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34317183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0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20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20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20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word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庆市2020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300分)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2答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 笔迹清晰。作图题可选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 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 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2、14 O -16 Na -2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科学家人工合成了蕈状支原体的基因组,并将其植入到与它亲缘关系很近的细菌内,获得了能生长繁殖的全新蕈状支原体。下列关于这种全新蕈状支原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线粒体,故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供能B无染色体,故基因组遗传物质为RNAC催化代谢的酶的形成都经过转录过程D通过有丝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实现繁殖2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通过胞吞进入突触后膜引发其电位变化B钠离子运出神经细胞时载体蛋白催化ATP的水解C激素都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内来调节细胞代谢

3、D葡萄糖进入肌细胞的速率与氧气供应量呈正相关3某二倍体生物体内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有丝分裂时不会发生基因重组B减数分裂时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有丝分裂时没有同源染色体C减数分裂产生子细胞的基因型都不同,有丝分裂产生子细胞的基因型都相同D减数分裂产生子细胞的核DNA数不同,有丝分裂产生子细胞的核DNA数相同4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判断,正确的是A某男性患红绿色盲,其女儿必然患红绿色盲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造成的遗传病C原发性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病,与环境无关D两个21三体综合征患者婚配,后代必然患病5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许多生命活

4、动受到激素的调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去除顶端优势都能促进农作物的产量增加B可用切除法研究植物体某内分泌腺的功能C同种植物激素对不同植物的调节效果相同D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的微量有机物6群落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食物资源、生物的扩散能力、栖息地、种间关系等,因而群落总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中第一营养级种群密度最大B随机分布是群落的水平结构之一C不同群落交界区丰富度可能更大D动物对群落中的植物起破坏作用7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新冠肺炎是2020年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运用化学知识有助于我们提高正确认识、做好科学防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盐水可以破坏蛋白质结构,用盐水

5、漱口可以杀灭新型冠状病毒B棉纱口罩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可以起到较好的阻挡病菌的作用C市售84消毒液可用于家庭消毒,在使用时需要兑入一定比例的水D新冠肺炎相关医疗垃圾有致病危险,应当进行集中填埋处理8关于杂环化合物2,3-二氧杂二环2.2.2-5-辛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氯代物有两种B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C与CH2=CHCOOC3H7互为同分异构体D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9乙烯喷泉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A进行喷泉实验前,收集乙烯的圆底烧瓶需干燥B为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待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C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圆底烧瓶中液面上升、溶液褪色且分层D胶头滴

6、管中的试剂若换为溴水,吸收的乙烯量较少,难以观察到喷泉现象10固体界面上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等科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下图为气流 中的CO2被捕获到固体界面催化加氢合成重要的化工原料甲酸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捕获过程中,N(C2H5)3能够协助二氧化碳到达催化剂表面B在固体界面因反应活化能降低使H2迅速参与反应CCO2催化加氢合成甲酸是原子利用率几乎达100%的反应D标准状况下,22.4L 甲酸(HCOOH)中所含的共价键数目为5NA11pH计是一种利用玻璃电极(如图所示)测量溶液pH的仪器,实验时将玻璃电极(作负极)和另一参照电极一起插入待测溶液中,根据所形成原电池

7、的电压即可得出溶液pH,某pH计的测量电压与待测溶液pH关系为E(V)=0.2+0.059pH。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pH计工作时溶液中的H+向参照电极迁移B负极的电极反应为Ag - e- = Ag+C玻璃膜球泡可由对H+特殊敏感膜构成D常温下若测得0.1 molL1 HA溶液的E=0.318V,则HA为弱酸12R、X、Y、Z为短周期元素,室温下,浓度均为0.01mol/L的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pH与原子半径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原子序数大小:XRZYB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XZCR与Z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呈中性DX和Y可形成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共 价化合物13常温下

8、,向20mL 0.1 molL1 H2S溶液中缓慢加入少量MSO4粉末(已知MS难溶,忽略溶液体积变化),溶液中c(H+)与c(M2+)变化如图所示(坐标未按比例画出),已知:Ka1(H2S)= 1.010-9,Ka2(H2S)= 1.010-1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点溶液中c(H+)约为10-5 molL1Ba、b、c三点中由水电离的c(H+)最大的是c点CKsp(MS)数量级为10-20Dc点溶液中c(H2S)+c(HS-)+c(S2-)=0.1 molL1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

