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4311934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编》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编》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编》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编》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 目的 减少环境污染和环境风险,促进环境保护,以可持续发展满足相关方要求。1 适用范围 适用于集团公司的办公区、生活区及工程项目。2 术语和定义2.1 本程序中的术语采用GB/T19000-2000标准、GB/T24001-1996标准、GB/T28001-2001标准中的术语。2.2 产品生产环境:指与工程项目产品相关的物资供应过程、设备管理过程及办公和日常生活。3 职责3.1 管理者代表:批准重要环境因素清单;3.2 工程部:负责完成4.5、4.6;3.3 事务处:负责对集团公司办公区及生活区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与管理;3.4 相关部门3.4.1 设物部:协助工程部完成4.5、4.6;3

2、.4.2 安质处:协助工程部完成4.5、4.6。3.5 项目部:负责所在项目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与管理;3.6 项目部工区:负责具体实施所在项目环境因素的监视、测量和控制。4 工作程序4.1 环境因素的识别4.1.1 环境因素的识别应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和三个时态(过去、现在、将来)。4.1.2 环境因素识别时应包括a)由于集团公司办公区、生活区和产品生产环境所排出的水、气、声、碴、废以及资源、能源的消耗给公司、周围居民、地区等造成的环境影响;b)集团公司必须的原材料以及各相关方的活动所产生的环境影响;c)正常运行条件、异常运行条件以及可以合理预见的情况或紧急状态(如火灾、爆炸事故

3、)所伴随的潜在的重大环境影响;d)以往遗留的环境问题,现场的、现有的污染及环境问题,以及工程实施、交付中的活动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将来潜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4.1.3 环境因素的识别具体可采用过程分析法。4.2 环境因素的评价4.2.1评价时机a)集团公司管理体系建立之初进行初始环境评价;b)以工程项目为对象,于开工前进行;c)在相关法律法规变更或追加、涉及到新开发或修改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以及相关方等要求情况下,可适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4.2.2评价依据a)环境影响的范围b)环境影响的持续性或可恢复性c)环境影响发生的频次d)资源消耗程度e)相关方关注程度f)环境法律法规符合性4.2.

4、3评价方法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采用多因子综合打分法。如下表:评价因子等级描述得分评价因子等级描述得分a环境影响范围因子周边性小影响1b环境影响持续因子1天内可恢复1区域性大影响31周内可恢复3全球性大影响51年内不可恢复5c发生频次因子每周发生1次1d 资源消耗程度因子消耗较小1每周发生1次3消耗一般3每周连续发生5消耗较大5e相关方关注程度因子不为关注1地区性关注3社会性关注5f1环境法律法规符合性因子符合1f2等标污染负荷因子:(场界噪声-场界噪声标准)=-7dB1超标3-7dB-3dB3严重超标5-3dB5f3等标污染负荷因子:污水pH值6.5pH8.51f4等标污染负荷因子:固体废物生活

5、废物36pH6.5,8.59,pH65危险废物5附注:M=a+b+c+d+e+fi18(i=14)定为重要环境因素。4.3 事务处根据4.2.1规定的时间向公司机关有关部门发放“环境因素识别排查表”,有关部门按照4.1规定的方法在集团公司办公区及生活区中选择和确定造成环境影响的活动、服务等进行初步评价,识别排查出各自相关的办公区及生活区的环境因素,并填写“环境因素识别排查表”报事务处。事务处根据有关部门报送的“环境因素识别排查表”,汇总办公区及生活区的“环境因素清单”,按照4.2.2、4.2.3规定的方法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制作“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并经负责人审核后和“环境因素清单”一起报送工程

6、部,工程部确认“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后返回事务处。4.4 项目部工程部根据4.2.1规定的时间向项目部各部门、工区发放“环境因素识别排查表”,各部门、工区按照4.1规定的方法在产品生产环境中选择和确定造成环境影响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等进行初步评价,识别排查出各自相关的该项目的环境因素,并填写“环境因素识别排查表”报项目部工程部;项目部工程部根据各部门、工区报送的“环境因素识别排查表”,汇总该项目的“环境因素清单”,按照4.2.2、4.2.3规定的方法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制作“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并经负责人审核后和“环境因素清单”一起报送工程部,工程部确认“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后返回项目部。4.5 工程

7、部组织相关部门依据事务处和项目部报送的“环境因素清单”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汇总、建立集团公司“环境因素清单”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并将“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工程部每年汇总一次“环境因素清单”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4.6 工程部及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对环境因素实施有效的管理,对因经济状况、技术条件等原因暂时无法实施的,要制定具体的计划措施。4.7 在法律法规变更或追加,涉及到新开发和修改的产品,以及相关方要求的情况下,工程部要及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及时更新环境因素。4.8 环境因素的管理4.8.1事务处和项目部应对集团公司环境目标和指标进行分解和落实,记录有关环境

8、表现,定期评价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设立的目标、指标及其它要求;4.8.2 事务处和项目部根据各自的“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和/或应急预案,责任到部门/岗位;4.8.3 事务处和项目部根据各自的“环境因素清单”,对未评价为重要环境因素但相关方却很关注的环境因素(可称为次要环境因素),也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责任到部门/岗位;4.8.4 监视测量执行监视测量控制程序,由事务处和项目工区具体实施;4.8.5 当监视和测量结果出现不符合时或可能发生事故及紧急情况时,执行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和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4.9 事务处和项目部每半年对本程序的执

9、行情况进行检查,形成记录;并对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将分析评价结果报送工程部。4.10 工程部每年对本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形成记录。每年组织一次评审,并将评审结果提交管理评审。5 相关/支持文件5.1 法律、法规与其它要求获取与识别管理程序5.2 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5.3 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5.4 监视测量和试验装置控制程序5.5 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5.6 记录控制程序5.7 环境保护工作管理办法5.8 环境因素管理方案5.9 危险物品管理规定5.10 能源管理规定6 记录6.1 环境因素识别排查表 (一级)6.2 环境因素清单 (一级)6.3 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一级)7 附表/附录7.1 环境因素识别排查表 (S/CX/GC01-1)7.2 环境因素清单 (S/CX/GC01-2)7.3 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S/CX/GC01-3) S/CX/GC01-1 环境因素识别排查表 序号活动、产品、服务/工 序环境因素环境影响排放浓度排放 数量发生频次管理状况排查日期:排查者: S/CX/GC01-2环境因素清单序号环境因素活动、产品、服务/工 序环境影响时态状态重要程度控制方法 编制人: 日期: 负责人: 日期: S/CX/GC01-3 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序号重要环境因素存在部门过程环境影响评价准则管理方式备注目标/指标运行控制/应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