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华中科技大学-国际贸易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34309260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PPT 页数:131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华中科技大学-国际贸易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精编》华中科技大学-国际贸易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精编》华中科技大学-国际贸易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精编》华中科技大学-国际贸易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精编》华中科技大学-国际贸易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华中科技大学-国际贸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华中科技大学-国际贸易(1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Trade TheoryandPolicy 方齐云教材 国际经济学方齐云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 Ch 1导论 什么是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的特点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国际经济学的发展概况 什么是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是以国际经济交易 InternationalTransactions 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 它运用一般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析工具 研究国际货物 Goods 服务 Services 和资产 Assests 交易及其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国际经济学的特点 与一般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相比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1

2、国际交易不同于国内交易 一般认为 生产要素在国内的流动性高于其在国际之间的流动性 2 国际经济关系发生在具有独立主权的不同经济实体之间 与之相联系 就产生了不同的疆界和不同的货币 不同疆界的存在 产生了对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限制 而这在一国内是不存在的 不同的货币通过汇率随时间的变动 产生了相对价格随时间变动的复杂性 而这在一国之内同样是不存在的 在政策制定上 一国政策的制定往往考虑的只是本国的国民福利和稳定而非世界的福利和稳定 不同国家之间的政策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 这就会导致在某个国家是最优的政策选择 从世界范围来看则往往是非最佳的政策选择 例如 最优关税 OptimalTariff 的征收导

3、致了20世纪30年代的关税大战 经济体之间的相互连系使得一国的经济政策 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 不仅会影响本国的资源配置 而且还会对其他国家的资源配置造成外溢效应 因此 在国际经济关系日益密切的背景下 一国政府经济政策的制定 就必须考虑外部因素的影响 这就比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制定政策要复杂得多 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可以区分为实物经济 RealEconomy 方面和货币经济 MonetaryEconomy 方面两个部分 1 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实物经济方面 也称国际微观经济学 InternationalMicroeconomics 或国际贸易 InternationalT

4、rade 它主要研究国际贸易和国际要素流动 包括影响国际贸易和国际要素流动的主要因素 贸易和要素流动对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以及福利的影响 国家经济政策对贸易和要素流动的影响等 国际经济学的国际贸易部分通常包括国际贸易理论 TradeTheory 和贸易政策 TradePolicy 两个部分 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部分 它以单个国家为基本分析单位 研究单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及其决定 这与微观经济学非常相似 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贸易的基础 TheBasisforTrade 贸易的模式 ThePatternsofTrade 以及贸易的利益 TheGainsfromTrade 国际贸易政策考察贸易限制的措施及其影响

5、 贸易保护的原因和效果 2 国际经济学研究的货币经济方面 也称国际宏观经济学 InternationalMacroeconomics 或国际金融 InternationalFinance 它主要研究国际收支 BalanceofPayments 及其调整过程 包括外汇市场和汇率决定 国际收支及其在不同汇率制度下的调整过程等 国际经济学的国际金融部分则包括汇率和外汇市场 国际收支及其调整等内容 它涉及货币和总收支 收入水平和价格指数等宏观经济变量 这与宏观经济学非常相似 外汇市场探讨一国货币与它国货币相交换的框架及汇率的决定 国际收支用以测度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的总收入和总支出及其平衡 国际收支调整

6、研究在不同汇率和国际货币制度下 一国国际收支失衡调整过程及其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国际经济学的发展概况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1 1 重商主义者以其错误的财富观为基础 推论出 奖出限入 的贸易政策 2 1776年 亚当 斯密 AdamSmith 在 国富论 TheWelthofNations 中 系统阐述了分工和自由经济的观点 批判了重商主义的财富观和贸易观 提出了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 TheoryofAbsoluteAdvantage 3 1817年 大卫 李嘉图 DavidRicardo 在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ThePrinciplesofPoliti

7、calEconomyandTaxation 一书中 进一步发展了亚当 斯密的理论 正确地提出和论证了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原理 LawofComparativeAdvantage 确立了其后贸易理论发展的方向 后来的学者都将国际贸易研究的重点放在比较优势原理上 不断探索决定比较优势的各种因素 4 穆勒 J S Mill 马歇尔 AlfredMarshall 和艾奇沃思 F Y Edgeworth 等 集中研究了贸易条件的决定问题 5 1919年 赫克歇尔 E F Heckscher 在 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TheEffectofForeignTradeontheDistributionofI

8、ncome 一文中 首先论述了各国要素禀赋构成与贸易形态之间的关系 以及贸易对各国收入分配的影响 提出了要素禀赋差异是决定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基础的观点 其后 他的学生俄林 BertilOhlin 在1933年出版的 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 InterregionalandInternationalTrade 一书中 进一步阐述和发挥了赫克歇尔的要素禀赋理论 因而后来人们又称要素禀赋理论为赫克歇尔 俄林理论 Heckscher OhlinTheory 简称H O理论 6 1936年 哈伯勒 G Haberler 在 国际贸易理论 TheoryofInternationalTrade 一书中 用机会成本

