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新人教版3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34316816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新人教版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新人教版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新人教版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新人教版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后限时集训(六)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无锡一模)山西票号,又称“汇兑庄”,是我国商品生产和流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从1853年至1863年,汉口、扬州、南京等地的票号相继撤庄。该现象反映()A银行制度取代传统汇兑模式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C清朝政府压制商品经济发展D社会动荡阻碍南方经济发展D“撤庄”发生在18531863年,这是中国爆发太平天国运动的时间,且地点也是太平军活动地区,这说明起义军造成社会的动荡,进而影响到社会经济,故选D项;题干与银行制度无关,排除A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是19世纪末,排除B项;题干时间段清政府忙于镇压革命,且影响仅仅是南方,排除C项。2(2019武昌调研)某学者认为某个历史事件的失败原因是:宗派、保守、安乐三种思想,总根源在该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型、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也就决定了它的必然崩溃。这一事件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A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主导的农民起义,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产生了宗派、保守和安乐的思想,故选A项;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不具备安乐的思想,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失败源于盲目排外,排除C项;辛亥革命的失败主要源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排除D项。3(2019郴州一模)“所以虽在美、

3、法革命之后,洪(秀全)、杨(秀清)诸人依然不脱以前帝王思想的旧习,他们只知援用西方基督教的粗迹牢笼愚民,却没有根据西方民主精神来创建新基。”材料着重揭示太平天国()A利用拜上帝教支撑政权B利用“中体西用”思想建立政权C仍未摆脱“华夷之辨”的观念D未认识到革新政体的重要性D“没有根据西方民主精神来创建新基”说明太平天国运动未根据西方民主精神建立政权,亦即未认识到革新政体的重要性,故选D项;材料着重揭示太平天国的局限性,而非拜上帝教的影响,排除A项;“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出对西方国家的鄙视态度,与“华夷之辨”的观念无关,排除C项。4(2019常州一模)商务印书

4、馆历史教科书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描述,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观点。1906年版认为:“自秀全倡乱十六省,蹂躏十六省。”1933年版认为:“洪秀全等,因势利导,唤起大众的民族意识。”对上述两种描述解读有误的是()A商务印书馆紧跟时代潮流B历史教科书体现时代特色C社会性质决定了史观变化D时局变化影响着历史评价C18401949年,中国的社会性质始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社会性质决定史观变化的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1906年版的评价是站在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立场,1933年版的评价是在民族危机加深的情况下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所以体现商务印书馆紧跟时代潮流,体现了时代色彩,说明时局变化影响历史评

5、价,故A、B、D三项正确,均不符合题意。5(2019广西名校联考)武昌起义后,中国革命形势风起云涌,各地纷纷宣布光复,袁世凯在婉拒清政府任命的湖广总督、钦差大臣等职务之后,提出召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等要求。材料表明袁世凯当时的目的是()A统一南北,幕后操纵 B实行民主,窃取果实C迎合革命,等待外援 D投机革命,觊觎实权D材料强调的是武昌起义爆发后袁世凯的目的,当时的袁世凯还没有足够的权力在幕后操纵政局,故A项错误;实行民主是民主党人的目标,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故C项错误;由材料“提出召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等要求”可知袁世凯投机革命,觊觎实权,故D项正确。6(20

6、19株洲一模)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命令各级官厅焚毁刑具,停止刑讯逼供,禁止蓄辫、缠足、赌博,严禁种植鸦片,允许“贱民”保有“公权”与“私权”等等。这些措施体现了()A天赋人权 B依法治国C民主共和 D主权在民A题干体现了南京临时政府对于公民各项基本权利的尊重与维护,故选A项;题干没有提及“依法治国”问题,排除B项;题干中的各项规定不能体现出“民主共和”思想,排除C项;“主权在民”意思是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而题干中的“焚毁刑具”“停止刑讯逼供”等规定都不是“主权在民”的表现,排除D项。7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废除了以忠君、尊孔、读经为中心的教育政策,废除了清朝学部颁布的教科书和含有封建专制

7、内容的民间教科书。南京临时政府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扩大政权的群众基础 B塑造新的意识形态C提高国民的思想觉悟 D应对尊孔复古逆流B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做法与封建思想是相背离的,其主要目的是塑造新的意识形态,故选B项;题干没有体现民众参与政权,排除A项;提高思想觉悟与废除旧有教育政策、教科书的关系不大,排除C项;尊孔复古逆流在袁世凯称帝时期流传最盛,排除D项。8(2019安徽“江淮十校”联考)1912年清帝退位诏书:“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政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该诏书()A保留了溥仪的“皇帝”尊号和待遇B标志

