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第5讲企业理论与企业生产理论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4312214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第5讲企业理论与企业生产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精编》第5讲企业理论与企业生产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精编》第5讲企业理论与企业生产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精编》第5讲企业理论与企业生产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精编》第5讲企业理论与企业生产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第5讲企业理论与企业生产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第5讲企业理论与企业生产理论(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讲 企业理论与企业生产理论 1 企业理论 2 一种可变投入品生产函数 3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4 两种可变投入情况与等产量线 5 边际技术替代率 6 等成本线 7 投入品组合选择 8 规模收益 9 技术进步 企业的实质和目标 三种观点 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派企业理论企业是目标是当期利润最大化 ProfitMaximization 从功能上看是投入转化为产出的组织 在技术上可以被理解为一个或一组生产函数 这一假设对于微观经济学的厂商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但又具有明显局限性 受到现代产权理论和管理理论的批评和补充 企业的实质和目标 三种观点新制度经济学产权学派的企业理论之一 市场与企业是两种不同资源配

2、置和协调机制 市场上交换双方是平等的 决策是分散的 信息由价格来传递 而在企业内部交换双方是上下级关系 决策是集中的 信息通过指令和汇报传递 这两种协调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区分两类成本 生产成本 Costofproduction 是生产过程中依据合目的性改变物体物理状态或位置移动所发生的成本 或者是在提供劳务时与劳务提供直接相联系发生的成本 交易成本 Transactioncost 则是指利用市场交易机制所需要支付的机会成本 科斯 RonaldCorse 于1937年发表 企业的性质 论文 首倡交易成本来分析方法 交易成本是仅与交易有关的成本 它既不创造产品 也不提高产品的效用

3、例如 人们在商店里购物时 营业员验货 收款 发票过程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是交易成本 市场交易中为了寻找交易对象发生的成本是交易成本 为了利用市场协调机制而进行谈判 签署合约以及监督合约实行付出成本都是交易成本 企业替代市场的一个基本原因在于企业可以节省市场机制下的交易成本 但是替代的程度又受到企业本身组织成本的约束 因而 企业产生是节约交易成本的结果 但是这一节约本身又受到组织成本随着规模上升的制约 因而 两种成本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构成决定企业和市场边界的主要因素 企业的实质和目标 三种观点新制度经济学产权学派的企业理论之二 市场和企业是不同的合约方式 与市场协调实现的市场主体之间合约关系相比 企

4、业是一种或一组特殊的合约 第一 契约对象内容不同 市场是涉及产品交易 Exchangeofproducts 的契约 而企业则是涉及要素交易 Exchangeoffactors 的契约 第二 要素交易契约涉及人力资本 Humancapital 企业是财务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结合 由于人力资本天然属于个人 具有自有或私有性质 人力资本运用只可 激励 而不宜 压榨 因而 企业内必须通过有效激励机制对所有个别成员劳动贡献进行计量 监督和管制 第三 企业和市场两种契约的完备性程度不同 由于是涉及人力资本的交易 必然具有不完备性 公司治理结构 Corporategovernance 理论 激励 制衡 委托 代

5、理 的基础 企业的实质和目标 三种观点管理学派的企业理论之一 对企业当期利润最大化目标假设的批评 有的强调企业决策目标不限于当期利润 而是未来利润流现值最大化 其中 表示t年的预期利润 i表示利息率 t表示从当年到规划期最后一年 企业的实质和目标 三种观点管理学派的企业理论之二 有的理论强调利润以外目标 如公司市值等 经验研究 美国一项对500家大型企业高级经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 企业有多重目标 分项目标出现比例为 利润 96 9 增长 86 2 成本效率 81 5 长期生存 74 5 短期生存 55 4 管理乐趣 53 8 三种理论并非绝对对立 而是互相补充 从不同角度加深对企业的理解 一种可

