速度13包衣粉溶解不好影响包衣效果3配液加粉方式不合理、搅拌时间不够、搅拌速度过慢1按薄膜包衣液配制标准操作规程操作、根据配液量调整搅拌速度133.包衣包衣片粘片外观不合格31.喷液量太大2.片床温度低3.喷枪雾化不好4.喷枪堵塞5.转速太慢6.片芯硬度不够21.按薄膜包衣标准操作规程和生产该品种薄膜包衣标准操作规程要求操作控制好喷量、温度等参数,并在线监控外观质量,及时调整参数;2.提高片芯质量。16包衣片掉粉外观不合格31.转速太快2.喷量太小3.片床温度过高4.片芯硬度不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