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人教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34316765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后限时集训(十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在中苏条约规定的援助条款中,中国受到的所有来自苏联的援助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中苏同盟的关系要求中国采取与苏联高度一致的发展模式,这使中国对苏联的技术和资金存在过度依赖现象,以致苏联后来的撤资、撤专家给当时的中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反映出()A苏联模式在当时的中国全面推行B当时中国推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C中苏结盟对当时中国有利也有弊D中苏结盟不符合当时中国实际情况C材料“中国受到的所有来自苏联的援助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对苏联的技术和资金存在过度依赖现象给当时的中国造成不可估量的

2、损失”反映出中苏建立同盟关系对当时中国的不利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苏联对中国进行了一系列援助,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中国的安全,故C项正确。“全面推行”说法错误,故A项排除;B项不符合史实;中苏结盟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D项错误。2(2019绵阳二模)有学者认为,由于共产国际和苏共在国际共产主义中的地位,苏联与中共结盟是一种“逻辑的延伸”,是“预先注定”的。更有人断言,毛泽东是斯大林的“忠实信徒”,并且“一成不变依赖莫斯科”。按照这样的推定,中苏结盟()A源于毛泽东对斯大林崇拜B提升了苏联的国际地位C主要源于意识形态的考量D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团结C中苏的结盟是由于都信奉马

3、克思主义,这说明意识形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故选C项;毛泽东是斯大林的“忠实信徒”,可以体现出中苏之间有相同的意识形态,而非毛泽东对斯大林的崇拜,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中苏结盟的原因而非影响,得不出B项结论;中苏结盟不一定会维护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排除D项。3(2019洛阳一模)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认为国际社会的主要问题是两个阵营的对抗。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的外交理论淡化了国际矛盾的阶级性质,开始强调国际力量的组合。这一变化表明当时的中国()A试图扩展对外交流的空间B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C突破了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D缓和了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A由材料“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的外交理论

4、开始强调国际力量的组合”可知,毛泽东弱化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别,其旨在扩展对外交流的空间,故选A项;“摆脱了”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B项;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突破了美苏两极格局,排除C项;中美关系正常化后缓和了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排除D项。41950年冬新中国的代表首次登上联合国讲台,控诉美国对台湾的侵略。1954年我国政府代表团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日内瓦会议。1955年“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我国上述外交活动 ()A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B归功于工业化的提前实现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D有利于同西方大国改善关系C根据材料“1950年冬新中国的

5、代表首次登上联合国讲台”“1954年我国政府代表团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1955年促进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都是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的展示,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了国际影响力,故C项正确。5(2019永州一模)从1949年到1979年,中国政府对外援助(包括军事援助)财政支出共483.04亿元,占年均国家财政总支出的3.5%,远高于美苏两国。据统计,越南、朝鲜、阿尔巴尼亚等社会主义国家接收的援助约占80%,排第二位的非洲国家约占13%15%。这反映出中国的对外援助()A强调经济合作以实现互利共赢B受革命外交和“冷战”格局的影响C立足经济高速发展和民富国强的基础D遵循量

6、力而行和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B19491979年中国处于美苏两极格局之下,受此影响中国推行注重意识形态的革命外交,因而出现题干中接受中国政府援助的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故选B项;材料仅体现“援助”,未体现“合作”,排除A项; 19491979年,中国对外援助的目的主要在于争取受援国在外交上的支持,立足经济高速发展和民富国强的基础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19491979年中国政府对外援助未遵循量力而行和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排除D项。6(2019株洲一模)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一批新独立的非洲国家如: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苏丹、突尼斯等,先后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主要得益于中国()A奉行独

7、立自主外交政策B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C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后掀起了一股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故选C项;新中国成立后就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1971年,我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B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71971年,有位美国学者说:“外交已开始付出红利,苏联因怕美国与中国共产党过分亲善,愿意在反弹道导弹条约的坚定立场上让步。”这主要表明()A美苏关系缓和具有战略意义B美苏军备竞赛负担沉重C中美关系改善影响较为明显D苏联力图破坏中美关系C由“1971年,有位美

