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张坊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316974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房山区张坊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京市房山区张坊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京市房山区张坊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京市房山区张坊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京市房山区张坊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房山区张坊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房山区张坊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房山区张坊中学2017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基础运用(共23分)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题。2015年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见中外记者时指出:书籍和阅读可以说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用闲暇时间来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精神财富,可以说终身受益。我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人们不仅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而且希望有更丰富的精神生活。而阅读能打开我们每个人的空间,让我们意识到天空的宽广和大地的辽阔。阅读能够不断地唤醒我们的记忆,让那些早已遗忘的往事和体验重新回到我们的身边,并且_。(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横线处应填的词语均正确的

2、一项是(2分)A载体(zi)氛围(fn) 焕然一新 B载体(zi)氛围(fn) 涣然一新C载体(zi)氛围(fn) 涣然一新 D载体(zi)氛围(fn) 焕然一新(2)阅读可以影响人,而坚持阅读,不断地思考才是改变人的关键所在。只有我们每个人坚持阅读,才能不断地增长知识,提升修养。下面与强调“要坚持阅读”这个观点一致的一项是(2分)A“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B“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叶圣陶C“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郭沫若 D“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陈寿2下面语段中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在白公馆、渣滓洞,在英雄受难的地方,人们仿佛还可以看到许云

3、峰在老虎凳上的坚贞不屈;可以听到陈然朗诵我的自白时的_;可以感受到江姐怒斥叛徒时的_。捧起红岩,重读那段满含悲壮而又令人_的历史,真是感慨万千。红岩烈士们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凝聚起一座_的丰碑,用他们的生命铸就了不屈的红岩精神。A气势磅礴 视死如归 心潮澎湃 流芳百世B大义凛然 义正辞严 肃然起敬 永垂不朽C抑扬顿挫 锲而不舍 肃然起敬 流芳百世D大义凛然 慷慨激昂 心潮澎湃 永垂不朽3下列选项中对语病修改有误的一项是(2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河文化激发出更大的活力,呈现出新的载体和形态。由于刘白羽、刘绍棠、王梓夫等人的影响,使通州出现了“运河文学现象”。在通州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文学爱好者,他们

4、有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以运河文化为创作题材和汲取养分的源泉。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通州宋庄逐渐聚集了一批现代画家。他们共同选择了通州大运河畔这块土地,生息创作,不仅深深影响了通州的艺术领域,还带动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这就是著名的“画家村现象”。这些都是运河文化与新的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新产物。A句中的“激发”应该改成“焕发”。B句中应该去掉“使通州出现了运河文学现象”的“使”字。C句中应该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文学爱好者”后面加上一个“群体”。D句中应该把关联词“不仅还”改成“不是而是”。4.你去拜访一位书法前辈,他刚写完一幅作品(如下图)。你想由衷地对这幅作品进行赞美,下面四句话,你认为

5、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A笔画敦厚,沉着稳健。 B丹青妙笔,入木三分。C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D字字珠玉,酣畅淋漓。5我国古代诗歌中不乏报效国家、热爱民族的诗句,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的诗句是“ 可怜白发生!”南宋宰相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人生自古谁无死, ”表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贞。(每空1分,共3分)6.古人写山的诗句不胜枚举,想必你一定积累了不少这样的诗句。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写到“ ,行舟绿水前”;杜甫在望岳中写高山险峻,分割南北的句子是“造化钟神秀, 。”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写登上山巅、清晨望日的句子是“飞来

6、峰上千寻塔, 。”(每空1分,共3分)7.祝枝山,明代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是明代“四大才子”之一。相传有一次,他去拜访朋友。朋友请他留一幅字。他当即泼墨,写下“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朋友读完,大为生气。祝枝山一笑,说:“不必生气,你念错了。”于是大声地念了一遍,朋友转怒为喜。朋友和祝枝山都是怎么读的?请为这句话分别加上标点。(2分)朋友读: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祝枝山读: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8.阅读唐代诗人杜甫八阵图这首诗,回答下面问题。(5分)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1)八阵图赞美了一个人物,在杜甫另一首诗歌蜀相中也概括了这个人

7、物的功绩,下列选项中同样描述此人的诗句是( )(2分)A温侯神射世间稀,曾向辕门独解危。B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C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D生能决策扶刘氏,死尚遗言保蜀民。(2)八阵图中所赞美的这个人物让你感受最深的品质是什么?并结合古典名著中有关该人物的情节简要分析。(3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文段,回答912题。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9-12题。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

8、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选自欧阳修醉翁题记)乙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邻,赗敛棺椁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缞绖(cu di)丧服。亟(j)急迫地。寓居士人指寄居在外的读书人。赗(fng)敛棺椁指下葬用的物品。怃然怅然失望的样子。赒(zhu)救济。9.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杂然而前陈者 陈: (2)范文正公守邠州 守: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翻译:

