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324068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年级 班级 姓名 考号北京临川学校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卷注: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1、 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共50分)1、 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候驾五、卿驾四、大夫驾三、士二、庶:人一。”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西周推行宗法等级关系 西周推行嫡长子制 西周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西周有着严格的礼乐定制A B. C. D. 2、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百姓一年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都要用于缴纳国家的各种!赋税,这一比例远高于当时东方六国,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秦国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 机构 B. 秦国 的苛政导致了自身的落后 C. 东方六国普遍奉

2、行儒家仁政思想 D. 东方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及秦国3. 梁启超曾说:“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最能引起文中“汉朝革命”的举措是 A实行中外朝制度 B. 实行察举制 C. 分封同姓王 D. 推行刺史制46世纪以前和10世纪以后的政治体制和官僚形态存在着重大区别。南北朝以前,贵族集团对政治具有强大影响,而北宋时期,各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都是由官僚而非贵族负责运转。这一转变根本上是为了A提高行政效率 B加强君主专制 C削弱贵族集团 D强化官僚

3、政治5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是罗马法A蕴含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精神 B直接奠定了资本主义的法治基础C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D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6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于1912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小说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刻画格里高尔这个人物。小说用许多笔墨描写了变形后格里高尔悲哀凄苦的内心世界,格里高尔善良、忠厚、富有责任感,他渴望被人理解和接受。只是

4、这种愿望最终被彻底的绝望所代替,弥漫在人物心头的是无边的孤独、冷漠与悲凉。由此可见,作品创作风格属于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D现实主义7北宋理学家“二程”说:“天下之物,皆可以照理。有物必有则,一物统有一理。”这表明“理”是 A超时空的,完满的精神实体 B世界万物的总根源C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则 D封建伦理道德之总称8宋人苏轼在谈绘画艺术时说:观察事物要“空静”,创作要“忘我”。这反映出苏轼的绘画创作主要受到A佛、道思想的影响 B市民阶层壮大的影响C新儒学反专制思想的影响 D文化专制强化的影响9有人把近代以来中国思想受外来思想影响的过程分为五个时期,其中一个时期是“西方文化主导时期”

5、。这个时期应该是 A18401860年 B18601894年 C18951920年 D19211927年10公民大会是全体雅典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出席参加的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十将军委员会、陪审法庭、执政官统统隶属于它,对它负责。公民大会的决议是最后的裁断,具有最高的权威。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主权在民 B直接民主 C民主监督 D依法执政11美国过去是建立规章制度最有代表性的国家,而在20世纪70年代初又是取消规章制度最有代表性的国家。美国取消规章制度是为了 A让市场发挥更大效应 B取消政府对经济干预C实行杀富济贫的政策 D完善“福利国家”的制度12据史载,在太平天国建都天

6、京后不久,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就租赋问题向天王洪秀全上了一道奏章并得到天王的同意,不久,太平天国施行了“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此举反映A“照旧交粮纳税”是革命运动的现实需要 B封建地租关系仍是中国社会发展趋势C农民领袖意识到天朝田亩制度的不足 D解决财政问题是当时天国的核心问题13有学者指出:南昌起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武装斗争的开始,还存在着认识与实践上的不足,由于没有解决好这些问题,南昌起义虽然成功了,但在国民党军的反扑之下,胜利果实并没有保存多久。这里的“不足”应指A缺乏建立根据地进行长期斗争的思想 B右倾思想一直在党内占据主导地位C没有创建革命军队和掌握革命领导权 D“左”倾

7、思想严重影响领导者决策14人文主义是西方中世纪晚期以来人们的精神追求。启蒙运动高举理性旗帜,把人文主义发展到新的高度,这时的人文主义的本质含义是A洞察宇宙,探索人生 B追求自由,强调平等C肯定人性,追求幸福 D否定教会,信仰得救1519世纪早期法国思想家傅立叶说:“任何一个劳动者都由于个人利益而与群众处于斗争状态,对群众不怀好意。医生希望自己的同胞患寒热病,律师则希望每个家庭都发生诉讼;在文明制度的经济体系中,每一个人都这样处在蓄意与群众斗争的状态中。”这种现象表明A社会转型中人们精神的扭曲 B经济危机中社会秩序的混乱C工业革命加剧人们私利观念 D资本家对剩余价值无限追求161799年雾月政变

