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北京市民1999-2003年职业群体分析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4309266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北京市民1999-2003年职业群体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精编》北京市民1999-2003年职业群体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精编》北京市民1999-2003年职业群体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精编》北京市民1999-2003年职业群体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精编》北京市民1999-2003年职业群体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北京市民1999-2003年职业群体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北京市民1999-2003年职业群体分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民19992003年职业群体分析 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 范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职业是社会阶层划分的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中便提出了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来划分社会阶层的理论框架。他们认为: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越来越趋向于表现为职业的分化。同时,他们也认为特殊的制度性安排、生产资料所有权、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利益调整也对社会阶层分化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通过对1999年2003年以来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的历年调查数据的分析,描述不同职业对个人生活状况和社会状况评价,揭示其共性与差异。以期把握近年来,不同职业群体

2、的生活状况、社会评价的主要变化趋势。一、 职业群体状况 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的历年调查数据来自每年对北京市城八区的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年龄范围在1870岁的北京市居民。因此,本文所分析的职业群体主要基于城八区的1870岁居民,具体职业包括:工人、商业服务业职工、党政机关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学生、离退休人员、下岗或失业人员等。个体劳动者因所占比例较低,在后面的分析中不再列出,“其他”类别因包含不便分类职业,也不进行分析。图1:历年职业分布 从图1可以看出:1、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北京市第二产业从业人数从1992年的281万人逐渐下降到2001年的216万人,其中1999年为21

3、6万人,2000年为208万人。而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则逐年递增,1992年为283万人,到1999年为328万人,2000年为338万人,2001年为342万人。从调查结果看,北京市城八区工人群体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1999年2001年在20以上,2003年则为10.2;商业服务业职工群体比例稳步增加,1999年为10,2003年为14.6。2、 随着北京城市老龄化社会的来临,离退休人员群体总体呈上升趋势,1992年北京离退休人数为94万人,而2001年则达到178万人。从调查结果看,1999年北京城八区离退休人员占15.2,而2003年为24.7。3、 下岗失业人员群体近两年有所增加,1999

4、年2001年在10以下,由于受“非典”疫情影响,2003年下岗失业人员比例达到15.2。 二、 职业群体的收入状况 收入状况是人们最基本的经济状况。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同职业群体间的经济状况差异,在很大程度上首先表现为其收入状况的差异。在本文中,我们以北京市民当年个人月收入中位数二分之一法,划定各类收入类别。其中,月收入低于市民总体月收入中位数的二分之一值的群体为低收入者;月收入高于中位数的二分之一值,低于中位数的群体为中等偏下收入者;月收入高于中位数,低于中位数一又二分之一值的群体为中等偏上收入者;月收入高于中位数一又二分之一值的群体为高收入群体。 图2显示:2003年低收入者比例较以往有所

5、上升,达到18.9,为近年来最高;同时中等偏上收入者和高收入者的比例有所下降,两者合计为35.7,为近年最低。图2:历年收入分组图3:党政机关干部群体历年收入分组图4:专业技术人员群体历年收入分组图5:企事业管理人员群体历年收入分组图6:商业服务业职工群体历年收入分组图7:离退休人员群体历年收入分组图8:工人群体历年收入分组图9:下岗及失业人员群体历年收入分组图3图9分别显示了各职业群体近年来收入分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1、 党政机关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中,高收入者比例较高。其中等偏上收入者与高收入者之和占70左右。其中党政机关干部收入近年来提高较快,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收入有

6、所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收入则与往年基本持平。这三类职业总体处于北京市民收入的前列。2、 商业服务业职工收入在2003年出现分化,一方面低收入者有所增加,另一方面高收入者比例也有所上升。其中等偏上收入者与高收入者比例之和占40,处于北京市民收入的中等偏上水平。3、 离退休人员和工人群体以中等偏下收入者居多,与2002年相比,2003年两者中的低收入者比例有所上升,而高收入者比例有所下降。其中,工人群体的低收入者比例上升较大。从总体看,离退休人员和工人群体的收入处于北京市民的中等偏下水平。4、 下岗失业群体的收入总体处于北京市民的较低水平,2003年该群体中低收入者比例占70,较2002年增加15.

