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月月考试题二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34317236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市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月月考试题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泰安市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月月考试题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省泰安市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月月考试题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省泰安市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月月考试题二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省泰安市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月月考试题二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泰安市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月月考试题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泰安市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月月考试题二(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泰安市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二)总分:100 分时间:90 分钟2019 年 10 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 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 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分封制A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D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2.有人根据甲骨文中“犁”字的形象,推断商代已有牛耕,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2、近年 己出土了商代晚期的铜犁(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墓),由此可以推知A铁犁牛耕始于商代B文献史料真实可信C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为农具 D文献史料与考古发现相互佐证3.下表是中国部分时期县的数目变化统计表,据此可知时期数目(个)时期数目(个)时期数目(个)秦朝约 1000唐朝约 15001911 年1381A县制有利于社会变革B县制是小农经济的基础C县是基本的行政区域D县制有职责明确的优点4.在汉代儒者看来,春秋战国以来的社会政治变迁严重破坏了三代以来延续已久的“天 命有德”的政权合法性理论,汉武帝继承了儒家“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的理念,确立 了基本的礼制。这种“礼制”A突出天命的神圣性和绝对性B

3、以道德教化来稳定统治秩序C为专制集权提供了理论基础D儒家天命思想学说开始确立5、开皇五年,文帝采纳长孙平建议,劝募当社成员捐助谷物,设置义仓,由当社为首的 人负责管理。开皇十五年和十六年。文帝命令西北诸州的义仓改为州或县管理,劝募的形式也改为按户等定额纳税。这种变化A义仓根本上解决了饥民问题 B客观上加重了农民负担C中央对地方管理的不断加强 D隋朝农业发展农民富足时期规定曹魏屯田制:把流民以军队形式编制起来,分给耕地,用官牛耕种,以收成的 6/10 为地租。西晋占田制:农民可分到不交租的占田和交纳地租(粮食、绢和帛)的课田。北魏均田制:露田种植谷物,不得买卖:桑田种植桑榆枣树,不须交还国家,可

4、出卖一部分。受田的农户需交纳粮食和布帛。6、下表为古代中国实行的几种形式的授田法。据表可知A政府将农民的部分福利制度化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遭到了削弱C政府立法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D授田法打击了贵族和地主的利益7.宋初,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多不守职,至有岁终不按一人,终任而不劾一吏者,上下相蒙,孰视不问”。对此,宋太祖做出规定,凡“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 此规定A防止了地方官员滥用职权B强化了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C遏制了地方官员贪污腐化D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8.分析表中的南宋政府部分收入的对比,可得出(注:经

5、总制钱:宋代杂税经制钱和总制钱的合称)A南宋海外贸易较为发达B江南成为最发达的地区C农业仍为南宋财源基础D南宋官营制度走向衰落9.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化速度加剧,随之而来的则是农村人口向城市 的流动,道光苏州府志卷一记晚明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 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商品经济推动人口流动B聚居是城镇化进程的动因C政府放宽人口迁徙限制D苏州府官员理念开放宽容10.古之四民,士农工商,士为首,商为末。清末新政时期,大量士子从事其他行业,“弃 儒就贾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运动”。导致当时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读书人价值观的改变B个人创业的障碍消

6、除C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D制度变革的进程加快1119 世纪中叶,新名词在中国被不断创生出来,诸如:“商务”“商战”“商业”“招商”“商办”“商局”“商会”“商部”“商学”“商政”“商校”“商法”“商报” 等。这一时期“商+”思维反映出A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受到关注B实业救国思想已经蔚然成风C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否定D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12“所以虽在美、法革命之后,洪(秀全)、杨(秀清)诸人依然不脱以前帝王 思想的旧习,他们只知援用西方基督教的粗迹牢笼愚民,却没有根据西方民主精神来创 建新基。”材料着重揭示太平天国A利用拜上帝教支撑政权B利用“中体西用”思想建立政权C仍未摆脱“华夷之辨”的观念D未

7、认识到革新政体的重要性1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晚清官员出洋学习发端,但常被诬为卖国;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主动派出;20 世纪初,清政府颁布了奖励职官游学游历,发起四次集中派遣行动。这一变化A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为基础B表明清政府与传统社会彻底决裂的态度C与近代民族危机出现和深化同步D反映了清政府近代外交观念的逐渐进步14随着自强运动的推进,中国人越来越认识到,财富是权力的基础一一个国家要强大 就必须富有。新式国防远比传统国防花费大,它必须有更好的交通体系、工业和企业作 支撑。因此,在 18721885 年的第二阶段中,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A依靠商办发展军用工业B意在追求利润缓解经费压力C化

8、解了清政府财政危机D军工产品的市场化趋势明显15厘金是 19 世纪中叶至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国内贸易征税制度之一,厘金中商税完全出自华商而不及外商。厘金制度的推行A解决了清政府财政收入不足问题B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C有利于西方国家占领中国的市场D成为阻碍中国经济近代化的根本因素16.1920 年 5 月,北大学生领袖罗家伦谈到当初拟定的方针,是想把五四后的学生运动走向纳入新青年一派未尽的事业中。燕大的学生领袖瞿世英也宣称五四功绩“不独 在拒签德约,不独是街上添了几次学生的游行”。这表明五四运动A仅仅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B意在推动爱国救亡深入发展C未能影响学生运动的发展D功绩受