9、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光电效应是十九世纪末人类发现的非常神奇的物理现象之一。关于光电效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用紫光照射某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用黄光照射该金属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 B对于某种金属,只要入射光的强度足够大,就会发生光电效应 C在发生光电效应的前提下,仅增大照射光的强度,饱和光电流一定增大D在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15.如图所示,轻绳绕过固定在轻杆上的光滑定滑轮B,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的A点,另一端悬挂一重物,轻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保持为30, 某同学用手握着轻杆使滑轮缓慢向上运动,在轻绳AB与竖直墙的夹角从3

10、0增大到90的过程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手对轻杆的作用力不断增大B绳子对滑轮的作用力的方向始终沿轻杆斜向下C绳子对滑轮的作用力的大小保持不变 D轻绳的拉力不断增大16.如图所示为一台小型发电机的示意图,单匝线圈逆时针转动。若从中性面开始计时,产生的电动势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已知外接灯泡的电阻恒为18,其余部分电阻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灯泡两端的瞬时电压的表达式B转动过程中穿过线圈的最大磁通量为C小灯泡的功率为1.0W D线圈匀速转动一周的过程中,电流做的功W=0.05J17.2020年5月,我国航天局将组织最后一次北斗卫星发射后,北斗全球系统建设将全面完成。其中北斗三号系统首创了由M

11、EO卫星(中圆地球轨道卫星)、GEO卫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IGSO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三种不同轨道的卫星组网。假设图中A、B、C分别为GEO卫星、IGSO卫星、MEO卫星,其中卫星B、C的轨道共面,它们都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卫星C离地高度为h,地球自转周期为T,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卫星C的线速度小于卫星A的线速度 B卫星B的角速度大于卫星A的角速度C卫星C的周期为 3D卫星B离地高度为 18.在足够大的空间区域内,三条水平直线A1A2、C1C2、D1D2彼此平行,并且A1A2与C1C2间距为d,C1C2与D1D2间距为2d,直线A1A2

12、与C1C2之间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B1,直线C1C2与D1D2之间有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B2,一带负电的粒子P,所带电荷量为q,质量为m,从A1A2上的M点垂直A1A2进入匀强磁场,一段时间后,从D1D2上的N点垂直D1D2离开磁场(N在图中未画出),已知粒子在M点进入时的速度大小为,B2=B1,不计粒子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 N可能在M点的左侧 B. N一定在M点的正上方C. MN之间的水平侧移量为D. 粒子在A1A2、C1C2之间的水平侧移量为19.如图甲所示,A、B是一条竖直电场线上的两点,在A点由静止释放一带正电的小球,小球将沿此电场线从A点向B点运动,其图象如图乙所示,已

13、知小球质量为m,电荷量为q,A、B间高度差为h,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沿电场线由A到B,电势逐渐降低B. 小球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电势能逐渐增大C. A、B两点的电势差D. 该电场为匀强电场,其电场强度大小为20.如图甲所示,正方形金属线框abcd固定在磁场中,磁场方向与导线框所在平面垂直,规定垂直线框平面向里为磁场的正方向,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正方形线框的边长L=0.4m,电阻R=2,则A01s内线框中有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B1s3s内线框ab边受到的安培力大小先减小后增大C1s3s内通过线框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为0.16CD前4s内线

14、框中产生的热量为0.512J21.一质量m1.0 kg的物块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在t0时,对物块施加一恒力F,恒力F大小为25N,方向与水平成370斜向右下方,物块在恒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物块运动过程中还受到水平方向的空气阻力,其大小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物块速度为0时,空气阻力也为零,物块的加速度a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4 B2s到4s内合外力对物块做的功为8. 75JCt3s时物块受到的空气阻力为7.5 ND前4s内合外力对物块做的功为0 乙三、非选择题:共174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29分。22.(6分)“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 的实验可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某次实验中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一条纸带。(1)甲图装置中木板左端适当垫高一点的作用是 。(2)利用图乙纸带处理实验数据时,是通过测量_ 段的距离来计算小车获得的速度(选填“AB”或“BC”)。(3)关于该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次实验时,应将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B.每次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