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公司内部检验员培训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34308902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5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公司内部检验员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精编》公司内部检验员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精编》公司内部检验员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精编》公司内部检验员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精编》公司内部检验员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公司内部检验员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公司内部检验员培训(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 部 检 验 员 培 训 教 材 目录质量(品质)意识部分一、 质量(品质)的重要性3二、 质量(品质)的一些概念3三、 品质管理发展史4四、 不良品来源变异5五、 防止不良品产生7六、 工厂检验设计9质量管理体系部分一、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产生和发展16二、 概念17三、 八项基本原则17四、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181、 范围182、 引用标准183、 术语和定义184、 质量管理体系185、 管理职责206、 资源管理227、 产品的实现238、 测量、分析和改善28质量(品质)意识部分一、 质量(品质)的重要性: 没有品质,就没有明天- 品质管理不是时髦,- 品质,代表利润、

2、生产力、市场占有率。- 可以从社会角度、企业角度看该问题。 在社会上- MADE IN CHINA 产品在世界市场逐渐增多,但在低价区;- 80,90年代,日本在汽车、纺织、造船、电子、钢铁、机械、家电等市场打得欧美国家节节败退,使美国口口声声提出301报复条款;- 关键在于品质,所以- 社会产品品质,代表科技、生产力、管理、文化水平;- 产品品质提高,意味经济效益的提高;- 现在,市场竞争由价格转为品质为主导。 对企业- 企业目标,是追求利润,- 利润基础,高效率、高品质、低成本;- 品质,直接影响效率和成本;- 所以,品质不只是吸引回头客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源。二、 质量(品

3、质)的一些概念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固有:是本身的一部分;- 特性:可以区分的特征;- 要求:明显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 要求,可指产品、服务、过程、体系的质量。 对品质的看法:- 品质是奢侈的事;- 品质好,投入的钱一定多;- 品质是检查出来的。品质是一线作业人员要控制的事;- 品质是管理人员控制的,与作业员无关;- 品质需要高深的知识才能掌握;- 99%良品率意味工厂的品质水平很高;- 品质管理是一种时髦,象风一样吹过就算了;- 品质是检验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的;- 品质和每个人息息相关(包括作业员、管理和技术人员)- 了解要求,使做事符合要求,就是对品质作了贡献;-

4、 品质的提高是通过持续改善来达成,不可能一步达成;- 没有高品质,公司可能会破产,员工可能会失业。 多数国内工厂对品质的认识- 现在,多数工厂很重视品质;- 做法,投入大量检验力量,剔除不良品;- 缺乏品管技术员(QE)和生产技术员(PE);- 缺乏预防不良品出现的行动。三、 品质管理发展史 第一阶段,操作者品管- 时间,18世纪前;- 特点,同一人制作整个产品; 第二阶段,领班品管- 时间,19世纪开始;- 生产由多数人共同完成;- 一个领班管理一组人及品质; 第三阶段,检查员品管- 时间,一战期间开始- 指定专人负责产品检验,剔除不良品; 第四阶段,统计品管(SQC)- 20世纪30年代开

5、始;- 管制图等统计手法应用;- 抽样检查应用;- 由全检过渡到抽检;- 由剔除不良品,转化预防不良品。 第五阶段,全面品管(TQC)- 为专家式管理;- 建立品质管理体系;- 做法延伸至市场调研、品质设计、原料管理、品质保证及售后服务等部门; 第六阶段,全公司品管(CWQC)- 全面品管的拓展;- 从企业经营角度建立体系;- 所有部门,所有人员参与; 第七阶段,全集团品管- 全公司品管的拓展;- 范围包括,中心工厂(公司),合作单位、销售公司、服务公司等;- 在整个产品过程的系统中建立品质管理体系;- 一致的管理要求下达到体系中的各公司。四、 不良品来源变异 不良品发现- 产品、材料检验;-

6、 顾客意见或投诉;- 不良品来源,影响品质因素变异不良品 变异来源-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叶子,同机床制造的每个产品有些特性总会不相同;- 变异是必然存在,生活中任何过程都有变异;- 变异差别在于大和小,是否影响品质;- 变异来源,机器、材料、操作员、环境、方法、其他(管理)1) 变异来源机器,如- 刀具锋利度、角度;- 机床行程变化;- 机床震动、平行、垂直度变化等等;2) 变异来源材料,如- 材料尺寸变动;- 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质差异;- 材料(部件)替换;- 供应商更换;3) 变异来源方法,如- 流程变更;- 作业方法变更;- 工具、夹具不当;4) 变异来源操作员,如- 操作员熟练度;- 操作