8、国学者说:外交已开始付出红利”可看出,中美关系改变对苏联有很大触动,故选C项;“苏联因怕美国与中国共产党过分亲善,愿意在反弹道导弹条约的坚定立场上让步”强调美苏关系缓和的原因而非影响,排除A项;B、D两项由题干材料体现不出来,排除。8(2019海门一模)周恩来曾指出说:“公报把两个曾经极端敌对的国家带到一起来了。两国之间有些问题推迟一个时期解决也无妨。公报将使我们的国家,使世界产生多大的变化,是无法估量的。”这一公报的发表()A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B使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C标志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表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推动印度支那问题顺利解决的是日内瓦会议,而材

9、料中的公报指的是中美之间的公报,故A项错误;使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的是1971年第26届联大,故B项错误;周恩来指的公报是1972年发表的,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故C项错误;1972年的中美联合公报表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D项正确。9(2019乌鲁木齐一模)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尼赫鲁的不结盟政策持批评态度,认为“中立是一种幌子”;20世纪80年代,中国关注不结盟运动的成功经验并采用不结盟这种务实的外交政策。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和苏联国力的下降B两极格局的正式结束C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D金砖国家联合的需要C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是从国家利益出发,根据国内外

10、形势的变化适时做出的调整,故选C项;美国和苏联国力的下降,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两极格局正式结束于1991年底,排除B项;金砖国家的概念出现于21世纪初,排除D项。10新时期中国重大外交事件(部分)时间 事件 1980年 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 恢复在世界银行及货币基金组织的席位 1988年 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1996年 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2001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新时期中国()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C积极参与多种区域性合作组织的活动D坚持实施结伴不结盟政策A由表格信息可知,新时期中国的

11、外交很多是在联合国的框架内开展的,即是以联合国为中心展开多边外交,故选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排除B项;C、D两项均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11(2019南充一模)国务院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卓有成效。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海合作组织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核安全峰会、亚欧首脑会议等重大活动。这些活动反映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是()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突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C韬光养晦、区域合作、有所作为D多边外交,求和平、求合作、求发展D题干信息表明,中国积极发展与各类国

12、家、各类组织的外交关系,以促进彼此间的交流、合作与发展,故选D项;题干不能表明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排除A项;20世纪80年代我国外交突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排除B项;韬光养晦、区域合作、有所作为符合我国外交的特点,但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22017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时,强调中俄应坚定遵循“上海精神”,巩固成员国团结协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加大务实合作力度,不断提升上海合作组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这反映“上海精神”()A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B强调中、俄应强化结盟C利于打造新型国家关系D加速了亚洲各国的合作C根据材料“2017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

13、平在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时,强调中俄应坚定遵循上海精神,巩固成员国团结协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加大务实合作力度,不断提升上海合作组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可知,这种“上海精神”有利于新型国家关系的打造,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郑和下西洋期间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为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郑和在海外从未仰仗“天威”,欺负小国弱国。带领近三万人的武装,在海外没侵占别国的一寸土地,没掠夺别国的一草一木,更没在海外派驻一兵一卒。所经之地,本着“怀柔远

14、人”“和顺万邦”“共享天下太平”的宗旨,倡导“王道”,反对“霸道”。 以和平友好精神,敦睦邻邦,以德服人,宣扬中华文化,其所表现的是“和平海权”,而非武力侵略行为。郑和出使西洋是中国古代执行和平外交政策的成功范例。摘编自中国历史材料二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关于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在亚非会议上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改为平等互利)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得到印方的赞同。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先后访问印度和缅甸,访问中,周恩来总理分别同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

15、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两国关系的原则,并共同倡议将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一般国际关系的原则。1955年4月在印尼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引申和发展,并被吸纳进会议通过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之中。新华网材料三2015年,习近平登上联合国讲台,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这是习近平首次在联合国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他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还呼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近三年来习近平至少已70次提到命运共同体。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的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一次次阐述着“中国主张”。和讯网(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郑和下西洋时期和新中国初期外交活动的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的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