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初评方法介绍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34309079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2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初评方法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精编》初评方法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精编》初评方法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精编》初评方法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精编》初评方法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初评方法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初评方法介绍(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初始环境评审方法介绍 深圳市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中心 地址 深圳市滨河大道3002号无线电管理大厦1204室邮编 518033电话 83248405传真 83240107手机 13922837260 戴晖毅 2 内容简介 第一部分初始环境评审的一般介绍一 目的二 内容三 方法四 计划五 初评报告第二部分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一 环境因素的重要性二 环境因素的概念三 环境因素的识别四 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 前言 体系建立的原则和步骤 3 一 原则 1环境管理体系应充分结合组织的特点2 环境管理体系应与组织现行的管理体系相结合3环境管理体系是一个动态发展 不断改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4 管理体系的一体化

2、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4 二 建立的步骤 1 前期准备工作 1 最高管理者的承诺 2 任命环境管理者代表 3 提供资源保障 4 培训2 初始环境评审3 环境管理体系策划4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编写5 环境管理体系试运行6 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7 环境管理体系申请认证 5 第一部分初始环境评审的一般介绍 6 一 目的 了解与掌握组织的环境现状和环境管理现状 以便 制定适合组织的环境方针 目标与指标 环境管理方案 明确环境管理机构与职责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有效控制环境因素 7 二 内容 1 识别适用的法律 法规及其他要求 评价组织的守法情况 2 识别环境因素 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 3 汇总产生污染的

3、设施 评价防治污染设施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明确需要完善的环境工程 4 掌握组织的环境管理现状 包括组织机构的适应性 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环境意识水平 环境风险的机率 寻求改进的机会 了解相关方对组织的环境行为和环境表现的意见和要求 8 三 方法 1 组成初始环境评审组 要组织几个人 集中一段时间 专门进行初评 2 检查清单和调查表 以简单的方式提问 提高工作效率 3 知情人座谈会 召开各种层次 规模 人员的调查座谈会 4 查阅文件 记录 收集数据 信息 如 法律制度的执行情况 5 发调查表 问卷调查 如 员工环境意识水平 6 现场调查 如 污染防治设施的充分性 有效性7 现场监测 如 排污达标情况

4、 9 四 计划 全方位调查 关注重点 产生或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活动 部门 区域 10 1 生产制造部门 原材料 零部件 能源 资源 生产过程 污染物排放等 2 设备 动力部门 水 气 油 电 煤 机械等 3 技术部门 产品研究 设计 开发 工艺 工程改造等 4 供应贮运部门 采购 运输 仓贮 供方 合同方等 5 销售服务部门 市场 用户 产品使用 维修 运输 相关方等 6 环保管理部门 环保设施 废物处置 监测 法规等 7 行政后勤部门 食堂 卫生所 人事 劳保 安全 行政 社区关系等 1 调查部门 11 1 高层管理者 方针 资源 规划 抱怨 2 中层管理者 生产 设计 管理制度 职责现

5、状 培训等 3 专业人员及工人 法律法规 标准 事故 安全 职责 环境意识 技能 原料 能源 废物排放 历史 2 调查对象 12 五 初评报告 1 作用初始环境评审报告是初评工作所得信息的汇总 是建立体系的基础 也是编写体系文件 制定目标 指标等的依据 13 2 内容 1 组织的生产活动及相关活动情况 包括 主要产品 厂区布置 工艺流程 资源消耗等情况 2 组织的守法现状 3 产生污染设施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4 环境管理现状 包括 组织机构与职责的适应性 干部和员工的环境意识等 5 主要环境风险与机率 6 相关方的意见与要求 7 附件 适用的环保法律 法规清单 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14 第二部分环