8、着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结C任命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总统D表明了袁世凯与革命派达成和解B尽管该诏书保留了溥仪的皇帝尊号,但其待遇较之以前必然出现了大幅下降,已沦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故A项错误;清帝退位标志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被彻底终结,这也是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之一,故B项正确;袁世凯被任命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出自南京临时参议院的决议而非清帝的退位诏书,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及袁世凯与革命派之间的妥协与斗争,故D项错误。9(2019湖北八校联考)1912年2月16日,已经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才悄悄地剪去辫子。下图为1912年3月3日法国最具影响力的画报Le Petit J

9、ourna1刊登的版画袁世凯剪下他的辫子。合理解读“袁世凯剪辫”行为,应注意()A社会演进的曲折性与前进性统一B置于特定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D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统一B“袁世凯剪辫”是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后,袁世凯的行为既受当时复杂政治形势的影响,也是袁世凯政治手段的表现,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选B项;“袁世凯剪辫”只是一个单个的历史事件,不能体现“社会演进”和“历史发展”过程,排除A、D两项;题干没有述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排除C项。10(2019洛阳一模)1913年10月的大总统选举法尽管是在袁世凯授意下由国会制定的,但国会制定时执意对

10、元首宣誓做出明文规定,要求总统就职时必须举行宣誓典礼,“余誓以至诚遵守宪法、执行大总统之职务,谨誓”。而“宪法未公布施行以前,前项誓词须声明遵守约法”。这一规定目的在于()A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B保障宪法的权威与威严C维护北洋政府的统治D增进总统选举的合法性B由材料“要求总统就职时必须举行宣誓典礼”“宪法未公布施行以前,前项誓词须声明遵守约法”可知,总统在就职时必须宣誓遵守宪法,从而体现了宪法的权威性,故选B项;复辟帝制的时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维护宪法而非北洋政府的统治,排除C项;总统选举依大总统选举法进行,本身具有合法性,排除D项。11(2019揭阳高三学业水平考试)甲

11、午战争以后,从“商业救国”思潮发展而来的“实业救国”呼声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辛亥革命后,“非实业不足以立国”“实业救国”一时成为社会的最强音。这反映出()A社会对政府改善民生的期盼B民众对发展民族工业的信心C发展近代实业环境不断恶化D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的主题D由“非实业不足以立国”“实业救国”可知,这些口号中的“国”即国家,说明近代社会中,救亡图存是其主题,故选D项;“实业救国”口号的着重点在于“救国”,而不是改善民生,排除A项;民众希望发展实业来实现“救国”,并没有涉及对民族工业的信心,排除B项;题干没有提及发展近代实业的环境问题,排除C项。12(2019江西名校联盟质检)民国初年,辛亥革命

12、一词使用并不广泛,称呼武昌起义至清帝退位这段历史的词汇,名目繁多,如孙中山的“一次革命”“武昌之役”等。1930年7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革命纪念日简明表和革命纪念日史略及宣传要点,此后“辛亥革命”人所共知。据此可知,“辛亥革命”为“人所共知”的原因是()A孙中山的大力提倡 B纪念宣传的制度化C社会习俗的规范化 D国民大革命的推动B国民政府通过了革命纪念日简明表和革命纪念日史略及宣传要点之后,辛亥革命才为人所共知,这说明其原因主要是纪念宣传的制度化,故选B项;通过题干可知,孙中山并没有大力提倡“辛亥革命”一词,排除A项;社会习俗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国民革命运动发生在19241927年

13、,与题干所提供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清初建立的历代帝王庙,除了供奉三皇五帝以来的历代开业帝王外,还增入辽太祖、金太祖、明太祖等皇帝进行祭祀。康熙帝将宋朝以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统治家法作为治国政纲,乾隆帝更是提出“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康熙帝还专程前往曲阜赡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帝时编订出版了汇通各族文字的书籍和词典。针对“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伦”,雍正帝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

14、分论哉!”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等材料二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发生动摇。王朝国家认同出现严重危机。 甲午战争后,梁启超积极宣传民族国家观念,他深刻地认识到,国家欲立于民族国家之林。就必须获得广大民众认可,成为一个统一强大的民族国家,并在中国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国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意识。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的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 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辛亥革命后期,许多民族主义者将“中华民族”进

15、行重新阐释、赋予其“中华民国境内所有民族”的新内涵。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实现国家认同采取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采取这些举措的背景。(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朝前期相比,近代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突出特点,并简析其历史意义。(13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康熙帝将乾隆帝更是提出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康熙帝还乾隆帝时编订出版了汇通各族文字的书籍和词典”“自我朝入主中土”等信息归纳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近代民族国家认同构建的突出特点主要从国家认同建构同挽救民族危机、救亡图存相结合、同追求民主反对专制相结合、同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相结合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至于意义主要从政治方面、思想方面、民主革命进程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答案:(1)举措:确立王朝统治的正统性和合法性;构建尊孔崇儒的文化认同;建立各族一家的民族认同。背景:巩固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