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315457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内蒙古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内蒙古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内蒙古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内蒙古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集宁一中西校区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试题说明: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请将选择题的答案按题号顺序涂到答题卡上;将非选择题的答案按题号顺序写在指定的位置上。第I卷(阅读题,共72分)一、论述类文章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

2、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

3、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将仲子本来

4、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

5、,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

6、的演唱来呈献。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

7、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二古诗文阅读鉴赏(39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8题。(22分)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

8、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粮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9、”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剌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治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

10、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节选自宋书陶潜传)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吾常得醉于酒,足矣 足:值得B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 致:招致,使来C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 造:到,拜访D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 耻:以为耻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B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 其真率如此C我岂能为五斗米

11、折腰 既自以心为形役D久之,满手把菊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说明陶渊明“真率”的一组是(3分)()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 既至,欣然便共饮酌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 征著作郎,不就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AB C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陶渊明在生病、卧床、挨饿的情况下,拒绝了檀道济让他出来做官的建议,还把檀道济送给他的粮食和肉扔掉了。B陶渊明担任彭泽令后,送给他儿子一个佣人,并写信告诫他,对待佣人要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C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当喝酒喝到酣畅

12、的时候,都会弹拨一番寄托自己的心意。D陶渊明聪颖洒脱,卓尔不群,天真直率,他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8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0分)(1)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4分)译文: (2)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3分)译文: (3)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3分)译文: (2) 古诗词鉴赏(11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11分)烛下和雪折梅 杨万里梅兄冲雪来相见,雪片满须仍满面。一生梅瘦今却肥,是雪是梅浑不辨。唤来灯下细看渠,不知真个有雪无?只看玉颜汗流珠,汗珠满面滴到须。.本诗描绘了怎样的梅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答: .诗人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来

13、写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答: (三)古诗文名句默写(6分)10 依据提示补写出各题横线处的句子(6分,每句一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滕王阁序第二部分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之美,尤其“ , ”之句,不囿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在逍遥游作者庄周看来,“ ,水击三千里, ”也不能算是逍遥游, (3)李密在陈情表中用“ , ”两句直陈其事,把自己的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让人为之动容。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2题。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七死八活。” 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配军?”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