6、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15 一 环境因素的重要性 1 在ISO14001标准中 各要素均以环境因素为核心2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以环境因素为基础 1 初始环境评审 要从环境因素入手 确定环境状况与环境管理现状 识别与评价环境因素 依据环境因素识别法律法规 16 2 建立体系 4 3规划 策划 要处处考虑环境因素4 3 1环境因素4 3 2法律及其他要求4 3 3目标与指标4 3 4环境管理方案 17 3 运行环境管理体系就是有效控制环境因素 4 4实施与运行4 4 1机构与职责 各部门要按其职责控制环境因素及产生的影响4 4 2培训意识与能力 对全员进行培训 知道如何控制环境因素所造成的影响4 4

7、3信息交流 进行有关环境因素的内 外部交流4 4 4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编制4 4 5文件管理 具有关键作用的岗位 都能得到有关文件的现行版本 4 4 6运行控制 组织应根据环境方针 目标和指标 确定与所认定的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与活动 确保它们在程序规定的条件下进行 4 4 7应急准备与响应 控制潜在的环境因素 18 4 保持体系以环境绩效为度量 环境绩效 一个组织基于环境方针 目标和指标 控制其环境因素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的成效 4 5检查与纠正措施 实质上是检查环境因素是否得到有效控制4 5 1监测 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4 5 4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8、 体系实施绩效的审核4 6管理评审 适用性 充分性 有效性的评审离不开环境因素 19 二 环境因素的概念 1 定义一个组织活动 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环境 组织运行的外部存在 包括空气 水 土地 自然资源 动物 植物 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要素 物质及其运动 相互作用 要素对环境的作用 即环境影响 20 2 描述主体 物质 产生环境影响的物质 行为 运动 造成环境影响的物质的运动 例 废水排放 噪声释放 垃圾抛弃 农药流失 CFCs泄漏 电磁波辐射 21 三 环境因素的识别 22 1 从环境因素自身考虑其识别 1 时态 过去 由过去的行为造成的环境影响延续到现在 例 推平

9、土地 等待投资 破坏植被 严重水土流失 现在 现在发生或存在的环境因素 绝大多数 将来 潜在的或计划进行的事所产生 造成 的环境因素 例 修建道路交通噪声污染 引进新生产项目新污染物排放 污染物排放量增加 建设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 臭气散发 23 2 状态环境行为环境因素环境影响 正常罐装液化气贮存与使用伐门漏气污染空气 异常罐装液化气贮存与使用伐门损坏泄漏严重污染空气 紧急罐装液化气贮存与使用钢瓶爆炸环境灾难 24 3 类型 产生污染型 水 气 声 渣环境因素环境影响 例 食堂废水排放污染河流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空气 消耗资源型 消耗能源 水源 土地 森林 草原 矿物 各种物资 环境因素环境影响

10、例 过量放牧草场退化森林砍伐部分野生动植物灭绝常明灯 白日开灯 能源浪费单面使用复印纸加速森林锐减 25 2 从环境行为考虑识别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是由人的环境行为造成的 也有少部分是自然界中某种自然力的环境行为造成的 为此 可以从环境行为的后果推导出环境因素 例 环境行为环境因素电镀生产电镀废水排放 酸性气体排放撒农药农药流失驾驶汽车尾气排放 噪声释放台风暴雨洪水暴发 26 3 从环境影响考虑识别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与环境影响是因果关系 事物的结果往往是显而易见的 为了寻找原因 可以从结果入手往回推 也就是从造成的环境影响反推其环境因素 产生污染型 例 环境影响环境因素空气NOx超标汽车尾气

11、排放荔技开花不结果含氟废气排放 消耗资源型 例 环境影响环境因素电消耗增加 能源浪费 常明灯 白天开灯 耗水量增加 水浪费 常流水 损害人群健康型 例 环境影响环境因素甲状腺肥大碘缺乏 27 4 相关方环境因素的识别 ISO14001标准 4 3 1环境因素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 用来确定其活动 产品或服务中它能够控制 以及可以期望它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能够控制的环境因素 由组织的环境行为造成的环境因素 可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由相关方的环境行为造成的环境因素 可以对相关方施加影响 达到间接控制 因此 识别相关方的环境因素 要注意识别那些可以通过施加影响加以控制的环境因素 不要站在相关方的角度

