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级语文上册28《观潮》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304118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级语文上册28《观潮》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级语文上册28《观潮》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级语文上册28《观潮》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级语文上册28《观潮》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级语文上册28《观潮》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级语文上册28《观潮》教案(新版)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8* 观 潮精彩开篇词 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世界第一大涌潮就是钱江涌潮。钱江涌潮从海宁角度看最为壮观。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来自海内外的观光游客。为此,海宁市在每年中秋节前后,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观潮节”,现在已成为闻名于世的一大胜景。今天,请同学们和老师一道去观潮!(板书课题)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掌握本课重点的文言词句。2.感受钱塘江潮宏伟壮观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情感3.体会本文精炼生动的语言,感受文章多描写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

2、。4.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弄潮儿。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疏通文意理思路一、新课导入南宋的国都临安,即现在的杭州,观潮地当时在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上到宫庭下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今天,我们和周密一道去体味一下南宋都城的生活风俗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的生字词。霆(tng) 斋(zhi) 艨艟(mng chng) 履(l) 倏(sh)舸(g) 泅(qi) 僦赁 (ji ln) 仞(rn) 绮(q)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1)一词

3、多义方:方其远出海门(当时)方出神(正)方七百里(面积)观:观潮(观看,动词)天下之伟观也(景象,名词)仅:仅有“敌船”为火所焚(仅仅)仅如银线(几乎,将近)为: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被)海涌银为郭(成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算是)以:以此夸能(凭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和时间词等连用,表示时间助词)势:势极雄豪(气势)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阵势)能:以此夸能(本领)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能够)(2)词类活用天下之伟观也。(动词作名词,景观,景象。)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形容词作动词,穷尽。)皆披发文身。(通“纹”,原指花纹,名词作动词,画着纹身;刺着花纹。)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4、。(名词作动词,树立,举。)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形容词作动词,高过。)(3)古今异义方其远出海门(古义:当时;今义:方形等。)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古义:接近、连接;今义:边际。)吞天沃日(古义:用水淋洗;今义:肥沃。)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古义:两个词,意为疾驶和腾起;今义:跳跃着奔跑。)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古义:举枪;今义:一种体育器械。)人物略不相睹(古义:人和物;今义:特指人。)皆披发文身(古义:画花纹;今义:文字、文章等。)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古义:名词,长官,官名;今义:一般作姓氏。)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古义:上游到下游,指地域,区域,名词;今义:用来表示大约数目。

5、)3.作者链接周密,字公谨,号草窗,原籍济南,后迁吴兴(今属浙江)。南宋(朝代)文学家。宋末曾做过义乌县官等职,宋灭后不再做官,他的诗文颇有成就,又能书画。著有武林旧事、草窗词、齐东野语。观潮选自武林旧事,是他进入元朝后所作。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1.自学课文,疏通字词,理解文意。(1)结合课下注释与课前预习,把握课文大意。(2)圈画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字、词、句。2.小组合作,翻译课文。(1)解决个人在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2)通过合作做到逐字逐句翻译。(3)注意把握通假字、词类活用和一字多义现象。【小结】文言文翻译应遵守“信”“达”“雅”三字原则。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一定要一一对应,可以

6、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适当润色,争取用现代汉语表现出弄潮儿的风采。第二课时 精读课文析语言一、新课导入课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描绘了潮来之状、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四幅图画。四幅图画各具情态,组成连轴画卷。既各自独立、各具特色,又相互连贯、相互映衬,组成了一曲层次分明、气势磅礴的钱塘大潮交响曲。下面请随老师一道去观潮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齐读课文,逐段概括段意。【交流点拨】第一段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第二段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第三段写弄潮健儿的英姿。第四段写观潮之盛。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第一、二段的内容。【交流点拨】当潮水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

7、候,远远看去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宇宙,涤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数百条战船分列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忽然黄烟四起,人和物一点儿也看不见了,只听得传来水爆的轰鸣声,如同山崩塌一样。待到烟雾消散,水面又恢复了平静,看不到一条船的踪迹,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3.第三段哪些句子突出了壮士形象?而哪些句子又突出了勇士们的高超本领?【交流点拨】披发文身,手持大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

8、,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4.第四段文字与写海潮和水上表演有无联系?能否删去这一段文字?为什么?【交流点拨】有联系,这是从侧面映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的精彩。如删去,表现不够充分。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作者围绕“观潮”刻画了哪几幅图画?【交流点拨】1.写海潮的雄伟壮观。潮水汹涌图;2.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水军演习图;3.写弄潮健儿的英姿。吴儿善泅图;4.写观潮人众之多。游人观潮图。(二)文本探究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按什么顺序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怎样的特点?【交流点拨】从形(仅如银线)、色(玉城雪岭)

9、、声(声如雷霆)、势(吞天沃日)几个方面由远及近。雄伟壮观。2.作者写“观潮”,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交流点拨】作者在描写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之后,又浓墨重彩描绘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巧,既写了风景,又写了民俗,人借水势,水借人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使两者相得益彰,巧妙融合。这样的描写,使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相互映衬,使读者如身临其境一般。3.阅读下面这首词,说说词中的哪些句子与课文的描写相吻合。酒泉子潘阆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交流点拨】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

10、旗不湿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三)语言赏析本文语言生动而形象,运用了准确的动词和比喻、夸张等修辞,试举例说明。【交流点拨】1.能准确地运用动词。如“披”“文”“持”“争”“鼓”“迎”“上”“出”“没”“腾”“变”“沾”的连用,写出了弄潮儿生龙活虎般的形象特点,表现了动态美。2.文中善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如“玉城雪岭际天而来”中,“玉城雪岭”是比喻,“际天”则是夸张,“大声如雷霆”用了比喻,“吞天沃日则用夸张,使读者对钱塘江潮的气势如同亲见,感受很深。【小结】全文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

11、,用镜头摄像的笔法分别写出潮来之状,演兵之形,弄潮之势,观潮之盛。四幅图画各具情态,组成连轴画卷,而且以前三幅为主,正面描写,第四幅写观潮之盛侧面烘托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四、板书设计 海潮图-雄伟壮观 正面描观潮 演习图-场面宏伟 写与侧 弄潮图-身怀绝技 面烘托 观潮图-盛况空前 相结合五、拓展延伸有关钱塘潮的名诗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范仲淹)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杜甫)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刘禹锡浪淘沙)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李白横江词)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毛泽东七绝观潮)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