9、(2)即彻宴席,厚赒给之 翻译: 11. 在古汉语中,“毕”有下面三个解释,文中“使毕其事”中“毕“的意思是 。(填序号)(2分) 轻快,敏捷。 完成,结束。 全部,全都。12. 甲文中“太守”与“滁人”同乐,乙文中“范文正” ,他们的行为都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2分)三、现代文阅读(共37分)(一)阅读文章,回答1318题。(共12分)惊蛰响起春天的前奏肖复兴我国二十四节气的名字,起得很有意思,都是两个字,简洁、平和。在所有用动词标识的,比如立春立秋的“立”,夏至冬至的“至”,或处暑的“处”,霜降的“降”,无一不是平和,很客观、中立的表明节气到来的意思,是一种诉说而已。唯一富有动作感和

10、感情色彩的,是惊蛰。一个“惊”字,凸显这个节气的来头与气势与众不同,有一种惊叹的意思在内。 小时候,老师在讲解惊蛰这个词的时候,说是天空打雷惊动了地底下的虫子要拱出地面了。老师的这个解释,强调了雷、虫和土地这样三者的关系。现在想想,觉得很有意思。如果不打雷,便惊动不了睡了一冬的虫子;如果睡了一冬的虫子没被雷声惊醒,便不会从冰封冻了一冬的土地里拱出来;而虫子能够从冰冻的土地里爬出来,是因为这时候的土地里的泥土已经变得松软了。雷、虫和土地这三者,皆因这个惊蛰的节气到来,而发生了如此密切互动的关系。也就是说,只有在这个节气中,雷、虫和土地这三者才从静止状态变为动态,活了起来,有了生命。其实,在北京,

11、很少能够听得到惊蛰时打雷的。惊蛰的雷声,应该出现在南方。但是,没有雷声的惊蛰,还能够叫惊蛰吗?那些小虫子怎么能被惊醒呢?惊蛰的雷声,应该像是起床的铃声,上课的钟声一样,准点准时出现才对。那时候,惊蛰的雷声,只出现在我的想象里。想象着雷声响了小虫子从泥土里钻出来了春天到了,这样一幕戏的三部曲,有声有色,次第出场,动画片一样。小时候,不懂得这个生命就是春天的生命,是大自然万物开始生长的生命,是唐诗里早就写过的“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的生命。那时候,就知道这个节气到了,冬眠的各种小虫子,该开始活过来了。那时候,在我居住的北京大杂院里,松软的泥土里开始有蚂蚁出来了,湿漉漉的墙上开始有小肉虫蠕动了,回

12、黄转绿的蒙蒙树枝上开始有破茧而出的飞蛾,也开始有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飞来了。即使后来到北大荒插队,这个印象依然很深,北大荒这个节气里,春雪还在,依然很冷,但我相信蹲仓蹲了一冬的熊瞎子也该醒过来了,能够从树洞里出来找食吃了。更重要的是,春耕开始备耕了。生产队的铁牛拖拉机,一色火红的车身,拖着铁犁耙,列阵村头,就要下地翻耕土地了。在我小时候,有一个惊蛰吃梨的传统,觉得就像立春那一天要吃萝卜一样,是一种民俗,但我不明其意。老人们说,春天到了,这时候乍暖还寒,天气又燥,吃点儿梨,败败火。那时候,鸭梨存放一冬,都已经变蔫儿,要不就是心里发黑了,我们常吃的是一种叫做红肖梨的梨,那种梨水分充足,甜中带酸,黄色

13、的皮上有红红的光晕,很鲜艳,很适合春天的色彩,应该是属于惊蛰的颜色吧。今年的节气有意思,雨水赶上和春节大年初一同一天,惊蛰又紧挨着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后一天。雨水那一天,北京下了一冬以来最大的一场雪,叫做“百年不遇水浇春”,惊蛰的这一天,莫非也能出现这样的奇迹,让我听到春雷鸣春的声音吗?那可是真的如放翁诗中所写的那样,雷动风行惊蛰户,湖海春回发兴新了。其实,不管这一天有没有雷声,惊蛰,前有雨水,后有春分,夹在这两个节气之间,它的角色就是来奏响春天的前奏曲的。 (2015年3月人民日报海外版)13古人于节气日,多会吟诗赋词,寄托情怀。结合文章内容,判断下面诗句属于表现“惊蛰”节气的一项是(3分)A明

14、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D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1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联系文章段,比较分析原文段与链接材料之间表达效果的不同。(不少于80字)(5分)【链接材料】“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白雪覆盖的冬日景象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春光了。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相吻合。答: 15文章题目“惊蛰响起春天的前奏”寓意丰富,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写写自己的阅读体验。(不少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