7、7。5、 结合前面的职业分布变化可以看出:2003年表现出以下特点,第一,下岗失业群体比例继续上升;第二,低收入者比例有所增加;第三,离退休人员、工人,尤其是下岗失业人员的收入状况有所恶化。由于上述三类职业群体在市民总体中所占比例达到50,因此这三类职业群体的生活状况直接关系着北京市民总体的状况,解决他们的收入及工作问题应当成为政府的工作重点。 三、 个人生活压力评价 在个人生活压力评价方面,我们以百分制表示各类职业群体的生活压力。图10:不同职业群体生活压力评价 从图10可以看出:1、 就总体而言,各职业群体的生活压力评价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下岗或失业群体,该群体的生活压力评价最高,在80分

8、以上;第二类,商业服务业职工、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工人、学生群体,这些群体的生活压力评价在70分左右;第三类,专业技术人员、离退休人员、党政机关干部群体,这些群体的生活压力评价在5060分之间。2、 从近年来生活压力评价变化看,1999年2001年各类群体的生活压力均呈现上升态势,而2002年则略有下降。3、 从生活压力评价变化较大群体看,近年来学生群体的生活压力上升较快,1999年该群体生活压力为50分,而2002年则上升到70分。就各类职业群体的生活压力来源看,我们可以发现:1、 就生活压力处于第一类的下岗或失业人员而言,其生活压力的主要来源为收入问题、医疗问题、工作问题、住房问题、子女教

9、育问题(见续表1),其中在1999年该群体的生活压力首要为工作问题,而2002年的首要问题则为收入问题。这表明随着政府推进再就业工程力度的加大,下岗或失业人员由对工作问题的关注,正转向对收入问题的关注,对于他们来说,找到一个收入略好的工作显得更为重要。2、 就生活压力处于第二类的商业服务业职工、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工人群体而言,其生活压力的主要来源基本一致,为医疗问题、住房问题、收入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工作问题(见表1和续表1)。3、 就生活压力变化最明显的学生群体而言,其生活压力的主要来源为个人发展问题和工作问题(见续表1)。近来大学生就业难正逐渐成为社会关注问题之一,政府和高校通过研究生扩

10、招等措施缓解其就业压力,但仍难以使大学生消除对个人发展与工作的担心。4、 在生活压力处于第三类的群体中,党政机关干部的生活压力来源主要为医疗问题、住房问题、社会治安问题、收入问题、子女教育问题;专业技术人员的生活压力主要为医疗问题、住房问题、收入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工作问题;而离退休人员的生活压力主要为医疗问题、住房问题、养老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生活费用上升问题(见表1和续表1)。5、 从近年来生活压力来源上升较快的方面看,医疗问题最为明显。除学生群体外,其余各职业群体均感到医疗问题的较大压力。表1:各类职业群体生活压力来源 党政机关干部 工人 离退休人员 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 1999 200

11、0 2001 2002 1999 2000 2001 2002 1999 2000 2001 2002 1999 2000 2001 2002 医疗问题 10 31.5 37.5 56.4 11.1 36.7 33.5 57.6 31.6 72.3 61.3 71.7 18.2 33.7 35.5 55.5 住房问题 45 48.1 60.4 36.4 15.4 42.6 43.6 48.8 17.5 44.5 42.9 33.5 21.2 38.2 35.5 34.5 社会治安问题 29.6 20.8 30.9 14.8 13.2 17.4 24.6 18.5 22.8 25.8 11.8

12、22.7 收入问题 30 22.2 29.2 30.9 46.9 47.7 51.1 37.8 36.8 29.8 17.9 19.9 33.3 43.8 39.1 31.8 子女教育问题 30 20.4 22.9 25.5 34.6 42.6 32.7 32 43.9 11 14.3 16.2 40.9 33.7 35.5 32.7 养老问题 12.5 23.6 14.7 16.9 32.7 27.9 18.2 14.5 工作问题 35 20.4 16.7 14.5 46.3 39.7 30.1 26.2 19.3 3.7 8.9 10.3 47 33.7 27.3 34.5 生活费用上升

13、10 9.3 4.2 9.1 22.2 16.5 14.7 15.7 19.3 33 25 21 28.8 20.2 10 15.5 个人发展 5 16.7 16.7 7.3 8 10.5 9.8 4.1 10.5 0.5 3 1.5 16.7 20.2 22.7 24.5 家庭问题 16.7 10.4 7.3 10.5 7.6 8.6 4.7 14 5.8 6.5 7.7 7.6 5.6 3.6 2.7 续表1:各类职业群体生活压力来源 商业服务业职工 下岗或失业 学生 专业技术人员 1999 2000 2001 2002 1999 2000 2001 2002 1999 2000 2001 2002 1999 2000 2001 2002 医疗问题 9.8 29.9 18.5 42.7 4.2 31.3 27.8 49.6 33.3 10.3 11.8 16.7 14.8 25.5 31.8 56 住房问题 13.7 42.3 58.5 48.9 14.6 35.8 45.8 39.8 41.4 17.6 20 23 43.4 47.7 40 社会治安问题 15.3 15.4 13 7.5 8.3 4.1 24.1 5.9 6.7 27.4 25 16 收入问题 43.1 42.3 49.2 42 20.8 64.2 51.4 58.5 3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