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准格尔旗世纪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311202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准格尔旗世纪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内蒙古准格尔旗世纪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内蒙古准格尔旗世纪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内蒙古准格尔旗世纪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内蒙古准格尔旗世纪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准格尔旗世纪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准格尔旗世纪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纪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李白山水诗中盛唐气象的第一个特征是多宏伟意象。他的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气势磅礴,雄奇壮伟。 李白拥有极广的胸襟和极高的视野,他蔑视权贵,睥睨一世,这体现在山水诗中,便形成了开阔明朗、浩淼空旷的意境。他山水诗中盛唐气象的第二个特征便是意境开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高山随着平原的到来而逐渐隐去,大江汇入波涛汹涌的大海,这视野是何等的开阔。“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岸青山相

2、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诗中的山水画面,写山的巍峨雄姿,写水的浩浩汤汤,视野开阔,一望无际,使人心旷神怡,这正是盛唐时代中的大气魄、大气象。 盛唐诗歌的神韵,被李白发挥得淋漓尽致。“太白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指出了豪迈、飘逸是李白的一大风格。其山水诗中也有体现:“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帝子潇湘去不还,空余秋草洞庭间。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那样美的湖水,那样美的传说,空灵、明净,表现出一种超脱于尘世之外的皎洁明净的心境。“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他有一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以其天真纯朴的

3、童心,与山水冥合,字字流淌出俊逸风神和爽朗情韵。 盛唐士人积极入世、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李白身上被理想化了。早在青年时期,他怀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的雄才大略,以兼济天下为己任,希望登上政治舞台做一番惊天伟业,而后功成身退。他这种“功成身退”的生命理念,正是对盛唐时代精神的独特表达。他幻想“平交王侯”“一匡天下”,仰慕鲁仲连、郦食其、范蠡,希望在风云际会中能遏上明德圣主。在过于理想化的人生当中,现实生活当然不断遭受失败,但他始终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他是把盛唐士人的入世进取的精神高度地升华了,带进了一个理想化的境界。” 李白热衷功名,但是他傲骨铮铮,蔑视权贵,狂放洒脱。

4、他渴望摆脱束缚,融入自然,毕生追求不受约束的逍遥的境界。在山水诗中也表现出他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是最直接的表白。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也称赞他的傲岸性格:“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人格中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独立不羁,不受任何约束。这是魏晋开始的人的觉醒发展至巅峰的产物,是盛唐精神的高度升华的产物。” 盛唐时代的开放包容成就了李白,他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他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独立不羁的人格和豪放洒脱的气度,亦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李白把盛唐气象融合其独特的创作风格运用在山水诗的

5、创作中,谱写了中国山水诗光辉灿烂的一页! (选自陈立群李白山水诗与盛唐气象,有删节)1下列对第一、二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宏伟意象是李白山水诗的一大特征,体现了盛唐气象。 B李白山水诗中开阔明朗、浩淼空旷的意境是与他拥有极广的气度和极高的视野有关,与蔑视权贵,睥睨一世的胸襟无关。 C李白诗中的山水画面,写山的巍峨雄姿,写水的浩浩汤汤,视野开阔,一望无际,使人心旷神怡,这恰好体现了盛唐气象。 D盛唐时代中的大气魄、大气象,体现在李白的山水诗中,表现为意象宏伟和意境开阔两大特征。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白山水

6、诗中,美的湖水,美的传说,空灵、明净,表现出一种超脱于尘世之外的皎洁明净的心境,凸显其意境开阔的风格。 B俊逸风神和爽朗情韵,被李白用山水诗以一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以其天真纯朴的童心,与山水冥合而流淌出来。 C李白对盛唐时代精神的独特表达,是他怀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的雄才大略,以兼济天下为己任,而后功成身退的生命理念。 D李白把盛唐士人的入世进取的精神带进了一个理想化的境界,虽然现实生活不断遭受失败,但他始终保持着自负、自信和豁达、昂扬的精神风貌。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李白山水诗中直接表现出他洒脱不羁的气

7、质,傲世独立的人格的一个例证。 B.李白的独立不羁、不受任何约束的人格,既是魏晋开始的人的觉醒发展至巅峰的产物,又是盛唐精神的高度升华的产物。 C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在李白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独立不羁的人格和豪放洒脱的气度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 D李白虽然傲骨铮铮,蔑视权贵,狂放洒脱,但是盛唐时代的开放包容成就了他,让他谱写了中国山水诗光辉灿烂的一页。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

8、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

9、:“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节选自说苑奉使)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

10、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注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 B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C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D中国之/人

11、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以前傲慢,后来恭敬态度的改变。战国策燕策三:“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B足下,敬词。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战国策秦策二: “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C剖符,符,凭信。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史记:“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D北面,面北,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史记项羽本纪:“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

12、面受命怀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B尉佗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7把原文中画横线

13、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5分)(2)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2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12分)辛苦吟于濆垅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窗下投梭女,手织身无衣。我愿燕赵姝,化为嫫母姿。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注】嫫母:黄帝的妃子,貌丑。8这首诗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9.这首诗揭示了什么主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14、 , ”。(2)陈情表用“ , ”两句表现他的家门不兴旺缺少幸福。(3)陈情表形象刻画自己早年家境贫寒、孤单无依的句子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汉学家叶嘉莹上官云5月10日,海内外各界人士齐聚天津南开大学,共贺叶嘉莹先生九十华诞。温家宝致信祝贺,称先生七十年来孕育桃李,从事研究,为传播中国文化作出重大贡献。在致答谢词时叶先生说:“如果人有来生,我还愿做一个教师,我仍然要教古典诗词。”她是当今世界最负盛名的汉学家之一,著作等身,精研古诗词,培养无数学生,被称为“大师的老师”。1924年,叶嘉莹生于旧北京一个传统世家,那时的叶家奉行儒学,恪守礼仪。闲暇时,父亲与伯父会声情并茂吟诵古诗;母亲与伯母也会各执一册诗词选集研读。受此环境熏陶,叶嘉莹开蒙很早,六七岁便诵读论语,十几岁能写格律诗词。1941年,她考入北平辅仁大学国文系,师从诗词名家顾随,打下深厚的古典诗词功底。她容貌端丽,天资聪颖,是典型的民国“闺秀”。直到今天,叶嘉莹仍然打扮得十分齐整:留着纤长指甲、佩戴粉边眼镜,仪态优雅。或许是出于天然的气质,辅仁读书期间几乎没有人敢随便跟她讲话,“直到毕业时同学道别,我才听说有男同学编排我 孤芳自赏我行我素。很多人说我爱情诗讲的那么好,长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