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317394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昌平临川育人学校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临川学校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8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I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2、。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完

3、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

4、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儒家比较接近“完善主义”,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也有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他说人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就意味着匮乏,你缺什么往往就对什么有欲望,而匮乏意味着痛苦。所以,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欲望满足以后,人是不是就快乐了呢?非也。欲望满足以后是无聊。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幸福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仅仅从满足身体的、物质的欲望层面来理解的话,幸福确实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来看幸

5、福,这个观点就不成立了。比如你非常爱读书,你渴望去读那些好书,你知道一些好书在等着你读,那个时候你会痛苦吗?你不会。读完了以后你会无聊吗?不会。你感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你会因此快乐。这就进一步说明,我们谈幸福问题,一定要超越纯粹欲望的层面,要从价值观角度去谈。 (摘编自周国平幸福的哲学)1下列有关“幸福”的表述,不符台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有人说,幸福好像是很主观的个人感觉。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对幸福的认识也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B按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幸福是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各种事情其实都是获得幸福的手殷。C亚当新密、约翰穆勒一派认为幸福是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

6、烦恼,而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D西方“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人们在满足自身灵魂、精神的需求后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近代以来,英国哲学家休谟等人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你若只追求一时的、跟前的快乐,最终你得到的也许是更大的痛苦。B伊壁鸠鲁认为,物质欲望的满足不能使人快乐,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C叔本华认为人生充满着痛苦和无聊,人受欲望支配,欲望没满足的时候是痛苦的,而满足以后则无聊,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D在幸福这个问题上之所以众说纷纭,是因为每个人看重的不同。我们若仅从满足

7、身体和物质欲望的层面理解就不会有幸福感。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西方“快乐主义”认为,身体健康、灵魂安宁让人们惑到很快乐很幸福,人们应该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快乐,并理智地去寻求快乐和幸福。B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庄子认为与天地精神往来快乐无限。C中国的儒家思想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这种思想和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康德等人强调的精神满足比较接近。D人们渴望得到幸福,但是想获得真正的幸福,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脱纯粹物质欲望的支配,丰富精神的世界,寻求心灵的满足。二、古代诗

8、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9、,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

10、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泛:在水中漂浮,漂行 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倚:循、依 C.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盘绕 D.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曾:曾经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月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泣孤舟之嫠妇 耳得之而为声C.顺流而东也 抱明月而长终D.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相与枕藉乎舟中6. 下列语句全都表现客

11、人面对赤壁之景“悲伤”的一项是()(3分) 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A. B. C. D.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写作者夜游赤壁的情景,天光、水色连成一片,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这段文字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B.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一曲洞箫,凄切婉转,隐喻了客人怅惘、失意的胸怀,也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C.“既望”是“既”与“望”两个词的组合,“望”即“望日”

12、,农历十五日,“既望”是过了望日,也就是农历十六日。D.“斗牛”是古代星宿的名称,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把星空分为二十八星宿,在北方玄武中,有“斗宿”“牛宿”,文中“斗牛之间”谓天空。8. 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早发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9.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

13、要分析。(5分)10.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短歌行中“ , 。”被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化用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千古名句。(2)游褒禅山记中表明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悔的句子是:“ , 。”(3)诗经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是: , 。(4)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中运用比喻手法表现自己对田园生活的的向往的句子是:“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竹排嫂刘心武这是山东莱阳的一个镇

14、子,一个很大的院子里,住着来自福建的老板,他经营竹排生意。他进料加工所制的竹排,不是在水上运行的那种筏子,而是用于建筑工地,铺放在脚手架上,供建筑工人踩踏的承重物。福建人为什么跑到山东做这样的生意?莱阳哪有竹子,竹子要从南方进货,他为什么不就在福建经营?镇子里的人们,很少有人对此寻根究底,反正自改革开放以来,人员流动,离乡谋生,已是常态,镇子附近村里的男人,就多有到城市里当建筑工人的,留守的媳妇们,则有不少到福建老板这里来打工,造竹排。竹排的原料,一是竹子,大货车运来竹子,卸下,先要破开,再截成一定的长度,然后在截成的竹板上打孔;再就是比校细的钢筋,用来将打好眼的竹板串起;固定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能套住钢筋头的扳子,将露出竹排两边的钢筋头掰弯,箍定竹排,另一种是钢筋段两端有螺纹,然后将螺母旋进去箍紧。这是并不轻松的体力活儿,本应都由男子汉来干,但是如今镇子附近村里,留守的男子多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