6、变投入品生产函数 1 从技术和功能角度看 企业通过生产过程将投入品 生产要素 转变为产出 产品 生产过程实现的投入品与最终产出之间对应的数量关系是生产函数 Productionfunction 假定有两种投入品 劳动L和资本K 产出为Q 则生产函数可以表达为 Q F K L 注意生产函数是在给定知识和技术条件下成立的 因而 生产函数可以更为准确地理解为 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特定的投入品组合有效使用带来的最大的可能性产出 随着知识技术不断进步 生产函数会发生变化 一种可变投入品生产函数 2 三种产出指标 假定两种投入中 资本是固定的 仅有劳动可变 我们有了一种可变投入品生产函数 假定该生产函数可被下

7、表所描述 其中 劳动平均产出 ALP 到4以后下降 劳动边际产出从第3个以后下降 一种可变投入品生产函数 3 几何图形表达 总产出曲线上某劳动投入数量点的劳动平均产出是该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 如B点与原点斜率为60 3 20 某劳动投入量的边际产出是总产出曲线上过该点切线的斜率 图形中可见 B点前后先升后降 D点的切线斜率为零 总产出最大 当边际产出高于平均产出时 平均产出上升 反之下降 因而 边际产出在平均产出的最高点处从上到下穿过平均产出线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Thelawofdiminishingmarginalreturn 当包括技术在内的其它投入固定不变时 一种投入数量

8、增加最终会达到一个临界点 在它以后产出水平会因为这一投入的增加而减少 理解注意几点 1 收益递减规律具有独立于经济制度或其它社会条件而发生作用的普遍性或一般性 2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作用前提之一 技术水平 不变 它不否认技术条件变化可能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 3 规律表述有 最终 二字修饰条件 也就是说 某一投入边际收益并非自始至终递减 它有可能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增加趋势 两种可变投入情况与等产量线 1 长期假定 劳动和资本两种投入都可以变化 代表了经济分析的长期情况 而 长期 和 短期 是经济学分析方法中两个极为重要的概念 与日常语义具有不同含义 经济学家用短期和长期 Shorttermandlon

9、gterm 来表示微观经济主体调节行为受限制程度不同的两类时间条件 短期表示受到限制较小 因而调节时间较短 如厂商对于劳动 原料投入数量的调节等属于短期问题 长期则指调节受到的限制较大 因而需要调节时间较长 如通过固定资本投资来改变企业最大产出能力 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 长期 对应的具体时间长度有显著差别 两种可变投入情况与等产量线 2 表格方式 经济学家用等产量线来表示两种投入都可以变化时的生产的不同方式 等产量线 Isoquant 描述厂商产出给定产量所用的不同投入品组合 显然 这已代表了某种长期情况 下面是表格表示的等产量投入品组合关系 表中数据表示不同劳动与资本投入量组合能够提供的最大产

10、出量 即技术上最有效率的产出量 从横向看 在资本投入量固定时产出随着劳动投入增加而增加 从纵向看 在劳动投入量固定时产出随着资本动投入增加而增加 两种可变投入情况与等产量线 3 图形方式 上面表格数据表示为等产量量曲线几何表达 注意 直接描图得到的是不平滑图形 平滑处理是假定了投入品无限细分的可能性 等产量线Q1表示获得55个产出的投入品组合的集合 A点表示1单位劳动与3单位资本组合可以得到55单位产出 D点则表示3单位劳动与1单位资本组合同样可以得到55单位产出 Q2与Q3则分别表示获得75个和90个产出的投入品组合的集合 Q2位于Q1的右上方 表示如果要生产更多的产量 必须投入更多的劳动或

11、 和 资本 等产量线的集合又称作等产量图 它描述了企业的生产函数 即通过采用一定技术和不同投入品组合来获得不同数量的产出 边际技术替代率 经济含义和数学表达 等产量线表示可以用不同投入品组合来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 因而管理人员可以考虑用一种投入品来替代另一种投入品 等产量线的斜率表示在保持产出不变前提下一种投入品与另一种投入品的替代关系 除去该斜率的负号之后 则得到边际技术替代率 Marginalrateoftechnicalsubstitution MRTS MRTS 资本投入微小改变量 劳动投入微小改变量 K L 其它条件不变时 一种投入品数量微小变动对产量的影响 称作该投入品的边际产品 M