9、理论 OpportunityCostTheory 解释了比较优势原理 在贸易理论的模型化方面作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此外 勒纳 A P Lerner 里昂惕夫 W Leontief 米德 J E Meade 萨缪尔逊 P A Samuelson 等人将一般均衡分析的新古典模型与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融为一体 最终形成了国际贸易理论的标准模型 可以说 这一标准化的贸易模型 就是新古典学派一般均衡理论在国际贸易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7 1951年 里昂惕夫首次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对H O理论进行了经验检验 发现美国作为世界上资本最丰富的国家 其出口部门是劳动密集型的 而进口替代部门则是资本密集型的 这就

10、与H O理论预测的贸易模式相反 这就是著名的 里昂惕夫之谜 TheLeontiefParadox 8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以克鲁格曼 P R Krugman 和赫尔普曼 E Helpman 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 提出了所谓 新贸易理论 NewTradeTheory 新贸易理论认为 除要素禀赋差异外 规模经济亦是国际贸易的原因和贸易利益的另一个独立决定因素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2 新贸易理论的出现有两大渊源 产业内贸易 Intra industryTrade 即发生在同一产业类别中的双向贸易 Two wayTrade 已成为主流 格鲁珀 H G Grubel 和劳埃德 P J Lloy

11、d 在1975年还构造了一种测量产业内贸易密集度的指数方法 用于测算国际贸易中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性 G L产业内贸易指数 与B Balassa提出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略有不同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中期 产业组织理论出现了一次大的突破 特别是博弈论方法被引入到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中之后 对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 主要是针对寡头市场 厂商行为的描述与研究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978年 克鲁格曼在其博士论文 收益递增 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 IncreasingReturns MonopolisticCompetition andInternationalTrade 中 首次将迪克西特 A Dix

12、it 和斯蒂格利茨 J Stiglitz 两人所共同提出的将差异产品和 内部 规模经济考虑在内的垄断竞争模型 该模型又称 新张伯伦模型 推广到开放经济条件下 从模型上首次证明了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的另一起因 以及差异性产品决定了贸易形态为产业内贸易 新贸易理论除了都强调规模经济的作用这一共同点外 并未形成统一的分析框架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3 有三种类型的新贸易理论模型 由克鲁格曼和赫尔普曼等人在垄断竞争模型基础上提出的新贸易理论模型 由布兰德 A Brander 和斯潘瑟 B J Spencer 在寡头垄断模型基础上提出的新贸易理论模型 该模型不仅阐述了规模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决定作用 而且还指

13、出了在同质产品条件下 因厂商的非合作行为也会产生产业内贸易 相互倾销 便是其中的一个特例 在寡头垄断市场上 围绕着垄断利润 不仅厂商之间 而且政府之间也可能发生争夺垄断利润的博弈行为 因此 该理论模型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20世纪80年代中期 引发众多争论的战略性贸易政策便是基于这一思想提出的 由埃塞尔 W Ethiar 最早提出的外部经济模型 该理论模型不仅指出外部规模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 更重要的是 该模型还指出了国际分工格局对贸易利益不平衡性的影响 即不同的国际分工格局对参与贸易的各方的经济发展有不同的影响 新贸易理论的出现 并不意味着它替代了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 从解释对象上看 两种理

14、论分别解释不同的贸易现象 新贸易理论主要解释产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现象 而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则主要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 Inter industryTrade 从理论基础上看 新贸易理论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前提 强调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结构和竞争性差异 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则以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为前提 强调国家之间在要素禀赋上的差异性 两派的观点不仅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 相反实际上表现出一种互补性 两者共同丰富和完善了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基础的决定因素 图1 1贸易的基础 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 1 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 一直是围绕 外部平衡 ExternalBalance

15、 这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展开的 从古典贸易理论起 贸易平衡一直是贸易理论的一个前提条件 因为贸易理论不考虑货币因素 国际贸易理论所探讨的是在贸易平衡条件下 或物物交换条件下 的贸易商品相对价格问题 即纯易货贸易条件 TheBarterTermsofTrade 问题 但在现实中 国际贸易是以货币为媒介而进行的 因而贸易不平衡现象是一种常态 1 1720年 伊萨克 杰瓦伊斯 IssacGervaise 首次提出了国际收支 BalanceofPayments 的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2 1752年 大卫 休谟 DavidHume 在 论贸易差额 一文中 论证了著名的 物价 铸币 流动机制 Price Spe

16、cie FlowMechanism 休谟从货币数量论的观点出发 认为 在金币本位制条件下 可以通过货币 贵金额的输出输入来完全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 即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可以通过市场的力量自动恢复平衡 而不需要外部的人为干预 3 在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间隔期间 为取得外部平衡 许多国家对浮动汇率和直接控制国际收支进行了广泛的实验 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 2 4 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布雷顿森林体系 BrettonWoodsSystem 这种国际货币制度安排的确立和发展 对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之后 凯恩斯主义的流行 也在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后 考虑到与固定汇率制相联系的物价水平和工资粘性 StickyPriceandMonetaryWage 在20世纪40 50年代 很多研究文献放弃了古典模型核心的价格调整学说 转而寻求通过收入或就业的变动来调整外部平衡 凯恩斯的乘数理论 MultiplierTheory 说明了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 收入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强调收入作用的外部调整学说 有着重大的缺陷 它基本上排除了资本流动的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