9、到文化界人士的否定时间外交活动结果1917 年一战期间,北洋政府声明废除与德、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执行1919 年一战后参加巴黎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等要求失败17.下表为北洋政府开展的一系列旨在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外交活动19211922 年参加华盛顿会议,再次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等要求达成部分目标1924 年中苏签订中苏协定,规定了废除中俄间一切不平等条 约等内容苏联未认真执行1925 年北洋政府向国联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案,开展废约外交失败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北洋政府A开启了近代意义的外交活动B努力通过外交维护国家利益C盲目追随欧美国家外交立场D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181937 年 9

10、月,国民政府成立国际宣传处,对外宣传中国抗战意志及日军暴行,抗战期间先后在美国、英国等国家设立了十二个办事处,邀请外国记者和重要报人来华采访, 编制发行外文刊物 290 多期。这表明国际宣传处A积极对外宣传全民族抗战路线B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C主要目的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D其活动利于改善抗战国际环境19据资料统计,1937 年川陕等西部地区共有工厂 237 家,还包含一些作坊式工厂。到1940 年,西部地区工厂合计达 1354 家,仅重庆就有 429 家。这说明了A西部优越的资源条件有利企业发展B重庆是抗战时期的经济中心C西部的开发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D国民政府为持久抗战作准备20.1942

11、 年 10 月,国民政府就晚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分别开始与美、英两国进行谈判。美、英经过协商,主动提出废除两国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美、英做法意在A维护中国国家主权B激发中国抗日热情C调解国共两党矛盾D促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21.“一五”计划时期苏联援建的工程进入实际施工的共有 150 项:军工企业 44 个,冶金业 20 个,化工业 7 个,机械加工 24 个,能源 52 个,轻工医药 3 个。这些项目的建设A推动了“一边倒”外交方针形成B奠定了中国工业化初步基础C彻底改变了工业布局的不合理性D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体系22.1988 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存在和发展

12、”;1993 年宪法修正案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1999 年宪法修正案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上述宪法修正案的出台A反映新时期以宪法为核心的改革步伐加快B反映宪法是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方针C说明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完善D说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得到了法律保护23公元前 462 年,厄菲阿尔特当选将军之后进行改革,剥夺了贵族会议否定公民大会决议和控制公职人员行动的权力,贵族会议仅保留了对涉及宗教传统方面的案件的司法 权。这次改革A有利于扩大公职人员的权力B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C使公民大会获得了合法地位D剥夺了贵族阶层的政治特权24.古罗马查士

13、丁尼时期的法学总论规定:“具有法定身份者,即男系卑亲属(注: 晚辈亲),无论男女,一律可以按亲等的远近主张在无遗嘱情形下的法定继承权,不得因其不具有姐妹所有的父系血族权利而将其排除在外。”这一规定A强调了宗亲关系高于血亲的原则B体现了自然法的法律精神C保障了妇女婚姻自主权利D反映了法定继承优先于遗嘱继承25.1617 世纪的欧洲,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一些封建地主贵族不愿意看到自己因为收取固定地租日益贫困,而工商业者大发横财,他们开始适应新形势而采取一些措施。 有些人抛弃了过去轻视甚至鄙视工商业的传统观念,开始从事工商业经营。促成这一变 化的主要原因是A资产阶级革命B价格革命C商业革命D圈地运动

14、26.美国具有独特的立国经验,无论是在建立邦联体制还是根据 1787 年宪法建立联邦体制的过程中,立国者在作出某种重大决策时,都把地方利益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这主 要是由于A对欧洲各国立国经验的批判借鉴B启蒙思想在美国得到广泛传播C美国先有州府后有国家的特殊性D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27.工业革命初期,英国工厂中大量使用童工;19 世纪 40 年代,英国国会通过法律限制在工业劳动中使用童工;1881 年规定 5 至 10 岁的儿童必须接受强制教育,之后,儿童不再是劳动力市场中的一员。该现象反映的实质A资本家为榨取利润采取的不同手段B生产技术进步对劳动者的要求更高C英国法律对儿童受教育权利的保护D英国权利法案基本原则的体现28.据历史记载,19211923 年,苏俄(联)多数电影院恢复放映,单是莫斯科一地, 电影院的数量就从 10 家增加到 50 家,看电影成为市民的重要娱乐活动之一。这表明当时苏俄(联)A计划经济取代了新经济政策B经济和社会重新焕发了活力C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D社会主义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时期规定曹魏屯田制:把流民以军队形式编制起来,分给耕地,用官牛耕种,以收成的 6/10 为地租。西晋占田制:农民可分到不交租的占田和交纳地租(粮食、绢和帛)的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