12、arginalproducts MP 利用数学推导可以发现 MRTS是两种投入品边际产量的比率 如果生产函数是Q f x1 x2 则MRTS dx2 dx1 条件是Q保持不变 依据全微分公式 dQ Q x1 dx1 Q x2 dx2 由于产量不变即dQ 0 则有 Q x1 dx1 Q x2 dx2 0于是 dx2 dx1 Q x1 Q x2 由于 Q x1和 Q x2正分别是两种要素的边际产品 所以 dx2 dx1 MP1 MP2 即MRTS是两种投入品边际产量的比率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性质 等产量线凸向原点 几何含义表示曲线从左到右的斜率绝对值越变越小 即边际技术替代率越变越小 右图表示 产

13、出为75等产量线的MRTS从2减少到1 到2 3 再到1 3 MRTS递减性质的经济含义是 当大量使用劳动来替代资本时 劳动的生产率会下降 同样 大量使用资本来替代劳动时 资本的生产率会下降 因而 生产过程应 平衡 和 适当 地利用劳动和资本 等成本线 什么是平衡搭配的要素组合呢 分析这一问题我们还需要建立 等成本线 概念 假定每年投入品支出额为M L 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投入量 PL和P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投入品单位价格 则有 PLL PKK M 1 或K M PK PLL 2 在横纵轴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投入的平面系统中上述公式代表的直线是等成本曲线 Isocost 表示投入品支出固定为M时可以

14、得到的投入品数量组合的集合 1 等成本线其截距为M PK 表示M全部用于购买资本投入品时可以购买的数量为M PK 2 等成本线斜率为 PL PK即劳动与资本价格比 工资与利息比率 表示在投入品总支出不变时替换一个单位劳动力所需要的单位资本数量 例如 工资率为10元 单位资本租金率为5元时 PL PK为 2 表示可用2单位资本替换1单位劳动并保持投入支出不变 3 与横轴交点为M PL 表示M全部用于购买劳动投入品时可以购买的劳动数量为M PL 投入品组合选择 给定成本条件下 投入品最佳组合由能够达到的最高等产量线即等产量线与成本线的切点R决定的 见右上图 分别为L1数量劳动投入和K1资本投入 这

15、时 MPL MPK PL PK即两种投入品的边际产量比率等于它们的价格比率 或者 MPL PL MPK PK即两种投入品的边际产量与其价格比率相等 给定产量条件下 投入品最佳组合由等产量线与最低的等成本线的切点S决定 见右下图 规模收益 1 生产长期分析包含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考虑所有投入都变化时的产出变化情况 经济学家利用规模收益 又称规模报酬 Returnstoscale 概念来分析所有投入品都成比例变化时产出变化情况 依据所有投入同比例变化时产出变化水平不同 存在三种规模收益情况 一是规模收益递增情况 Increasingreturnstoscale 所有投入增加1倍而产出增加超过1倍 为什

16、么规模收益会递增 在一些特殊生产过程中 规模收益递增现象被物理学规律所支持 例如 用金属或木材制作立方型箱子 投入是不同面积的材料 而产出是立体的箱子 由于表面积与边长的平反成正比 体积与边长的立方成正比 因而 用边长均为1米的材料制作 产出为1立方米的箱子 而边长均为2米的材料制作 产出箱子的体积则为8立方米 获得了规模收益递增效果 又比如 随着生产规模扩大 有可能利用过去受资金规模限制不能添置新的设备如巨型吊车 更大功率的计算机 如果这些设备效率提高带来的产量提高大于所有投入增加的比例 也可能导致规模收益递增 规模收益 2 第二种是规模收益不变 所有投入品1 增加如果正好带来产出1 的增加 我们就得到规模收益不变的生产函数 可以想象当所有投入增加一倍时 我们可以再建一个与原来生产系统完全相同的生产过程 于是得到相当于原先产出两倍的产出 获得规模收益不变的生产函数 第三种是规模收益递减 所有投入品1 增加如果仅能带来小于1 的产出增加 我们就得到规模收益递减的生产函数 对规模收益递减的通常解释与前面介绍企业理论时讨论的组织成本有关 当生产规模扩大时 信息处理 组织协调方面工作量和复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