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技术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4309320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8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精编》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精编》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精编》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精编》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技术(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技术 安全 安全性与系统安全 Safety SystemSafety 安全 系统的状态或条件 是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能够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状态 是指没有引起死亡 伤害 职业病或财产 设备的损坏或损失或环境危险源的条件 引自美国军用标准MIL STD 883C 是指不因人 机 媒介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系统损失 人员伤害 任务受影响或造成时间损失 安全性 系统的性能 是系统在可接受的最小事故损失条件下发挥其功能的一种品质或不发生事故的能力 系统安全 是指为保证系统的全寿命周期的安全性所做的工作安全工作者最主要的任务 就是结合管理和技术等各种手段和措施 努力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2、减少因事故造成的损失 系统安全的内容 系统安全的基本内容包括事故成因理论 事故危险源辩识技术 事故风险评价技术和事故风险控制技术四个方面 其基本关系如图所示 一 事故致因理论 Accident CausingTheory 主要讨论事故的定义 影响因素 各种事故模式 事故规律的法则及事故预防的原理 其中 事故模式对于事故的分析 处理技术和事故的控制技术具有指导作用 是安全系统工程的核心 目前 世界上有代表性的事故模式理论有十几种 对我国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 事故因果型 CauseandEffectTypeofAccident 1 连锁型一个因素促成下一个因素发生 下一个因素又促成再下一个

3、因素发生 彼此互为因果 互相连锁导致事故发生 事故 2 多因致果型 集中型 多种各自独立的原因在同一时间共同导致事故的发生3 复合型某些因素连锁 某些因素集中 互相交叉 复合导致事故 简单集中型或简单连锁型较少 事故的发生多为复合型 事故 二 多米诺骨牌理论 Domino sAccidentTheory 海因里希因果链锁论 M P H D A M 遗传及社会环境 P 人的缺点 D 发生事故 H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A 受到伤害 海因里希模型 W H Heinrich在20世纪30年代首先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论 亦称为多米诺骨牌理论 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是许多互为因果的原因 因素连锁作用

4、的结果 即 人员的伤亡 A 的发生是由于事故 D 事故 D 的发生是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或机械 物质的不安全状态 H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H 是由于人的缺点错误 P 造成的 人的缺点错误 P 起源于不良的社会环境或先天的遗传因素 M 多米诺骨牌理论确立了正确分析事故致因的事件链这一重要概念 简单 明了 直观显示事故发生的原因 只要抽去五块牌中任一块 即可破坏事故链 防止事故发生 W H Heinrich还强调指出 企业安全的中心工作就是要移去H牌 从而中断事故的进程 事实上 骨牌之间的联系是随机的 多米诺骨牌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把事故致因的事件链过于绝对化 简单化 过多考虑了人的因素

5、尽管如此 多米诺骨牌理论由于其形象化和在事故致因理论研究中的先导作用 因而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三 系统理论 SystemsTheory 系统理论把人 机械和环境作为一个系统 整体 研究人 机 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反馈和调整 从中发现事故的致因 揭示出预防事故的途径 系统理论有多种事故致因模型 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人瑟利 J Surry 在1969年提出的 瑟利 模型 瑟利模型是一个典型的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分析事故致因的理论 该模型把事故的发生过程分为危险出现和危险释放两个阶段 这两个阶段各自包括一组类似认知信息处理过程 即感觉 认识和行为响应 在危险出现阶段 如果人的信息处理的每个环节都正确 危险

6、就能被消除或得到控制 反之 就会使操作者直接面临危险 在危险释放阶段 如果人的信息处理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是正确的 则虽然面临已经显现出来的危险 但仍然可以避免危险释放出来 不会带来伤害或损害 反之 危险就会转化成伤害或损害 人和环境 对危险的构成有警告吗 感觉到了这警告吗 认识到了这警告吗 知道如何避免危险吗 决定要采取行动吗 能够避免吗 无危险 迫近的危险 危险构成 出现危险紧急时期 无伤害 伤害或损害 对危险的显现有警告吗 感觉到了这警告吗 认识到了这警告吗 知道如何避免危险吗 决定要采取行动吗 能够避免吗 感觉 认识 行为响应 感觉 认识 行为响应 Y Y Y Y Y Y N N N N

7、N N N N N N N N Y Y Y Y Y Y 瑟利模型 四 轨迹交叉论 OrbitIntersectingTheory 轨迹交叉论综合了各种事故致因理论的积极方面 其基本思想是 伤害事故是许多互相关联的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 这些事件可概括为人和物两个发展系列 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发展过程中 轨迹 在一定的时间 空间发生接触 交叉 能量 逆流 于人体时 伤害事故就会发生 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之所以产生和发展 又是受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根据轨迹交叉论构造的轨迹交叉论事故模型反映了绝大多数事故的情况 实际情况是 只有少量事故是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无关

8、的 绝大多数事故是与二者同时相关的 日本劳动省调查分析了50万起事故的结果是 从人的序列分析 只有约4 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无关 从物的序列分析 只有约9 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无关 不安全状态 不安全行为 起因物 致害物 人 事故现场 安全管理缺陷 物的原因 人的原因 接触伤害 物 包括环境 人 包括肇事人和受害人 本质原因间接原因 直接原因 轨迹交叉论事故模型 二 事故致因理论的基本结论 1 事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互为因果 一步一步组合的结果 2 由于产生事故原因的多层次性 不能把事故发生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于违章 3 事故致因的多种因素的组合 可归结为人和物两大系列的运动