12、识别其全部环境因素 可施加的影响正是编写作业指导书进行管理的内容 28 5 环境因素识别的实施 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 如 现场调查 工艺流程分析 产品生命周期分析 员工问卷调查 法律法规要求对照 头脑风暴等方法 但由于实施ISO14001标准的组织情况不同 难以用一种通用的方法识别 即或对于一个组织 由于环境因素的类型 时态 状态及成因等的差异 也难以用上述的某种单一方法识别 在认证实践中总结 推荐如下环境因素识别方法 全员参与识别共同讨论确定小组汇总确认 29 四 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 30 一 评价环境因素的要点 重要环境因素 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由于环境影响的大小是相对的

13、重要环境因素仅仅是相对于具有一般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而言 因此 评价出多少个重要环境因素 完全依组织的具体情况而定 没有绝对的要求 1 重要环境因素的概念 31 2 评价环境因素的目的 在识别环境因素的基础上 确定出组织的重要环境因素 以明确管理重点和需要改进的要求 对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需要建立目标 指标 制定环境管理方案 或者编制作业指导书 以实施对其控制与管理 32 3 评价方法的思路 1 评价环境因素产生或可能产生环境影响的大小 从中选出影响重大或相对重大的部分为重要环境因素 2 由于组织的环境现状 地理位置 社会条件 适用法律 环境要求 经济条件 技术实力等主 客观因素的具体情况不同

14、不可能有广泛适用的方法 具体选用何种评价方法 应由组织自行确定 3 评价环境因素应考虑的评价因子应是多种的 具体选择那些因子也应依组织的具体情况确定 33 1 环境影响的范围 2 环境影响的程度 3 发生的概率 或频率 4 环境影响的持续时间 5 法律和标准的要求 6 相关方关注的程度 7 经济损益因子 8 其他因素 评价环境因素可考虑的评价因子 34 二 组成评价小组承担评价任务 1 评价小组组成为了能准确地 恰当地评价环境因素 应组成 评价小组 评价小组可由5 7人组成 人员过少会造成评价结论带有片面性 人员过多 会出现意见难以统一 议而难决的局面 评价小组最好有1 2名外聘专家 以克服组

15、织内部人员难以察觉的某种习以为常的不良影响 评价小组的具体人数 人选依组织规模 人才资源 环境因素种类 数量等情况由组织管理者决定 35 2 评价小组工作程序 1 能够优先评定的重要环境因素优先确定 2 不能优先确定的部分 排除明显不会成为重要环境因素的部分后协商确定 或直接采取打分评价 3 不能协商确定的有争议部分 可采取打分评价确定 36 三 优先确定评价 对于法律 法规 标准等有明确要求的 应优先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37 1 法律 法规有具体要求 按要求优先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如 1 破坏臭氧层物质的使用 2 因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陶汰的小型或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所产生或涉及的环境因素 3

16、 组织向环境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应执行的环境标准 造成超标排放的环境因素应优先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38 2 组织向环境排放的污染物因有较好的防治设施 在正常运行状况下从不超标 但如防治设施管理不善或发生事故或停止防治设施运行 会出现超标现象 应优先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3 地方环保部门对组织所规定的总量控制指标项目相关的环境因素 应优先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4 组织的排污虽然不会出现超标现象 但排放量较大 如不削减排放量 日久之后会对环境或人群健康产生影响 这类环境因素应优先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39 6 产生危险废弃物的环境因素 除偶尔产生很少量的危险废弃物外 应优先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7 有较大的事故隐患或发生机率 且一旦发生事故将会对环境造成较严重的影响或破坏 这类环境因素应优先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8 对组织的信誉 生存等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 应优先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9 因相关方对其环境因素管理不善或失误 会对组织的活动 产品或服务造成严重影响或不良后果可优先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10 组织管理者认为其他需要优先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 40 四 协商确定评价 1 评价小组对不能优先确定为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