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

上传人:粗**** 文档编号:134320170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0.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年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年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年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年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生活化 问题的提出课题概念的界定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内容研究目标课题研究过程 一 问题的提出 小学新的 课程标准 已不独立设置 应用题 单元教学 取消对应用题人为分类 而是分 学段目标中将 解决问题 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 及 情感与态度 并列 分学段提出了具 体的要求 实现解决问题目标的基本课程渠道之一是应用题的教学改革 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 也是数学应用的归宿 任何数学概念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它 的原型 只要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世界 我们就能发现 到处都是数学 然而 时至今日 我 们这届学生使用的还是浙教版的老教材 教材中随处可见的仍然是 修一条水渠 加工一 批零件 等严

2、重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的 经典 应用题 学生既不知所学的数学 从何而来 更不知将 走向何处 他们每天只是在反复的 类化 训练中习得机械的解题技能 而一旦面对 真实的 源于生活的问题情境 他们往往束手无策 更别说通过数学学习来促进他们 初步学 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 解答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进而形成勇于探索 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了 基于以上认识 我们提出 应用题教学 生活化 的研究 试图通过将 现行教材中枯燥 脱离学生实际的应用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 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 数学问题 以此来沟通 数学与现实生活 的联系 激发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 并让他们在研 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

3、解 学习和发展数学 从而增强应用题的应用味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提高应用题教学的效果 二 课题概念的界定 数学教学生活化 是指将现行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 活实际 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 把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学生更 可能的接近生活 接近自然 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形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 生数学地思考周边事物和问题的应用能力 运筹优化意识和创新精神 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 力 并积极主动地将学到的数学的思想 知识技能和方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能够分析 解 释并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感受到数学的趣

4、味和作用 体 验到数学的魅力 三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 陶行知 生活教育 理论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 在生活里找教育 为生活而教育 的观念相当明确 他的 社 会即学校 学说 更是告诉我们 教育的材料 教育的方法 教育的工具 教育的环境 都可以 大大增加 这与我们解决当前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过时陈旧 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 不切合学 生思想认识 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是很有启发的 教育源于生活 适应生 活的需要 因而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 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 2 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 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 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 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 系 获得

5、直接经验 主动地进行学习 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 行学习 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 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 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 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3 拟解决的问题 解决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内容封闭 脱离学生生活 教学方式单一 忽视学生学习需要的 状况 建立一种开放的 与生活相结合的 生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唤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 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4 弗赖登塔尔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 的数学教育理论 弗赖登塔尔主张 现

6、实的数学 主张 数学源于现实 寓于现实 用于现实 5 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 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的教育 素质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研究内容 1 应用题内容生活化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 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所以我们选 择教学内容应该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 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现实性生活化 亲 切的内容 我们在处理教材时 既要尊重教材 要明确教材内容中的知识要素 又要挖掘教材 内容中的生活素材 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生活情境有机的切入点 使枯燥的数学 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 2 应用题表述多样化 传统教学的应

7、用题的例题呈现 一般是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 改变准备题的条件或问题 出示课本例题 例题的教学基本上遵循了这样一条呈现方式 读题审题 分析题里的数量 关系 列式解答 说解题思路 这种呈现方式单一而封闭 那么 我们在应用题教学中要 注意追求呈现方式的多样性 如改过去应用题 纯文字化 的表述模式 有机地将表格 漫画 情境图 数据单等引进应用题教学 3 应用题教学 开放化 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 可以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 调查物品价钱 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情况等等 引入应用题的教 学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 通过探究

8、让学生学会思 考 自主感悟 自主获取知识 并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探索 敢于争辩 教师进行适时 适当 地点拨 归纳 让学生在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中 经历观察 实验 猜想 推理 证明等活动 发现知识的特征和与其他知识的关系 再现知识的获取过程 再小组合作 交流 达到过程教 学的目标 应用题开放式教学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仅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 动性 而且能更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启迪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五 研究目标 一 总体目标 本课题试图通过 生活一数学一生活 的实践过程 将现行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 应用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 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

9、把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 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 理解 掌握数学思想 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 力 生活能力协同发展 培养学生能数学地分析 解释 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应用能力及运筹 优化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 具体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研究 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和用数字 符号 图形描 述现实生活的过程 在经历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理解和掌 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形成初步的数感 符号感 空间感和统计感 2 思维能力目标 通过研究 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 积极思考 教学设计要充分 展示学生思维过程 通过观察 实验