8、后,在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下建立起以波拿巴为第一执政的临时执政政府,昭示了从民主共和制向军事独裁制的转变。这一转变A彻底否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B标志封建专制王朝的复辟C一定程度违背自由平等人权原则 D预示着法国大革命的失败17.中国古代的姓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最早的一批姓氏包括姬、姜、赢、姒、妊、坛、婧、 姚等。这些姓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血缘关系最初按母系确定C.政治上分封制的实施 D.受西周宗法制的影响18.中国古代史学家多以封建制和郡县制来划分中国历史发展阶段。顾炎武希望“有圣人起,寓封 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这反映了顾炎武A.呼唤圣人有浓厚

9、的人治色彩 B.以地方自治反对君主专制C.探索治国之道具有复古倾向 D.借封建宗法精神实现治世19.戴维赫尔德在民主的模式中称,雅典的公民“凡不归派、不竞争而中立者,法律予以严厉惩罚,并去其公民权”。材料说明了A.公民不具备实际权利 B.城邦鼓励派别竞争C.法律不保护公民权利 D.民主限制个人自由20. “法国人对巴黎公社也有自豪感,因为那个时代愚蠢的第二帝国和愚蠢的对普鲁士的战争,与巴黎市民的挺身而出形成鲜明对比。今天巴黎公社社员墙边的鲜花,不是中国人、不是古巴 人、不是朝鲜人放的,是法国人放的。”法国人如此看巴黎公社是基于其A.推翻了第二帝国的统治 B.革命精神C.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10、D.民族精神21清代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A专制皇权的自我约束 B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C汉代谏官制度实用规范 D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 22“士人”是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西周、春秋时代,“士”在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的最低层;士大夫的称谓是战国中叶才流行开来的,是指士人与官僚的合二为一;明清之际“士人从商,商人入仕”,是社会结构变动的一大特色。下列关于中国士人阶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礼贤下士”

11、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治国搭建了政治舞台B明清之际的“士人从商”反映抑商政策转变,等级观念淡化 C面对鸦片战争失败,当时开明士大夫阶层发动了“自强”运动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反映了士人阶层的自我修养和社会责任意识23“身在长沙乡下的王闿运,是个名气足够大但本钱还不够的名士。革命到来之际,他很镇定,安静地待在家里。看见报上报道武昌起义的事,只是淡淡地记上一笔。接下来,他会嘲笑一下摄政王载沣的手足无措,“乱了枪法”。当门人向他报告湖南的革命时,他对于可能的动乱,无可奈何,觉得也可能会大乱将至,但却丝毫不做防备,一副不死不降不走的架势”这段材料最能说明A时人看待辛亥革命的心态 B革命带来的

12、社会动荡C革命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D士绅阶层反对辛亥革命24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政策没有完全放开的情况下,广东有一个说法:遇到绿灯往前走,看到黄灯赶紧走,碰上红灯绕着走。然而在1992年,广东人仍然担心来自北京的黄灯和红灯,他们亟想看到绿灯信号。1992年广东看到的第一个绿灯信号是A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中共中央、国务院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D“计划与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25“(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饰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

13、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这一分析试图A说明启蒙运动为法国革命奠定思想基础B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的原因C强调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D肯定法国大革命对社会的成功改造 年级 班级 姓名 考号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26. 材料 谭嗣同认为:“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亦岂可因君而累及民哉?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臣也者,助办民事者也。赋税之取于民,所以为办民事之资也。如此而事扰不办,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像痛斤暴君那样,他痛斤为暴君服务的纲常名教:“三纲之摄人,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