7、员习惯性;- 操作员没有按照操作标准;- 操作员之体力和情绪;- 操作员工作场所及使用的工具;5) 变异来源环境,如- 电源稳定度;- 水质稳定度;- 环境温度、湿度、照明度;- 空气粉尘;- 工作场所物品之摆放;6) 变异来源其他(管理),如- 紧急定单比例多,非标定单比例多;- 产品品种更换频繁; - 人员流动频繁;- 设计不当。 变异归类1) 机遇性原因,特点- 经常性问题;- 此类问题属于系统问题,如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此类问题经常出现但不易防止;2) 非机遇性原因(偶发性问题),特点- 突发性引起产品不良,如机器突发故障;- 此类变因事前注意可以发现;- 此类变因是容易控制的。五

8、、 防止不良品产生- 稳定品质,在于预防和控制变异,主要做法 稳定的人员- 稳定人员工作熟练度高;- 稳定人员有利于对工艺、机器、工具、材料等的了解;- 稳定人员考虑人性化管理;- 也要考虑激励措施; 良好教育训练- 品质意识和危机意识提高,使品管推行更加凑效;- 累积经验,自我摸索的路太长,且容易弯路;- 现代专业化生产,使人快速有稳定成长,关键在于教育和训练;- 推行上岗前教育,定期的意识教育,技能教育和技能考核。 推行5S(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 脏乱,指机器缺乏保养整理、工夹具、物品放置及整理不当;办公台、地面、通道混乱和不干净;- 脏乱,产生许多工作困扰,虽然不是绝对影响品

9、质,但有重大因果关系;- 脏乱,代表效率低、品质不稳定;- 养成“好习惯”,革除“马虎”,建立“讲究”是做好品管、提高效率的先决条件。 重视分析- 产品检验,只是将不良品剔除,不良品依然不断产生;- 应用统计分析手法,找出引起不良的主要因素,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通过PDCA循环进行改善和作品质突破。 稳定供应商- 筛选合格的供应商;- 保持供应商稳定,使物料和配件品质稳定; 完善机器保养制度- 留意机器的寿命和精度,- 建立完善的保养制度;- 预防机器突发故障。 重视制度,建立标准化- 不同人,对同一工作有不同的思考和实施方法;- 标准化是把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储存,使工作不因人而异;

10、- 使企业由“人治”转变为“法治”;- 稳定的流程、工艺、制度有利于稳定的品质;- ISO9001精神“该写的要写到,写到要做到”是标准化的合理解释。 最主要,重视执行- 首先主管要重视,它将引导员工心态;- 要检验执行与标准(制度)是否一致;- 采取矫正措施并跟踪效果;- 评估标准(制度)的适用性。六、工厂检验设计 品管成功的先决条件:- 高层主管要重视和以身作则;- 有专门品质管理技术人员;- 有全员品质管理普及教育,提高全员品质意识;- 有健全的品管组织。 品管组织:- 形式不定,视实际情况二定;- 最好把品管组织放在一级部门,最糟糕是放在生产部门;- 检验放在生产部门,可在策略上提高品

11、管比重,精简部门,提高品管技术应用。 品管机能:1)品管组织机能- 对全公司品管教育之实施;- 品质活动制定与推动;- 品质规范建立;- 生产过程能力的剖析;- 品质统计和品质报告;- 异常情况处理和改善对策;- 供应商品质监控和辅导;- 客户投诉和意见处理;- 品质成本计算;- 各项检查工作的执行。2)品管人员职责 品管主管- 品品质管理计划;- 导入计划,教育训练计划,品管制度设计;表单设计;- 品管实施的监督;- 重要品质问题的决定;- 品质报告的提出 品质统计- 汇集检查部门的检查报告;- 用各种统计方法绘制品质报表;- 品质成本计算;- 主管交办事项; 检查(QC)- 物料、半成品、

12、成品检验;- 检验的品质情况反馈;- 返工、处理措施跟踪。 品管技术(QE)- 对供应商评审和进行改善辅导;- 剖析生产过程,进行改善活动;- 制订检验标准;- 设计检验量具;- 统计方法应用的推广;- 处理品质事故; 品质稽核(QA)- 产品出厂前抽查;- QC、QE工作的查核;- 品质系统及有关规范运作情况之核查;- 重大品质问题、客户投诉处理及预防再发生对策。 作业标准/检验标准和检验制度1)作业标准- 使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使之标准化;- 积累技术经验,防止技术流失;- 作业人员之训练;- 便于追查变异原因;- 用于过程巡检检查;- 用于主管经常性核查。 作业标准制订/修改- 在生产线、产品、机械、工具、生产技术改良(投入)前完成;- 有制造或技术部门负责;- 使用前与员工沟通。2)检验标准- 规定检验作业的执行要求,作为品管依据;- 防止检验疏漏和处理混乱;- 应考虑,检验接收标准、检验项目、规格、检验方法(抽查率)、量测具之标准、甚至包装标准等等。3)检验制度- 产品功能来于设计,品质取决于控制变异的稳定;- 检验可防止不良品流入下工序,获得品质信息,是品管的最基本手段;- 工厂最基本的检验制度有,- 进货检验制度;- 过程检验制度;- 最终检验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