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mucilaginosus

上传人:x**** 文档编号:134317657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mucilaginosus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mucilaginosus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mucilaginosus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mucilaginosus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mucilaginosus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mucilaginosu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mucilaginosus(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生物学实验LabworkonMicrobiology 实验指导老师 涂璇 实验三细菌的芽孢 荚膜染色法 芽孢和荚膜是某些细菌的特殊结构 芽孢是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在菌体内形成的一个圆形的休眠体 它对不良环境具有很强的抗性 荚膜是包裹在细胞壁外的一层疏松 胶黏的物质 其成分通常是多糖 3 1芽孢染色法 实验目的 掌握细菌的芽孢染色法 实验原理 细菌的芽孢具有厚而致密的壁 透性低 不易着色 若用一般染色法只能使菌体着色而芽孢不着色 除了用着色力强的染料外 还需要加热 以促使芽孢着色 再使菌体脱色 而芽孢上的染料则难以渗出 故仍保留原有的颜色 然后用对比强的染料对菌体进行复染 使菌体和芽孢呈现出

2、不同的颜色 因而更能明显地衬托出芽孢 便于观察 实验材料 菌种 巨大芽孢杆菌试剂 5 孔雀绿染色液 0 5 沙黄染色液器具 小试管 烧杯 滴管 洗瓶仪器 显微镜其他 载玻片 接种环 擦镜纸 镊子 香柏油 二甲苯 实验步骤 改良的Schaeffer和Fulton氏染色法 制备菌液 加1 2滴自来水于小试管中 用接种环从斜面上挑取2 3环的菌苔于试管中并充分打匀 制成浓稠的菌液 加染色液 加5 孔雀绿染色液2 3滴于小试管中 用接种环搅拌使染色液与菌液充分混合 加热 将此试管浸于沸水浴 烧杯 中 加热15 20分钟 涂片 用接种环从试管底部挑取数环菌液于洁净的玻片上 并涂成薄膜 固定 将玻片通过微

3、火3次 脱色 用水洗 直至流出的水中无孔雀绿颜色为止 复染 加沙黄染色液 染2 3min后 倾去染色液 不用水洗 直接用吸水纸吸干 镜检 油镜观察 记录观察结果 注意事项 控制菌龄用改良法是 应先用接种环充分搅拌 然后再挑取菌液 否则菌体沉于管底 涂片时菌体太少 思考题 在芽孢染色涂片上为什么有时会出现大量游离的芽孢 芽孢的染色原理是什么 用一般染色法是否能观察到芽孢 3 2荚膜染色法 目的 掌握细菌的荚膜染色法原理 由于荚膜与染料的亲和力弱 不易着色 通常采用负染色法 即设法使菌体和背景着色而荚膜不着色 因而荚膜在菌体周围呈一透明圈 由于荚膜含水量在90 以上 故染色时一般不加热固定 以免荚膜皱缩变形 实验材料1菌种 胶质芽孢杆菌 Bacillusmucilaginosus 2试剂 绘图墨水 用滤纸过滤后储藏备用 3器皿 载玻片 盖玻片4仪器 显微镜5其他 擦镜纸 吸水纸 香柏油 二甲苯 方法和步骤 湿墨水法 制菌液 现加一滴墨水于洁净的玻片中央 再挑少量菌体与其充分混匀 加盖玻片 放一清洁盖玻片于混合液上 然后在盖玻片上放一张滤纸 向下轻压 吸收多余的菌液 镜检 用低倍镜或高倍镜观察记录结果 注意事项 加盖玻片时不可有气泡 否则影响观察思考题 组成荚膜的成分是什么 涂片是否可用加热固定 为什么 结束请注意实验台面清洁 请值日生留下来打扫卫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