9、发生事故是由于人 物两大系列的运动轨迹交叉 防止事故应着力于提高技术装备安全化水平 使人 物运动轨迹不产生交叉 4 研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应和对环境的分析研究结合起来 致力于环境的改善 5 人 物 环境都受管理因素支配 管理因素是本质原因 防止发生事故归根结底应从改进管理做起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在体系中的体现危险源与风险的基本概念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过程的基本步骤及要求风险评价的实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技术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在体系中的体现 4 3 1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用人单位应建立和保持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的程序 程序应包括 常规和非常

10、规的活动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作业场所内的设施 用人单位所采用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应该符合下述条件 依据用人单位的范围 性质和时限进行确定 以保证该方法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 确定风险级别 与运行经验和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能力相适应 为确定设备要求 明确培训需求和建立运行控制 提供相应信息 对所需控制活动的监测提供信息 以保证实施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风险评价的结果应形成文件 作为建立和保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各项决策的基础 并为持续改进用人单位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绩效提供衡量基准 用人单位所制定的风险控制计划应有助于保护员工的安全健康 用人单位应定期或及时评审和更新危险源辨识 风险

11、评价和控制措施的信息 国家经贸委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 中 危险源与风险的基本概念 伤亡事故 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 急性中毒事故 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 急性中毒事故是指职工在本岗位劳动 或虽不在本岗位劳动 但由于企业的设备和设施不安全 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良 所发生的轻伤 重伤 死亡事故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 1991年国务院颁布 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企 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 统称用人单位 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 因接触粉尘 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危险源 风险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 职业病 财产损失 作业环境破坏的

12、根源或状态 风险是指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过程的基本步骤及要求 一 基本步骤 划分作业活动 辨识危险源 确定风险 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 评审风险控制计划的充分性 1 划分作业活动 编制一份业务活动表 其内容包括厂房 设备 人员和程序 并收集有关信息 辩识与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所有重大危险源 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 2 辩识危险源 评价现有 或拟定 控制措施情况下的风险 考虑在特定危险源中的暴露 控制措施失败的可能性 伤亡或财产损失的潜在后果 3 确定风险 4 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 判断计划的或现有的OH S预防措施是否足以把危险

13、源控制住并符合法律的要求 编制计划以处理评价中发现的 需要重视的任何问题 用人单位应确保新的和现行控制措施仍然适当和有效 5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 如有必要 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 重新评价风险 并检查风险是否可容许 6 评审风险控制措施计划的充分性 二 风险评价要求 如欲风险评价在实践中有用 用人单位应该 指定用人单位内的一名高级成员促进和管理评价活动 征询每一位相关人士的意见 讨论应计划做什么并得到其建议和承诺 确定评价人员 小组对于风险评价培训的需求 并实施适当的培训计划 评审评价的充分性 确定评价是否合适和是否充分 即是说 足够详尽而严密 将管理的具体内容和评价的重要发现形成文件 风险评

14、价的实施 一 概述 本部分描述用人单位进行风险评价策划时应考虑的诸多因素 须注意根据需要参照有关规定和指南 以保证符合特殊的法律要求 这里描述的风险评价涵盖所有的OH S危险源 较好的做法是综合评价所有危险源 而不是分别进行诸如健康危险源 人工搬运 机械伤害等的单项评价 如果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别进行评价 那么 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排列就更加困难 分别评价还会导致不必要的重复 二 风险评价应考虑的因素 开始着手风险评价时 必须仔细考虑下述因素 简单风险评价格式的设计 业务活动的分类标准及各项业务活动所需的信息 危险源辩识和分类方法 确定风险的程序 描述风险水平的语汇 判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标准 计划的

15、或现有的控制措施是否充分 采取改进 补救措施 的时间期限 如果必要 提出的风险控制方法 评审措施计划充分性的标准 三 风险评价格式 用人单位应设计一种能记录评价发现的简单格式 其内容一般包括 业务活动 危险源 现行控制措施 暴露于危险中的人员 或财产 伤害 或破坏 的可能性 伤害 或破坏 的严重程度 危险水平 根据评价结果而需采取的行动 管理细节 如评价者的姓名 日期等等 用人单位应开发其综合风险评价程序 并需对系统进行试验和不断评审 四 业务活动分类 风险评价首先要作的是准备一份业务活动表 用合理且易于控制的方式对其进行分类并收集必要的有关信息 例如 其中必须包括不常见的维修任务 以及日常的

16、生产活动 业务活动可能的分类方法包括 用人单位厂房内 外的地理位置 生产过程或所提供服务的各个阶段 有计划的工作和被动性的工作 确定的任务 如 驾驶 五 业务活动的信息要求 各项业务活动所需的信息可包括下述条目 正执行中的任务 其期限和频度 开展工作的场所 通常 偶尔执行任务的人员 受工作影响的其它人员 如参观者 承包商和公众 人员已接受的任务培训 为完成任务而制定的书面工作制度和 或持证上岗程序 可能用到的机械 设备 可能用到的电动手工具 制造商或供应商对于机械 设备 电动手工具的使用和保养说明 可能要搬运的材料的尺寸 形状 表面特征和重量 五 业务活动的信息要求 续 材料须用手移 搬 动的距离和高度 用到的服务 如压缩空气 工作期间用到或遇到的物质 用到或遇到物质的物理形态 烟气 气体 蒸气 液体 粉尘 粉末 固体 所用或遇到物质危险源明细表的内容和建议 与所进行的工作 所使用的机械 设备 所用或遇到的物质有关的法令 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被认为合理的控制措施 事后监测资料 从组织内外以信息形式获得的与正进行的工作 所用的设备 物质相关的意外事件 事故以及疾病的经历 与业务活动有关的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