10、 归纳 类比等方法 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 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 再现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等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研究 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 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使学生自觉形成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并能积极主 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锻炼克服 困难的意志 建立自信心 形成实事求是的处事态度 培养交流合作的能力和 独立质疑的习惯 4 应用能力目标 通过研究 让学生成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明智使用者 学会在实践生活中 数学地提出问题 用数学的思想 知识技能和

11、方法 分析 解释并解决一些简 单的现实问题 六 课题研究过程 一 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课题的研究过程中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 辅以访谈法 比较法 经验总结法 通过进行课 堂教学设计 实践 反思 研讨 再设计 实践 反思 研讨等反复探索 对小学 数学应用题 生活化 教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 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 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 新一轮课改为我们提供了机遇 本课题 是紧密结合课改而提出的 平时 课题组以学习有关小学数学应用题 生活化 教学的相关案例 为重点 采用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办法 根据研究课题每月摘录一篇理论文章 撰写一篇学习 心得 2 我们着重对现有老教材进行全面的研究

12、 发现存在很多不符合学生实际的应用题形式 搜集其中不符合学生学习的应用题例题和练习 并进行分类 整理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 思维 学习的特点 着重在教学中把握时机 去诱发 强化和稳住学 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热情 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实物或事例进行直观教学 以达 到顺利过渡应用题教学的目的 3 阶段性研究成果展示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 强调研究过程的 回头看 即加强课题研究的阶段性过关 找到成 功的地方 也发现存在的不足 以便不断的改善自己的研究过程 1 阶段性成果交流汇报 每个学期我们有三次交流汇报活动 活动的形式是结合学校 每两周开展一次的 课题组长会议 以及 教学沙龙 活动 活动的内容是

13、参与课题的教师交流研 究指导心得 探讨存在的不足以及获得的经验 展望课题今后的研究方向 交流各自的研究成 果等 2 实验各个阶段的理论小结 每学期进行期中和期末的理论小结 针对研究中出现的 问题和获得的经验上升的一定的理论层次加以阐述 3 结合县教育局的下乡支教活动组织实验教师上课题研讨课 上学期由我执教的 三 步计算应用题 和课题组柳素华老师在桐乡执教的 分数应用题 以及何秀华老师执教的 平 均数应用题 均受到的同行的好评 以及江滨教育集团每学期一次的集团相约教研活动开展以 新课程背景下的解决问题与计算教学的有效整合为主题的研讨活动 多篇论文 案例在县市获 奖 其中何秀华老师的论文 关注学生

14、发展 设计生活作业 获省教育学会一等奖 吴文俊老 师的论文 扎实开展实践活动 有效促进校本教研 获市二等奖 论文 解决问题式应用题教 学初探 获县一等奖 案例 重组现行教材 让数学生活化 获县一等奖 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 分析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撰写课题实施方案 明确任 务 落实目标 第二阶段 本阶段是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 探索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研 究 深入课堂进行教学实践 边实践边研究修改 交流 讨论 及时总结经验 第三阶段 整理 分析各种过程材料 总结研究成果 撰写论文 完成课题的研 究报告 经验推广和辐射 二 进行应用题内容生活化的研究 1 现有教材的搜集和整理 新课

15、标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其实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老师 要找准每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 切合点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体验应 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与快乐 但在现有的教材中 存在很多不符合学生实际的应用题形 式 因此在进行研究之前 我们着重对教材进行全面的研究 搜集其中不符合学生学习的应用 题例题和练习 并进行分类 整理 1 对完全脱离现实生活的类型进行删除 经过对五至六年级数学教材的筛选和研究 发现脱离现实 要删除的内容较少 更多的是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

16、特征对应用题的内容进行改编和重组 2 学生一知半解的题目进行解释和转换叙述形式 对于学生的一知半解的题目 教师能解释清楚当然很好 但有些内容是经解释后学生仍无 法理解的果断地进行转换 改变其内容 3 增加一些学生日常常见的应用性的题目 生活材料能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 产生亲切感 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 问题 这有利于学生体验到学习应用题不仅仅表现为列式解答 而要更多的关注社会 对生活 现象提出数学问题 成为有数学头脑的人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关注社会 关注学生的生活 才能提出 提供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 引导学生去观察 去解释 去解答 这些在实际生活中 随处可见的应用题 不仅教师可以积累直接提供给学生 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发 现 去思索 并用在课堂上提供给同学思考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 改编应用题题材 使内容生活化 老教材中的某些应用题 由于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缺乏生活味 应用味 学生既无相关的 生活经验或模型可参照 更无法透彻地把握这类问题的结构 这给我们学生学习带来困难 用 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来取代教材的例题 或由教师改编 或由教师引导学生自行改编 会使他们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