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34314957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市山高学校一、教材研究教材通过少先队员帮农民伯伯摘南瓜的情境图引出连加(例1 ),再通过求运了两次后还剩多少个南瓜引出连减。例1中的就是例2中的被减数,它们的运算顺序相同,竖式的写法也基本相同。接下来,教材通过公共汽车上、下人的情境图引出加减混合运算(例3),由于运算顺序与连加连减相同,所以教材要求学生通过类推来掌握。例4是带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计算括号外面的,因此用竖式计算时只能分步计算,不能合在一起连写。例5是通过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情境引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的问题,学习时应注意理解“多”或“少”的含义,正确列式解答。二、学情研究

2、学生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在一年级上、下册已经学过,在这次着重学习运算中的竖式运算。三、目标点击1、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2、培养学生规的书写,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四、教学准备课件、中方格五、重点筛选 重点:竖式的写法 【突破方法】联系一年级下学期的相同数位相加减 难点:进位的退位,口算与笔算相结合的式题的正确计算。 【突破方法】采用小组讨论、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区别。六、拓展1、 课前复习一年级下学期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口算并说说计算顺序。2、 对子交流想法七、心灵

3、随笔 本教案注意采用情境引入,并且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利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再通过老师的引导解决方法进行提升,达到教学目的,即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八、学法研究(一)创设情境,导入。1、师:同学们,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这是同学们在周末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照片,(课件出示主题图) 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你能发现什么信息? 学生认真观察后,回答问题。(学生分了三个组,不辞劳苦的帮助农民收获了很多大西瓜。)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提出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课本情景图,教师提出要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同时,注重了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便于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

4、信息的能力的提高以及问题意识的养成。)将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学习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二)探究新知 根据图片信息,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数学问题: (1) 第一组比第二组少收了多少个西瓜?(第二组比第一组多收了多少个西瓜?)(2) 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收了多少个西瓜?(3) 三个组一共收了多少个西瓜? 问题(1)和(2)学生已经比较容易解决,可以让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讲评。教师重点强调用减法解决和加法解决的算理。 设计意图 问题(1)和(2)的提出与解决,还有类似的(1)和(3)、(2)和(3)的问题,都起到了巩固旧知以及为学习新知的铺垫作用。对于提出问题(3

5、)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以鼓励:感你,给大家提出了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 大家有信心解决问题(3)吗? 请大家认真思考,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 哪位同学自愿上台来投影汇报自己的算式?学生上台投影汇报。 28+34+23 师:同学们,你能发现这个算式与以往的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回答,师引导总结算式的不同。 (以往的算式只有两个加数,这个算式有三个加数。) 设计意图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是探究新知的关键同学们观察很仔细,有三个加数的加法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回答,先把前两个加数相加,后将得数与第三个加数相加. 请大家先独立试算28+34+23,然后在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学生小组交流后,进行小组汇报,

6、展示算法。 28+34+2385 (个) (1)2 8 6 2+ 3 14 + 2 3 6 2 8 5 这种方法是学生普遍采用的,有没有更简便的算式呢?学生中有采用以下连加竖式的:(2) 28+34+2385 (个)28 + 3 14 6 2 + 2 3 8 5教师将这两种竖式在投影仪上对比观察,看看有什么区别.重点弄清每一步的算理. 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由。小结:让我们再来一起总结连加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好吗? 设计意图 这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以及竖式的简便写法,要引导学生完成好知识的构建。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知

7、,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同时,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同学们,大家连加计算的计算掌握的怎样呢?请你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46+25+17 542016 然后小组进行汇报.老师请学生中的典型进行投影展示、讲评。 (二)、教师:我们已经解决了三个组一共收了多少个西瓜的问题,大家来看看这85个西瓜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新问题?2、(课件出示情景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先独立列式,再用竖式计算。师巡视。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展示不同的竖式计算方法。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由

8、。师利用课件演示题目的解决思路。(为什么使用连减的算法)连减题目怎样解决?运算顺序是什么?学生先小组讨论,再总结汇报。85-40是计算“机械三轮“运走剩下的个数,再减去26是算最后还剩多少个西瓜。运算顺序是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85-40-26=19 简便写法: 85-40-26=198 5 4 5 8 5- 4 0 - 2 6 4 0 4 5 1 9 4 5 - 2 6 1 9 4 0 8 5 +2 6 - 6 6 6 6 1 9 40+26=66(个) 85-66=19(个)其他算法: 先算共运走多少个?再算还剩多少个?小结:谁来总结一下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呢? 设计意

9、图例2的解决仿照例1的方法处理,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并注意了算法的多样性。注意方法的总结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好方法。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和整理,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方法应用师:刚才我们解决了两大问题,学会了连加、连减的运算方法。请大家打开课本27页,先自己动手把“做一做”完成,然后在小组进行讨论,注意竖式计算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怎样更简便。然后课件出示两道连减计算题,独自竖式计算,全班集体订正。905824 752819设计意图让学生小组分工合作解决问题,亲身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关注学生是否已扎实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采用多种练习

10、形式。进一步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3、课件出示主题图例3师要求仔细观察图片,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1)学生汇报信息: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人28人。提出的问题:现在车上有多少人?教师要求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解答,在练习本上写出解决问题的算式,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师课件演示算理:加减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进行计算?计算顺序是什么?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上台投影汇报,主要有两种算法,两步竖式: 67-25+28=(人)_ 67- 25+ 连续竖式:67-25+28=(人)_6 7-2 5+ 28引导思考,汇报时,注意说明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计算顺序是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

11、行计算),以及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数位对齐、进位以及退位问题)以上两种竖式对比观察,看看有什么区别. 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由。注意其他同学的评价以及教师的及时鼓励性评价相结合。全班总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与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相同,都是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连续竖式比两步竖式更简便。还要注意其中的进位加法的进位以及退位减法的退位问题。设计意图:提高学生个性意识与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实现快乐学习的学科目标。注意方法的总结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好方法。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和整理,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谈话:这节课你

12、有什么收获呢?还有什么疑惑?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整理学习思路,构建知识模型。九、达标测评,反馈矫正(1)课堂检测A1、填空:4 8+ 2 7 ()+1()9 0- ()-25 ()7 2-()-() 2.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说明注意什么问题:28+19+34 61-16-17 70-36-28连加、连减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连续竖式比两步竖式更简便。还要注意数位要对齐,以及进位加法的进位以及退位减法的退位问题。(2)课堂检测B1、填空:4 9+ 1 6 ()-2()8 3- ()+29()7 2-7()+1()2.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说明注意什么问题:19+36-27 41-19+35 60+14-27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课后反思1、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在计算加减混合时,不要标错退位点和小1,每个班都有学生出现这个问题,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发现它们的作用性。 2、在加减混合时,列竖式计算时,带括号的算式是否能用简便算法,如同前面连加、连减列竖式时,一个竖式列下来呢?经过老师之间的讨论,以及极个别学生的发现,当括号外面是加法时,可以列一个竖式计算,但为了学生更清晰的明白,不作要求,在遇到带括号的算式是,能用的就必须用简便算法。让学生自己掌握自己的算法。 在课堂上,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